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仍有相当数量的存量项目未完成全部交付,如何彻底解决这些遗留问题,已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9月初,某中部大省地级市为了推进“保交楼”工作,特派出考察团奔赴广西南宁学习。南宁市平稳基金(下称“平稳基金”)是全国范围内最早成立的房地产纾困基金,早在2022年5月南宁市政府已决定设立,当年8月15日设立完成。随后郑州、浙江、湖北、陕西等省市也相继设立纾困基金。
历经三载砥砺耕耘,平稳基金在政府引导下,勇担“保交楼”与“保资产”的双重使命,严守市场化原则与基金投资规律,通过项目重组与盘活来挖掘长远经济效益,并同步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
自平稳基金成立三年以来,凭借市场化、法制化的专业运作,完成了5127套保交楼住房的交付工作,实现了从“保交楼”向“稳民生”的深远价值延伸。同时平稳基金也是众多地方纾困基金中唯一一家仍然持续运营,并不断对外披露最新进展和交付成果的基金。
目前,尚未交付的项目普遍是“硬骨头”,传统的城投平台模式难以应对,需要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求变求新。在此背景下,平稳基金的成功经验,有望给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学习的纾困范例。
保交楼面临多重难题
开发商的退市并非终点,而是意味着“保交楼”的攻坚战真正拉开序幕,进入了任务更大、责任更重的新阶段。
房地产深度调整期的项目普遍具有债务复杂、资产冻结、债权人众多、资金链断裂等多重问题。
面对如此局面,全国各地政府在尝试不同的解决路径,通过国企接盘、资产处置、模式创新等方式推进保交楼。
然而,这些方法往往适用于那些地理位置较好、有一定开发价值的项目。而对于已经资不抵债、滞销严重的项目,需要更加市场化的手段和方式。
比如,有的项目面临“交接难”的问题,原项目团队不断拖延保交楼方案、拒不配合资料交接等,原施工单位为了实现自己“干新活,追老账”的目的,存在新施工结算争论和拒绝配合竣工验收的问题,也出现阻拦续建团队进场、拒不配合解除原总包合同等现象。
有的项目则面临“资金难”的问题,资金不足和债务纠纷的问题互相缠绕,大大增加了保交楼难度。货值无法覆盖建设成本的项目,难以得到市场化资金的支持;同时部分项目面临和原债权人的激烈博弈,导致进度受阻。
还有的项目会面临“管理难”的问题,因项目长期停工导致部分工序返工,部分房屋和公共区域的防水工程和消防工程出现质量不合格的问题,需要纾困方在施工管理、装修品质、交付质检以及物业管理方面做好服务。
破解难题的典型案例
平稳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基本原则,通过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探索出一系列创新做法,成功盘活多个烂尾楼项目。
2024年四季度,平稳基金完成了邕府朱槿园(备案名:蓝光雍锦澜湾)、邕府紫荆园、平稳基金国际中心共计4590套住房的交付工作;2025年上半年,平稳基金完成了武鸣灵水小镇、邕府海棠九里(备案名:大唐中南紫云印象)共计537套住房的交付工作。
由于南宁的部分项目债务复杂,涉及多家金融机构抵押和查封,项目内资产权利受限严重。面对“交接难”的问题,平稳基金在政府协助下采取了“项目公司股权+资产转让”双重隔离方案。
一是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风险隔离,平稳基金设立SPV公司,以0元收购项目公司100%股权,从法律上避免开发商破产对项目的冲击,同时保留追索权;二是将资产转让保障续建资金,比如将项目未售资产通过不动产登记手段转让至平稳基金子公司,实现“南宁的资产留在南宁,开发商的资产用于保交楼”。
隔离风险之后,平稳基金通过“新老划断”原则,清退原开发商管理团队和施工单位,重新招标续建单位,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项目在续建过程中还面临原施工单位阻拦进场、工资拖欠等问题。平稳基金在政府支持下实施“保护性施工”,并垫付了3929万元的工资。
在面对“资金难”问题时,平稳基金通过分割资产盘活、专项借款、商业开发利润反哺等方式,多渠道弥补资金缺口。
以御府项目为例,由于项目公司资不抵债,后续精装修续建资金缺口高达1.4亿元。平稳基金采取了三步走策略:市场化资产交易提供首笔续建资金;多元化融资筹措后期资金;商业开发弥补资金缺口。
首先,平稳基金通过SPV公司以2.26亿元收购项目中的分割地块土地和在建工程,为续建提供了启动资金;其次,以商铺、车位等资产抵押,引入政策性贷款2.34亿元,并申请开发贷,彻底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最后,对分割地块进行开发,经营利润优先保障项目的保交楼工作。
在解决“管理难”问题时,平稳基金一个重要原则是站在业主的角度进行考虑。在施工管理方面,平稳基金严格遵循原开发商移交的施工图纸,从施工单位、建筑材料到质量把控都力求精益求精。
同时,创新推出“先办证再交房”模式,协同住建、税务、不动产等部门为业主提前办理不动产权证,彻底解决业主子女上学、转售等后顾之忧。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南宁经验”
平稳基金谨守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式,成功攻坚克难,完成了南宁多个项目的“保交楼”工作,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宁经验”,为破解行业共性难题提供了标杆典范。其核心不仅在于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运作、多部门协同的创新机制,也在于其始终以保障业主权益为中心的理念。
相较于其他地区,南宁模式显示出一定优越性: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解决了风险问题。政府采取市场化的手段组建了平稳基金,引进了专业管理人员的同时隔离了政府的风险。另外通过股权和资产双重隔离,有效阻断开发商的风险向项目传导。
二是通过法制化手段化解复杂债务纠纷,面对金融机构抵押、查封、拍卖等法律障碍,平稳基金通过破产预重整、债权收购、带押过户等合法合规手段,在司法框架内平衡各方利益,最终实现保交楼与化债的双重目标。
三是全流程运营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平稳基金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运营模式,从续建前的融资,建设装修以及交付后管理都要一手抓,通过基金市场化运作,实现项目全流程盘活。
四是资金利用效率更高,与其他地区依赖政府财政或项目打包出售的单一化手段不同,平稳基金通过资产交易、政策贷款、开发贷等多渠道融资,通过商业开发的经营利润弥补资金缺口,避免单纯依赖财政投入,真正实现了项目的“自我造血”。
五是以业主权益保障为中心的理念,从交付、办证、收房到物业服务,全程保障业主利益,避免出现二次纠纷。
在房地产深度调整阶段,更多复杂的项目亟待破解。南宁模式的成功证明了一点:唯有通过市场化、法制化的专业运作,才能真正攻克难题,让老百姓实现安居梦想,让房地产市场回归稳定。而这,正是高质量发展时代应有的解题之道。
标题:破局三重难关,南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房地产纾困经验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cj/46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