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4字,读完约3分钟

回顾监管层放松a股创业板借壳政策的背景,主要是因为过去由于产业调整,一些上市公司已经逐渐被淘汰,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机会;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资金链紧张,风险事件随时可能爆发,需要引入外部力量进行重组。Eskey在上市不到4年后出售了它的外壳。这起案件的原因及其对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值得投资者反思和关注。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应警惕注册制沦为“造壳”机制

在“新基础设施”和“创业板借壳”等概念的祝福下,披露创业板首个借壳计划的爱思凯(咨询公司300521)昨日复牌后迎来第十个涨停,热钱狂欢。在那一天,龙虎榜前五名的营业部总共购买了1.12亿元。

然而,尽管第一个案例往往具有示范效应,但市场各方不应同时忽视风险。

首先是高市盈率。连续10个交易日跌停板后,Eskey的静态市盈率达到611.17倍,远远高于特种设备制造业37.8倍的静态市盈率,股价存在很大的回调风险。

此外,股票价格的表现不能脱离公司的基本面及其目标。Eskey的案例充分表明,即使是新企业也可能落入“空壳”。“壳牌股份”艾思凯从事工业印刷,2019年年报也披露了掌握沙盘3d印刷的核心技术。然而,该公司“在上市的那一年有过业绩高峰”,然后其业绩继续下滑,今年第一季度亏损;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股价在下个月达到最高点后一次又一次下跌,并长期跌破发行价。未来,随着注册制度的实施,越来越多声称拥有核心技术的新兴领域企业将会上市。投资者应认真了解企业的科技属性和“四新”含金量。缙云科技也是如此,该公司即将推出借壳计划。从第一桩创业板借壳案的询证函中可以看出,深交所也要求公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缙云科技细分的业务类别、核心技术、竞争优势、盈利模式和销售收入来源。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应警惕注册制沦为“造壳”机制

Eskey事件发人深省的是,我们应该警惕这样一个事实,即登记制度已经成为一种“造壳”机制。回顾港股创业板的经验,借壳上市的趋势十分普遍。一方面,投资者购买控制权以获得上市地位;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出售他们的业务是为了出售他们的壳。这些活动吸引了投机者,而香港股票的创业板已成为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温床。在“造壳-卖壳-借壳”的投机活动下,中国证监会和HKEx方面随后对整体上市政策进行了检讨,严厉打击了在创业板借壳的投机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应警惕注册制沦为“造壳”机制

回顾监管层放松a股创业板借壳政策的背景,主要是因为过去由于产业调整,一些上市公司已经逐渐被淘汰,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机会;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资金链紧张,风险事件随时可能爆发,需要引入外部力量进行重组。Eskey在上市不到4年后出售了它的外壳。这起案件的原因及其对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值得投资者反思和关注。

标题:证券时报头版评论:应警惕注册制沦为“造壳”机制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6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