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7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这也是美国今年首次加息。

在美联储于2017年12月加息后,中国人民银行立即将反向回购和中期贷款的操作利率各提高了5个基点,并以非常规方式对美联储的加息做出了回应,以避免因中美利差变化导致市场资金异常流动。因此,各方都非常担心中国央行是否会跟进美联储再次加息的政策。

就中国目前的经济运行和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而言,总体上保持稳定的同时,仍处于进步的态势。即使个别指标反复出现下降,其冲击值也在正常范围内,不会造成经济再次下滑的威胁。这也意味着中国有条件跟进和调整其货币政策,还有空,这不会导致因美联储加息而导致被动的货币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货币政策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很大,目前正处于经济的敏感时期,所以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经济环境都很复杂。因此,如果经济尚未迎来强劲复苏,盲目推行加息政策不利于经济稳定,并可能对已经形成的经济发展格局产生不利影响。

也就是说,空之间存在货币政策后续调整的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稳定的基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压力等诸多因素可以忽略。因此,如果我们想提高利率,我们必须把握好方式,我们不能盲目跟进,但应该注意调整策略和掌握调整温度。

更可行的办法是继续采用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减少政策调整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影响。同时,可以进一步采用差别利率来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转移。

如果我们想避免美联储加息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中美利差变动导致资本外流力度加大等矛盾,一旦我们选择了后续政策,笔者建议应该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而不是消极信号。

积极信号的标准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格局将进一步增强,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稳健中性甚至紧缩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对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而言。这可以从去年年底以来各大商业银行不断提高抵押贷款利率中看出。

特别是,有必要认识到,在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中,中央银行的职能也得到扩大和加强。原属于银监会和保监会的宏观审慎制度制定职能已移交给负责制定该制度的央行。

这也表明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会充分考虑宏观审慎问题。其中,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央行在下一步政策制定和制度起草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防范和解决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中央银行已经密切关注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并且已经有了对策和想法。可以想象,如果不提高利率,央行将维持现行政策不变;如果我们加息,我们将不会被动挨打或盲目跟进宏观审慎要求,而是会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采用适度调整策略,对美联储加息做出回应。即使实行传统的加息政策,也一定会给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以优惠政策,避免“一刀切”。

谭浩俊:美联储如期加息 中国要不要跟进?

实际情况是一样的。尽管美联储加息将对中国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毕竟,美联储已经连续几次加息,但加息的影响越来越小。

正因为如此,中国央行在决定是否继续加息时,将更多地关注“我”,而不是美联储的脸。

当然,考虑到整体经济形势,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美联储加息可能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后续的影响。其中,在采取适度后续政策的同时,如何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是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也是新任央行行长面临的难题。只有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形成对实体经济的实质性支持,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才能更加和谐、协调。

(作者是金融评论员)

标题:谭浩俊:美联储如期加息 中国要不要跟进?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8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