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0字,读完约3分钟

上周四和周五,港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触及弱势的外汇保证金,香港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在市场上采取了三次行动,买入了总计62.96亿港元的资金。这件事引起很大的关注,很多传媒渲染港元跌至33年来的最低点,甚至高喊“捍卫港元之战”等。

一九八三年,香港实施联系汇率制度,将港元与美元的汇率固定在7.8。然而,香港金融管理局不可能每分钟都去市场维持汇率。因此,市场汇率总会有微小的偏差,这不可能是绝对“固定”的。过去,汇率波动的上限和下限是不透明的。2005年,HKMA改进了汇率制度,引入了7.75和7.85的强汇率保证和弱汇率保证,这确定了HKMA干预市场的底线。结果,透明度提高了,市场更加稳定。

证券时报:港元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投资者不必过度解读

强兑换保证和弱兑换保证推出后,大部分国际资金流入香港,港元多次触及7.75的强兑换保证,而弱兑换保证最近首次出现。然而,无论是第一次触及弱势均线,还是汇率触及33年低点,这都是汇率体系框架内的正常现象,没有必要夸大其意义。

理论上,汇率制度固定了港元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使港元利率与美元利率相同,但技术偏差总是存在的。由此可见,美联储加息,香港金融管理局紧随其后,但官方利率并没有立即传导到金融市场而没有损失,因为市场流动性相当充足,港元和美元的市场利率出现偏差。今年至今,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的隔夜水平一直低于美元伦敦银行同业拆息。4月9日,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为0.1471%,美元伦敦银行同业拆息为1.7019%,息差超过1个百分点。

证券时报:港元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投资者不必过度解读

价差引发了抛掷港元买入美元的套利交易,这是港元走弱的根源。在跌至7.85后,HKMA抛售美元,并按照既定步骤收回港元。结果,汇率稳定下来,港元流动性下降,港元利率也上升了。这一过程是联系汇率制度的灵魂——套利机制正在发挥作用,而正是通过这一机制,港元的流动性与美元的流动性相一致。这并不神秘。因此,港元跌至33年低点并无特殊意义,港元也完全没有“防御战”。

证券时报:港元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投资者不必过度解读

市场变化背后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第一,香港流动性紧缩是大势所趋。自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始加息周期以来,它已经加息6次。从零利率到低利率,对整个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特别是对香港而言,由于市场利率与官方利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时期的技术偏差,因此到目前为止,美国利率的上升并没有给香港带来任何痛苦。然而,随着汇率触及薄弱的汇率保障,缓冲区消失,美联储未来加息的影响将变得直接而明显。

证券时报:港元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投资者不必过度解读

对香港而言,商业银行的最佳利率对投资和消费行为的影响最大。在美联储连续两年半加息后,标普没有上涨,但这种情况将在今年结束。值得关注的是,市盈率的上升将如何影响高度依赖房地产的香港经济。

第二,联系汇率制度的存在或废除。香港是否会继续维持联系汇率制度,取决于其意愿和能力。虽然联系汇率制度给香港带来了一些麻烦,但目前没有更好的选择,因此,毫无疑问,香港目前坚持联系汇率制度。目前,外汇基金的总额高达4万亿港元,足以应付任何波动。过去,每次市场担心香港会放弃联系汇率制度,结果都是多余的,我相信这次也不例外。

标题:证券时报:港元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投资者不必过度解读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