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627字,读完约17分钟

一些地方政府的gdp挤出水来,既有宏观背景,也有具体机遇:宏观背景是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最强音,数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具体的机会在于地方政府的人事变动。然而,在这个阶段不可能大规模地挤压水。尽管有宏观背景,但没有具体的机会。

编者按:科学、健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于监测和评价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速度、结构、效益、各种主要比例关系和发展趋势的总体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反映统计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如果区域经济数据中有水,就不能反映当地真实客观的经济发展状况,从而传递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民生措施的制定。因此,挤出水也有利于更准确地判断各地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因地制宜。2018年初,在优质发展阶段和不再关注gdp的英雄政策的指引下,继辽宁和内蒙古之后,天津滨海新区也加入了大幅削减经济数据的队伍。

如何看待地方主动挤出GDP水分

国家统计局局长纪宁哲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表示,2018年统计工作的重点是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服务和数据分析解释,加快新时期现代统计调查体系建设。本周,长江工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如何对待地方主动挤出gdp水分”这一主题,举行了小型圆桌讨论会,深入探讨了挤出gdp水分的动机、存在的原因、挤出gdp水分的影响和后果以及今后如何防范。我们选择了你们演讲的要点,并在这条推文中发表了。如果你有任何有趣的观点或希望补充和评价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观点,你可以在下面给我们留言。

如何看待地方主动挤出GDP水分

刘晨(长江产经智库):

挤压gdp水分,我认为:(1)代表中央政府的新发展观的指导,过去“两高一盈”的粗放型发展并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水分的假数字更不符合高质量开发的要求。(2)天津、辽宁等地区在主要领导腐败案件发生后,代表中央政府对干部要求和考核的指导,都降低了主要经济指标,这表明领导干部腐败不仅表现在经济问题上,而且“官有数、官有数”现象是中央政府考虑的一个重要腐败现象。

如何看待地方主动挤出GDP水分

关于激励有两种观点:(1)中央政府的发展理念和意图,在干部经济腐败和数字腐败发生的地方,存在着积极挤压水资源的局面;(2)挤压gdp用水是由于目前和未来的地方评估,这有内生的动力做,未来一些地区会积极挤压用水。

张月友(长江产经智库):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内蒙古和天津相继遭遇了财政收入和gdp的挤压。主要有三个背景:(1)统计改革使得地方gdp欺诈不可持续。继2016年实施省级以下统计垂直体制改革后,2017年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区域国内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避免了各市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全省、各省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全国的“数字大战”。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厉小朝表示,2019年将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也就是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注入更多水的地区,如果不立即果断地加以纠正,在明年的经济普查中被发现的可能性是肯定的。(2)加强统计欺诈的问责。2017年6月26日,本次深度整顿会议审议通过了《统计违法责任人处置办法》,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现、查处、行政处罚和案件移送提出了程序性要求,明确了领导、统计机构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统计调查对象、统计检查对象等违法行为的认定。也就是说,如果国内生产总值中注入更多的水,如果不立即果断地加以纠正,官方数据经济将在明年的经济普查中付出高昂的代价。(3)在新时代继续伪造统计数据不利于地方发展。纵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不难发现,中国宏观经济的核心已经从仅仅是一个gdp理论的英雄,转变为稀释gdp增长目标、促进高质量增长、弥补民生缺陷。发展目标的这一变化意味着在中国不发达地区继续伪造统计数据是无益和有害的。因为继续放大gdp数据将减少该地区收到的中央转移支付,并降低欠发达地区的可用财政资源和民生保障能力。同样,继续夸大gdp数据也不会给发达地区带来更多好处。

如何看待地方主动挤出GDP水分

考察辽宁省、天津市和内蒙古当前gdp挤水情况,有两个细节需要注意:(1)三地挤水的原因不同。其中,内蒙古和辽宁明确承认这是数据欺诈,而天津表示,这是统计方法的调整,“注册改为本地”。也就是说,落后地区承认欺诈,而发达地区调整他们的统计方法。(2)gdp注水/挤注主要在工业领域。不同地区农业数据之和与全国数据基本一致,地方服务业供给引发的问题不严重。从以上可以推断,落后地区gdp的注水主要是由数字官员的政绩推动的,这就是数据造假。然而,发达地区的gdp注水是由统计系统标准造成的,而不是数据欺诈。

如何看待地方主动挤出GDP水分

于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一些地方政府的gdp挤出水来,既有宏观背景,也有具体机遇:宏观背景是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数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具体的机会在于地方政府的人事变动。然而,在这个阶段不可能大规模地挤压水。尽管有宏观背景,但没有具体的机会。

王德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学院):

地方政府公开挤压gdp水分有两大背景:(1)各级官员深化学习新发展观的成果;(2)在(2)gdp核算体系下,一级改革的压力导致。基于这两个背景,可以预计,在未来一两年,地方政府将普遍挤出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过去几年,媒体报道的各省国内生产总值大大超过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现象也将消失。一般来说,地方官员有必要负起责任,挤出各种经济指标,这是应该肯定的。

