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湖南槟榔大王的困局:
从创业传奇到资产围猎 破产程序下的公平之问
长沙暮云工业园区的盛夏,蝉鸣聒噪得让人心烦。58岁的张志文站在湖南友文食品有限公司曾经的厂门 前,指尖摩挲着斑驳的 "友文槟榔" 招牌 —— 那块他亲手挂上去30年的牌子,如今已蒙着厚厚的灰尘,像极了他此刻的心境。"当年这里一天能出 30 吨槟榔,货车从厂里排到马路上,现在... 只剩空厂房了。" 他声音沙哑,抬手抹了把汗,指缝里还沾着早年跑市场时留下的老茧。
从街头小贩到 "槟榔大王":一段藏着烟火气的创业史
张志文的创业故事,是上世纪 90 年代湖南民营企业家的缩影 —— 没有背景,全靠敢拼敢闯。1992 年,他从长沙市天心区离职出来,揣着 500 块钱在公交公司对面租了个10 平米的小摊,卖自己家制作的槟榔。"那时候凌晨 3 点就起来炒籽,手被烫伤是常事,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跑遍长沙的小卖部,一家家推销。" 张志文记得,有次为了赶早市,他连人带车摔进泥坑,爬起来第一件事是护着车上的槟榔筐,"那是我全部的本钱"。
靠着 "用料实、味道正",他的小摊慢慢有了名气。2000 年,湖南友文食品正式注册成立,实缴资本 2000 万,厂房落地暮云工业园,产品线从散装槟榔扩展到包装礼盒,"友文" 成了湖南人过年过节的送礼常备。最辉煌时,公司有2000多名员工,月薪比同行高 200 块,逢年过节还会给员工家属送米送油。"张总心善,我妈生病时他还亲自去医院看,给了 5000 块钱。" 跟着张志文干了 18 年的老员工文同年说,她至今记得 2010 年公司年会上,张志文说 "要让跟着我的兄弟姊妹都有饭吃",台下掌声响了好几分钟。
谁也没料到,一场行业调整加上资金链断裂,会把这家老牌企业逼到绝境。2017 年起,槟榔行业监管收紧,友文食品的线下渠道受阻,加上之前扩张留下的债务,公司资金流动性逐渐枯竭。"我卖了自己几套房补窟窿,还是没能撑住。" 张志文说,2024 年 4 月,他召开股东会议,咬着牙决定申请重整 —— 他当时还抱着希望,"哪怕缩小规模,只要能保住厂子,给员工一个交代就行"。
重整变破产:近亿资产 "待价而沽",乱象丛生
2024 年 5 月 22 日,长沙市天心区法院裁定受理友文食品的重整申请,指定湖南某律师事务所为管理人。张志文最初松了口气,可很快发现,事情朝着他意想不到的方向滑去。
"第一次看到评估报告,我差点气晕过去。"2025 年 4 月,管理人委托的评估公司出具报告,给友文食品的建筑物估值 9891 万元,却漏掉了登记在全资子公司友文置业名下的 12 亩土地。张志文立刻提交书面异议,要求查阅评估技术报告 —— 按《资产评估法》第十七条,这是他的合法权利。可直到 6 月 30 日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管理人没回复,承办法官也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更让他震惊的是,这次债权人会议上,审理此案的法官直接宣布:由湖南思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债权人会议主席。"思贤公司连表决权都没有,怎么能当主席?" 张志文当场提出异议,得到的回应却轻描淡写:"债权人会议主席不是债委会主席",随后便草草结束讨论。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五十九条,对债务人特定财产有担保权且未放弃优先受偿权的债权人,对和解协议、财产分配方案无表决权;第六十条则明确,债权人会议主席需从 "有表决权的债权人" 中指定。而材料显示,思贤公司是友文食品的优先债权人,且从未放弃优先受偿权 —— 换句话说,它连对核心决议投票的资格都没有,却被推上了主席之位。
更蹊跷的是思贤公司的 "来头":这家公司注册资金实缴为 0 元,却在 2024 年从长城资管手中买下了友文食品的债权,交易价3500 万元,而长城资管副总裁胡小钢,早前已因 "违法和民企勾结、低价处置不良资产" 被中纪委立案审查。"一边是被查的官员,一边是 0 实缴的公司,我的近亿资产就要被这样的公司拿走?" 张志文拿着思贤公司的工商信息,手指因用力而发白。
职工泪:500 万债权 "蒸发",老员工求告无门
在友文食品的破产乱象里,最让人心疼的是一群普通职工。54 岁的文同年,从 2007 年进公司当包装工,一干就是 18 年,如今却连 10800 元的欠薪和经济补偿金都要不回来。
"管理人说我申报超过诉讼时效,可我从来没跟公司解除过合同啊!" 文同年的声音带着哭腔,她翻出手机里的工资条照片,"张总当年说,就算公司再难,也不会欠员工一分钱。现在他自身难保,我们这些老员工就成了没人管的孩子。"
材料显示,友文食品共有 500 多万元职工债权,涉及近百名员工,可管理人最终只认定了 2 名员工的 5 万多元债权。更过分的是,2025年6 月 30 日的债权人会议,职工想进去旁听,却被拦在门外。"我们只是想知道,自己的血汗钱到底能不能要回来,为什么连听的资格都没有?" 另一名职工文凤平说,她作为留守人员,配合管理人整理了一年多资料,至今没拿到一分留守工资。
