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25年9月19日,澳大利亚Willoughby威洛比市的清晨,时间仿佛被一阵悠远的钟磬声轻轻托起。那一天,一场跨越古今的盛典,在静谧与庄严中拉开帷幕——澳大利亚瑶池宫道教科仪传统正式获授亚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代表性项目;阎美希道长正式获授为亚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澳大利亚亚太非遗道教文化中心同时揭牌成立。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庆典,而是历史在南半球留下的璀璨刻痕。它见证了东方古老文明与西方现代社会在星辰之下的握手,也昭示着澳大利亚道教文化在世界文明版图中写下的新篇章。

 

 

千年玄韵,穿越大洋的回声

 

道教文化是一种将自然与宇宙纳入同一呼吸的哲学,是人与天地共生的灵魂诗篇。澳大利亚瑶池宫道教科仪,正是这份古韵的集中呈现:肃穆的仪轨、悠远的乐章、承载哲思的经文,如一条无形的光带,跨越万里海洋,从华夏的群山走到南半球的大陆。

 

在澳大利亚这片多元文化的土地上,这一传统没有被时间磨蚀,反而在新的环境中焕发出别样光彩。无论是节令的祭祀、社区的仪式,还是音乐与舞步的细腻表达,都让来自不同族裔的人们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的宁静与和谐。

 

对澳大利亚瑶池宫道教科仪的国际非遗认证,既是对其文化厚度的肯定,也是一座文明对话的桥梁。它告诉世界:非遗不是一国一地的孤影,而是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道教文化也并非只属于东方的青山古殿,它同样可以在南半球的夜空下,与星辰一同闪耀。

 

古韵回响:澳大利亚瑶池宫道教科仪的澳洲首冠

 

 

“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 Willoughby 威洛比市政府代表 MICHELLE 议员在颁授仪式上动情地说。的确,这是澳大利亚首个获得亚太非遗国际认证的道教文化项目。这不仅是澳大利亚文化版图上的空白被填补,更是澳大利亚道教文化首次以国际认证的形式,被写进亚太非遗的官方记录。

 

国际认证的背后,是严格的遴选:项目的完整性、仪轨的独特性、社区的传承力、对文化多样性的贡献……每一项都需历经岁月沉淀。澳大利亚瑶池宫道教科仪的成功,证明了这一东方智慧在异域生根的生命力,也昭示着澳大利亚在全球多元文化保护体系中所展现的宽广胸怀。

 

这一刻,澳大利亚道教文化进入全球非遗的主流话语,成为世界共享的精神符号。它的价值,不仅在于保护一门古老的仪式,更在于启发现代社会:如何在高速发展的世界中,留住人类与自然、个体与宇宙之间的深度连接。

 

Willoughby威洛比市政府的礼赞——一份永久存档的尊重

 

 

如果说亚太非遗国际认证是世界的注目,那么Willoughby威洛比市政府的举动,则是本土的深情回应。

 

澳大利亚瑶池宫所在地的Willoughby市政府专门派议员Michelle出席授牌仪式, 并代表市政府郑重宣布:Willoughby市政府将在市议会会议上,以政府专题议案的形式,对该项亚太非遗国际认证给予高度肯定和表彰,并将该议案永久存档于Willoughby市的历史档案中。

 

这意味着,亚太非遗-澳大利亚瑶池宫道教科仪传统首次被澳大利亚政府以最正式的方式,写入城市公共记忆,这也是澳大利亚历史上首次市政府以议案形式表彰道教文化的国际成就。它是一纸文件,更是一份礼赞,代表了Willoughby威洛比市政府对多元文化的公开承诺——在这里,每一种文化都值得被尊重、被保护、被传承。

 

当下一代在翻阅Willoughby威洛比城市的档案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段文字,更是一座城市在21世纪所展现的文化格局:尊重差异、珍视传统、拥抱世界。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位传承者的坚守与使命

 

 

阎美希登由亚太国际非遗出版社出版的《亚太人文与遗产》国际特刊封面人物

 

在这一历史舞台的中央,站着一位从容而坚定的女性——阎美希道长。她是澳大利亚道教协会的创办人,也是澳大利亚瑶池宫道教科仪的核心传承人。多年来,她不仅在科仪中守护古法,更将道教哲思融入社区教学、文化交流与青年教育中。

 

“非遗不是供奉在玻璃柜中的古董,而是一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呼吸的生命。”阎道长的这句话,道出了她的坚持。亚太国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誉,对她而言不是终点,而是一份更重的责任:继续带领团队,让这份来自东方的宁静智慧,在南半球的阳光下生长,在国际的舞台上发声。

 

她的背影,是无数文化守护者的缩影:默默耕耘,不求喧嚣,却以一生的热忱,将传统的火种递向未来。

 

非遗之光:从澳洲到亚太的文化共鸣

 

                        2024澳大利亚道教国际文化艺术节国际道教文化论坛圆满落幕

 

 

伴随认证而来的,还有澳大利亚亚太非遗道教文化中心的正式成立。这不仅是一处展示与研究的场所,更是一个对话的平台——东与西、古与今、学术与社区,都将在这里交汇。

 

中心将开展道教科仪的学术研究、举办国际文化节、培养青年传承人,并与澳大利亚主流社会展开跨文化交流。对澳大利亚道教协会而言,这标志着从地方民间走向国际舞台的关键一步;对澳大利亚社会而言,这是一股新的文化力量,将东方的智慧注入多元的城市脉搏。

 

在未来的日子里,这座中心将不仅是传承的基地,更是创新的实验室:在这里,道教的钟磬声可以与现代音乐同台,太极的圆融可以与数字艺术对话,古老的礼仪可以在新一代的探索中焕发新的光芒。

 

星空下的誓言:传统与未来的回声

 

                                                  2025澳大利亚道教国际文化节

 

夜幕降临,Willoughby威洛比的天空洒下南十字星的光辉。那光亮遥远而清澈,仿佛回应着康德的名言——“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在这一刻,古老的道教科仪与现代的悉尼同频共振,东方的哲思与西方的自由相互辉映。

 

澳大利亚瑶池宫道教科仪的亚太非遗国际认证,不仅是澳大利亚的荣耀,也属于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人类。它提醒我们:文化不是隔绝的岛屿,而是彼此流动的海洋;传统不是过去的遗迹,而是能够滋养当下与未来的活水。

当Willoughby威洛比市政府的档案永远留存这份议案,当阎美希道长继续在晨钟暮鼓中守望传承,当澳大利亚亚太非遗道教文化中心迎来一批又一批求知的访客,我们可以坚信:

 

在这片遥远的南半球大陆,一份东方古韵已被镌刻进世界文明的年轮;而那份来自道教的宁静与智慧,终将化作星辰般的光芒,照亮人类共同的精神天空。

 

标题:南十字星下的道音—— 澳大利亚道教文化首获亚太非遗国际认证的荣耀与回响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cj/46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