如何看待地方主动挤出GDP水分

宋凌燕(江苏静城;;整理毛毯):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必须依赖数据源的真实性,否则大数据将毫无意义;地方政府从最初的成就转变为为了安全,这是从高质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基础。

邵云:

调整统计数据,如果它趋于真实,它应该得到积极的评价。

陈东(安徽工业大学):

(1)挤水是一种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值得肯定。(2)挤水是追求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发展有机结合。高质量应该基于一定的速度。挤完水后,有必要寻求一定程度的真实速度。

杨(中国财经杂志):

以往的舞弊不仅有绩效考核制度的影响,还有统计制度、统计技术和数据公开发布机制的缺陷。现在短期的“挤水”运动已经在政治上和政治上发生了变化;在经济上,大经济的下行压力增加了;从统计数据来看,会计方法已经发生了变化,封面迟早会被揭开,所以最好自己去揭开它。

刘晨(长江产经智库):

具有虚拟数字的区域也是具有粗略开发模型的区域。如果官员愿意造假,敢于造假,他们一般都愿意借钱给面子工程和投资促进,这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国内生产总值中水含量高的前提或判断应限于所有省份报告的数据。国家统一后,国家数据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推演和平滑,仍然具有可信性。

张月友(长江产经智库):

为什么有这么多水?应该分为两个部分:(1)落后地区数据欺诈的内生驱动;(2)在过去的工业化过程中,发达地区开发了大量的工业园区和开放区,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导致企业注册地与生产地不一致,导致国内生产总值重复统计。

刘志彪(长江产经智库):

为什么有这么多水?问题更简单:因为制度设计将国内生产总值与成就和晋升联系起来。国内生产总值信息的内涵具有个体传播者的利益,这种利益会被扭曲向有利于传播者的方向。内涵效益越大,扭曲程度越高。

于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水分数据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晋升机制的定位,另一方面是具体领导者职业道德的偏差。

王德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学院):

对gdp水分产生的制度原因和当前挤压现象的分析实际上表明,在中国的制度条件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关注未来绩效评估的困境。在中国历史上,考试制度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让地方官员评估他们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省份逐步建立了以gdp为核心指标的下级政府指标评估体系。目前,对下级政府和政府部门的指标考核已经全面覆盖,形成了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在这种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的支持下,地方政府积极追求经济发展,甚至有人说中国地方政府已经公司化了。客观地说,应该承认,这种绩效评价体系,或者说是数字管理模式的新形势,是中国在过去40年中快速增长的重要制度基础。

如何看待地方主动挤出GDP水分

然而,据透露,一些省级政府已经公开承认存在严重的gdp注水现象:如何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谁来评估?评估是否客观公正?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复杂博弈的背景下,这是不容易解决的。为了在未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还必须激发地方政府和各级官员的发展热情。为了激发这种热情,我们需要一个客观、公正、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和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建立新的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然而,如何设计新系统,新系统能否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系统能否科学、客观、公正地运行,还有待观察。

如何看待地方主动挤出GDP水分

十多年前,国家统计局曾希望获得省级gdp的核算权,但在地方政府的反对下未获成功。这个问题在2017年得到了解决。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统计部门首次被视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计部门获得一级gdp核算权的体制下,统计部门实质上获得了对下级政府的评估权,这必然会面临下级政府公共关系的压力。如果一些经济指标影响了职位的晋升,统计部门能否消除压力,科学地计算一些发展指标?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是否合理?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还有待观察。我们应该知道,以往的绩效考核以gdp为核心,本质上是一个单一目标的考核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必须是一个多指标的评估体系,许多指标需要计算而不是直接统计,其复杂性将呈指数级增长。更难解决现行考绩制度的缺点。

如何看待地方主动挤出GDP水分

宋凌燕(江苏静城;;整理毛毯):

(1)各地争创佳绩,地方政府引以为豪。

(2)政府系统原因,如税务部门为企业设定的税负率,意味着不允许亏损企业,否则将受到严格调查,这导致即使企业亏损,只要不破产,通常也做利润数据。

(3)企业也有动机,银行和社会各界也根据企业的利润表决定信贷额度;最关键的是对上市公司舞弊的处罚过轻,上市公司套利心理过浓,审计不严,舞弊过湿。

数据造假造成的后遗症有很多:(1)如果高层管理人员不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实体制造业就会咬着牙支持,而一些部门仍然认为实体企业在吃东西支持;(2)专家学者的判断是以数据为基础的,数据源本身是不真实的。当然,给出的对策不能产生结果;(3)上市公司舞弊现象普遍,套利简单,导致资本投资脱离实际的严重现象。

邵云:

主要问题是第一次数据收集是不真实的。在评估的压力下,基层政府直接要求企业上报虚假数据,方法有很多。

王思通(江苏省统计局):

统计数据质量屡遭诟病的根本问题是“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不能责怪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没有坚持真理,每个人都应该服从领导,这是由官方标准决定的。

林(暨南大学):

Gdp舞弊主要是由于政治成就的导向,导致舞弊的形式和风格。

张月友(长江产经智库):