这些职工不知道的是,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八条,职工债权本无需申报,由管理人直接调查公示;第一百一十三条更是明确,职工债权应在担保债权之前优先清偿。可在友文食品的破产案里,这些法律条文仿佛成了 "空文"。
全国镜像:从上海滩到岭南厂,资产低价处置成行业潜规则
张志文的遭遇并非孤例。2025 年 8 月,上海浦西佳程广场的拍卖结果引发业内震动 —— 这个曾经定位 "南恒隆、北佳程" 的商业综合体,经过五次流拍后,被中国信达旗下刚成立 30 天的空壳公司以 8.86 亿元拿下,仅为 19.28 亿元评估价的 46%,楼面单价甚至低至 5755 元 / 平方米,远低于同区域泰禾大厦 2.59 万元 / 平方米的成交单价。佳程集团从港资明星企业到破产清算,其 22 万平方米的优质资产最终以 "骨折价" 完成交割,与友文食品的资产处置路径惊人相似。
在广东,国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破产案同样充满争议。这家注册资本 8000 万元的央企背景企业,因技术迭代陷入困境后,其评估价值 8537 万元的破产财产(含厂房、设备等)最终以 6.4 折定价处置。虽然管理人声称 "灵活处置" 避免了资产进一步贬值,但职工们发现,原本承诺全额受偿的公积金债权 110 万元,在实际分配中被大幅缩水,而接盘方正是原股东国机通用 —— 这种 "左手倒右手" 的操作,让普通债权人质疑重重。
更具警示意义的是海航集团破产重整后的余波。2023 年,新三板公司易航科技被裁定需向昆仑信托赔偿 4 亿余元,引发对破产程序公平性的广泛讨论。争议焦点在于,昆仑信托已在海航集团重整案中获得全额偿债资源,却通过仲裁再次获赔,这种 "双重受偿" 不仅违背重整计划,更暴露了跨程序债权审查的漏洞。正如易航科技代理律师指出的:"这可能引发其他债权人效仿,对破产重整制度造成颠覆性影响。"
恒大冲击波:退市引爆资产处置黑箱,清盘人与债权人的冰火两重天
2025 年 8 月 25 日,中国恒大集团股票正式从香港交易所退市,这个负债逾 3000 亿美元的地产巨无霸结束了 16 年的上市历程。早在 2024 年 1 月被香港高院下令清盘后,安迈顾问担任的清盘人就开始全球追索资产,包括接管许家印名下私人飞机并挂牌出售。但公众更关心的是,普通债权人能否得到公平清偿?
对于恒大清盘这一复杂议题,主流媒体如财新网、界面新闻等也有诸多报道,对恒大清盘程序、资产处置困境、债权人权益保障等内容均有客观呈现,有文章曾尖锐指出:恒大破产过程中,大量优质资产通过复杂交易结构被低价转移,部分关联企业以评估价 30%-50% 的价格 "抄底" 核心资产。而 2025 年 8 月内地破产程序启动后,这种操作模式有过之而无不及 —— 广州恒大中心等地标性建筑在司法拍卖中多次流拍,最终被神秘资本以远低于市场预期的价格拿下,而数十万购房者的房款、供应商的欠款却遥遥无期。而在恒大清盘过程中,清盘人的角色与收益问题也成了讨论焦点,在香港破产清算制度下,清盘人的报酬优先于员工工资和普通债权人债权从资产中扣除,安迈顾问作为恒大清盘人团队,其收费涵盖基础费用、成功费等多种形式,即便债权人可能面临低受偿率,清盘人仍能获得高额报酬。
从恒大到友文食品,从上海佳程到海航系企业,故事的过程仿佛如出一辙:问题企业陷入困境后,评估机构低评资产、管理人谜之操作、关联企业低价接盘,最终形成 "破产企业流血、接盘方吃肉、债权人买单" 的怪圈。
绝境中的曙光:检察院受理通知书刺破程序阴霾
就在恒大从港交所退市的第二天 ——2025 年 8 月 26 日,张志文收到了一封改变事件走向的邮件。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检察院送达的《受理通知书》(长天检控民违受 [2025] 5 号)明确载明:"湖南友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破产重整一案,张志文认为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审理 (2024) 湘 0103 破申 2 号一案存在违法情形,向本院申请监督。本院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决定予以受理。"
这份在恒大退市 24 小时后送达的法律文书,恰如《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第九十八条所规定的那样,成为刺破破产程序黑箱的关键一环。检察机关将对法院审理程序合法性、管理人履职情况等进行全面审查,可通过提出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等方式督促整改,对涉嫌犯罪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拿到通知书那天,我在沙发上坐了一夜。" 张志文的声音里第一次有了半年来未有的颤抖,"恒大那么大的公司倒了,我们小老百姓的案子能被检察院受理,这就是希望。" 对他而言,这份通知书不仅关乎近亿资产的归属,更关系到百名职工能否拿回血汗钱 ——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职工债权本应在破产清偿顺序中优先于普通债权。
