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5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宣布,决定适当扩大中期贷款担保的范围。在负面信贷事件频发、企业借款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此举有利于促进信用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恢复信用债券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打破“融资收缩——信用违约”的恶性循环。违约是正常现象,但应避免无序违约,以免影响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仍有望出台结构性政策。

防止信用违约走向恶性循环

人是生的,老的和病的,企业有生命周期,这不可避免地导致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事件,包括债务违约。然而,近年来,出现了许多风险事件,这使得信用债券市场恐慌。

与前几轮信贷动荡相比,最近一轮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风险来源不是经营状况的恶化,而是外部融资渠道的收缩。

根据债券发行人的最新财务报告,自去年以来,公司利润整体表现良好,但现金流量表现偏离利润表现,现金流量缺口不断扩大。今年以来,随着融资环境的收紧,债券发行人的现金流下降,企业流动性紧张的迹象明显。

原因在于严格的金融监管和去杠杆化进程的开放,这宣告了金融体系中增加杠杆和扩大信贷的先前进程的逆转。几年前,在信用债券市场迅速扩张后,现有债务已逐步进入债务偿还阶段。随着信贷创造放缓,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债务滚动与再融资收紧的矛盾加剧,增加了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风险的可能性。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生态被重塑,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这使得融资链下游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在最近一轮的动荡中,民营企业的发行者成了受冲击最大的领域。

防止信用违约走向恶性循环

再融资风险引发的违约具有可预测性差、突发性强的特点,可能对市场产生更大的影响。一旦负面舆论出现,可能导致企业融资环境急剧恶化。目前,市场风险识别能力不强,当风险事件发生时,市场投资者往往对特定的发行人有“一刀切”的倾向,产生“坐效应”。所有这些都使得“融资收缩——信用违约”之间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防止信用违约走向恶性循环

最近,债券一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高等级债券不得出售,而低等级债券则不受欢迎。发行失败的案例越来越多,许多中低评级的民营企业即使提高发行利率也很难筹集到资金。

应该说,违约是成熟信用债券市场的正常现象,在当前金融监管严格、去杠杆化的情况下,也是释放积压风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痛苦。尽管近期违约事件增多,但中国信用债券市场的违约率仍然很低,信用风险普遍较低。

然而,严重违约,尤其是无序违约,是值得警惕和认真对待的。如果任由信用违约进入恶性循环,就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信用违约,引发流动性风险,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影响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

因此,监管当局应在必要时采取果断行动,切断恶性循环链。央行推出的新的mlf抵押品扩张政策可能是其中之一。

新纳入的中期贷款便利化抵押品包括小微企业、不低于aa级的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和aa级的企业信用债券、优质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央行发布的政策信号是,它打算将市场资金引导至普惠金融部门和信用债券部门。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是融资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占据的金融资源很少,最容易被挤出,成为风险暴露的高风险群体。中央银行将上述债券和信贷资产纳入mlf抵押品,可被视为对这些融资工具和发行人的“信用增强”,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对信用债券的信心。

当然,毕竟,mlf抵押品的扩张与资本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市场风险偏好的下降趋势一时难以逆转。银行机构是否真的会增加信用债券的配置仍不确定。可以预计,监管当局将进行再平衡、去杠杆化和防范风险。为避免“风险处置风险”,必要时将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可能的策略不一定是聚合策略。事实上,狭义的流动性放松对缓解广义信贷紧缩带来的信贷风险效果不佳。至少今年,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变得不紧张。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都具有结构性特征。引导资金投向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或需要支持的特定领域,是一条明确的主线。因此,值得期待出台更多的结构性政策。

标题:防止信用违约走向恶性循环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9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