这种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减会在中国的其他省市蔓延吗?在随后的调查中,云南、湖南、吉林、重庆等被审计署点名的存在数据问题的省市可能会挤压gdp,但不会大面积蔓延。因为“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的背景是地方生产总值与全国生产总值之和相差太大。到2016年,这一差距可能会小于3万亿元。考虑到合理的统计差异,天津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348亿元,内蒙古的工业生产总值被挤出了2900亿元,如果再有三四个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数据将基本到位。

如何看待地方主动挤出GDP水分

gdp紧缩带来的多指标评估取代了单一目标评估,这是非常重要和现实的。然而,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看,我更关注的是另外两个后果:(1)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或基本现代化的目标,落后地区可能会重新审视投资驱动型发展。(2)可能形成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经济悲观预期理论。不挤压东西就不能挤水。这些危机后果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当然,挤压gdp不仅有风险,而且有益。例如,gdp欺诈竞争导致“年度gdp公告后市场大面积自嘲”的声音,这恰恰反映了过去注水gdp高速增长与改善民生的不匹配,使人们(603883,医生)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怀疑。挤出水后,预计塔西佗陷阱危机(无法通过经济数据带来相应的民生改善)将大大缓解。

如何看待地方主动挤出GDP水分

刘志彪(长江产经智库):

Gdp等同于地方政府债券。一旦被伪造或隐藏,它将在联系制度下累积;然而,债务是真实的,而gdp数字包含大量的水,这导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比例和风险显著增加。但目前,大面积挤水的可能性并不高。

此外,在挤出水后,政府债务赤裸裸地游走了;本地资产和负债大幅增加。从会计身份来看,这意味着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急剧下降;债务是一个存量的概念,而gdp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它反映了政府在经济中杠杆作用的增加。

于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只要截止日期不匹配,挤水可能会对当地产生更大的影响,但对国家的影响很小。

王德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学院):

在新体制下,所有地方政府都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可避免地会在大范围内挤水,但各省的挤水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数字影响不大。

刘晨(长江产经智库):

建议今后国家统计局在对全国gdp数据进行整体核算后,也应计算并公布各省的gdp数据,并公布与其他省份的数据差异。

于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为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建议以制度保障为基础,由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建立并实施虚假数据的终身责任制度。

王德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学院):

(1)统计部门应发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作用。

(2)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细节以及如何从基础数据计算地方政府经济指标结果的过程细节是公开透明的。在公开透明的压力下,地方各级政府干预统计核算的压力将会减弱,统计部门将进行更高质量的经济核算和绩效评估。

宋凌燕(江苏静城;;整理毛毯):

国外为造假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应该是发展的趋势。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进中的欺诈会越来越少。这需要一个过程。

(1)随着制度的适当调整,税务部门不能再根据负担率进行税收预警,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2)银行和社会评价信用机构应严格遵守审计,严格控制评价机构,并对问题负责;

(三)规范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欺诈行为进行处罚,并按套利金额予以没收。

邵云:

为了解决统计问题,我们应该把数字和成绩分开。

陈东(安徽工业大学):

挤水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避免有选择地挤水,个别地方挤水,个别时段挤水,短期锻炼挤水,没有长期的回避和问责机制。

孙国民(南京大学博士后):

有人建议重新审查主要战略的实现情况。在各大战略的最后阶段,要全面开展“巩固、丰富、提高、弥补不足”的工作,基础要扎实发展,打破“基础动摇不牢”的发展诅咒。

(1)挤出gdp、产值(包括销售收入)和利润的水分,便于决策层准确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便于科学准确的决策。

(2)加强统计的合法性。三是统计数据纳入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票否决项目。

孙(南京机场):

就个人而言,有两种水分:(1)现行指标体系下收集的数据与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不一致;(2)主观。要解决前者,必须构建全社会的基本会计制度,调整统计指标。后者是解决诚信缺失,永远在路上。

杜(南京财经大学):

只要让几个挤水的地方政府宣布如何挤水,看看其他地方是否有这些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度,否则,他们不会解决任何问题。

王思通(江苏省统计局):

掌握数据质量,关键是掌握各级党政领导。

杨(中国财经杂志):

我希望借此机会发展“实事求是”的趋势:

(1)依法科学压缩所有统计数据,及时、全面、准确披露。

(2)真正改变绩效评价体系,把高质量发展、民生指标、人民满意等指标的权重放到决定性的程度。

何军(南京信息中心):

将各类政府数据的统计上报和发布行为纳入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实行信用承诺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

林(暨南大学):

(1)改变以gdp为基础的英雄个人评估方法,评估应采取多种形式、角度和指标,听取民意,看基层群众是否真正受益。

(2)加强统计的立法和执法,惩罚敢于夸大和伪造的地方官员。

(3)为了改进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首先,它可以在基层直接报告。其次,它可以通过各种会计方法进行更正。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应该等于消费加上投资,加上政府采购,加上净出口。最后,可以通过经济调查进行修正,以避免国内生产总值统计中的一些偏差。

标题:如何看待地方主动挤出GDP水分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