法律界人士指出,检察机关介入破产程序监督,正是对当前破产审判中存在的 "评估随意化、管理人特权化、债权人边缘化" 等问题的针对性纠偏。
检察院破产监督指南,是地方检察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等法律法规,结合破产案件办理实践制定的专门性规范文件。这些指南并非对法律的突破,而是将抽象的法律原则,转化为可操作的审查标准和监督流程的制度创新。
以全国首个地方性破产检察监督规范文件 —— 苏州《破产检察监督案件审查指引(试行)》为例,其构建的 “4+10+8” 监督框架极具代表性:“4” 即公平、谦抑、共赢、规范四项基本原则,强调既要保障各方主体平等权利,又要尊重法院审判权和债权人意思自治,防止检察权过度介入私法程序;“10” 涵盖从破产申请受理到清算终结的十个关键审查环节;“8” 则包括民事检察建议、行政监督、刑事打击等八种监督方式,形成了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这种框架设计既确保了监督的合法性基础,又回应了破产程序中复杂的现实需求。
地方检察院破产监督指南的探索,为我国破产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积累了宝贵经验。苏州等地的实践表明,这些指南不仅规范了检察监督行为,也促进了法院、管理人、行政机关等各方主体的协同配合,提高了破产案件的办理质效。截至 2025 年,苏州市姑苏区检察院已通过破产检察监督机制办理相关案件 40 余起,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破产检察监督品牌。
随着各地实践的深入,这些地方指南中成熟的制度设计有望被吸收到更高层级的规范性文件中,推动全国统一的破产检察监督规范的形成。无论制度如何演进,检察院破产监督指南的核心价值始终不变 —— 通过标准化的监督流程和明确的审查标准,让破产程序中的公平正义 “看得见、摸得着、可实现”。在恒大等大型企业破产清算与众多中小企业破产重整并行的当下,这种监督机制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生权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破局之问:谁来守护破产程序的公平底线?
"我不怕破产,做生意总有起起落落。" 张志文站在空荡荡的老厂房,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花白的头发上,"可我怕辛苦一辈子的心血,被人用不合法的手段抢走;我更怕跟着我的兄弟姊妹,流汗又流泪,最后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
如今,随着检察院监督程序的启动,案件将进入新的阶段。根据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可调阅案件卷宗、询问相关人员、调查资产处置情况,必要时将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对思贤公司 0 实缴资本接盘债权的合理性、评估漏评 12 亩土地的责任归属、职工债权认定的合法性等焦点问题,都将迎来更权威的法律审查。
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强调:"破产法不仅是清算法,更是拯救法、再生法。破产程序是市场出清的‘最后一道防线’,若这道防线失去公平,损害的不仅是个别企业的利益,更是整个市场对法治的信任。”
而当低价攫取困难企业资产的现象频频出现,当司法程序的正义性被质疑,我们更需要追问:如何才能守住破产程序的底线,保护企业家的创业热情,维护普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友文公司的 500 万职工债权被 “轻描淡写”,到思贤公司 “无表决权却当主席” 的程序悖论,再到评估报告漏评核心资产的疏漏 ——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张志文与近百名职工的期待,更是对我国破产程序规范化的一次重要检验。
截至发稿,长沙市天心区法院尚未就检察院受理监督事宜作出回应,管理人也未对债权审核、资产评估的争议给出补充说明。但张志文已将《情况反映》《债权人会议异议书》《更换管理人申请书》中的核心证据整理成册,提交给检察机关。“我会一直跟进,直到看到一个公平的结果。” 他站在友文公司的厂门前,望着远处工业园区的夕阳,语气坚定,“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给友文食品所有被破产程序‘伤害’的人,讨一个说法。”
标题:昔日湖南槟榔大王的破产困局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cj/4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