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74字,读完约8分钟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2017年1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放宽对中资银行和私人银行以外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外资股比例的限制,对境内外股权投资比例实行统一规定;拓宽外资银行商业存在形式的选择,促进国内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拓展空外资银行业务,取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等待期,支持外资银行分行从事金融市场等业务;优化监管规则,调整外资银行分行营运资金管理要求和监管评估方法。中国银行业正在加速对外开放,市场反应总体上是积极的。然而,从一些拉美和东欧国家的案例来看,有些人担心开放会给银行业带来外国投资。我认为这似乎太令人担忧了。根据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银行业扩大开放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对金融业发展的总体政策,外资进入银行业的现象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应在我国出现。

连平:我国银行业扩大开放会导致“外资化”吗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银行(601988,诊断股)(港股03988)的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高,跃居世界前列。就资产规模而言,根据当时的汇率,2016年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达到33万亿美元,超过欧盟的3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同期,美国银行业为16万亿美元,而日本银行业仅为7万亿美元。根据《银行家》杂志对主要考虑一级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的全球银行的排名,在2017年全球1000强银行中,中国有126家银行上榜,比13年前多了110家,四大国有银行稳居前十名。

连平:我国银行业扩大开放会导致“外资化”吗

商业银行的经营实力来源于规模和质量的结合。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的先进商业银行可能在质量上仍有优势,但在规模上没有优势。要在一个国家的银行业实现“外资”,外资银行仅有质量优势是不够的,规模优势更为重要。很难想象没有规模优势的资本力量能够控制一家银行;同样不可思议的是,外资机构可以让一个国家的银行业“外资化”,而没有压倒性的资本优势。事实上,在拉丁美洲和东欧的一些国家,只有当外国资本拥有绝对或压倒性优势时,才会形成外国投资银行业的现象。当然,外资银行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未来,不能排除一些中小商业银行被外资控制的可能性。鉴于中国商业银行雄厚的资本实力,外资银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由于资本实力较弱,基本不可能控制整个中国银行业或大型国有银行。

连平:我国银行业扩大开放会导致“外资化”吗

虽然外资商业银行的比例上限已经放开,但目前中国大多数大中型商业银行仍然是国有的,国有大股东放弃控股的前提是外资将大幅增加中资银行的股份。以五大国有银行为例。截至2018年3月底,中国农业银行(601288,港股01288)和中国工商银行(601398,港股01398)的股东为财政部、社保基金、汇金和证券。总持股比例分别为84.48%和72.68%,虽然国有股比例未来可能会逐渐下降,但不太可能降至50%以下,国家仍将保持对四大国有银行的绝对控股。即使是相对多元化的交通银行(601328)(港股03328),在财政部、社保基金和证券部的持股比例也高达44.47%,比第二大股东汇丰高出约25个百分点。国有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通常拥有较高比例的国有股。即使是大量的城市商业银行通常也代表着地方政府投资公司或持有大量股份的国有企业。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地方政府通常不会轻易放弃对地方银行的控制,而地方银行被外资控制可能需要一些勇气。近年来,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公司和各种民营企业大规模进入银行业,即所谓的“产融结合”发展迅速,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热情高涨。在这种背景下,外资很难快速、大规模地进入中小银行,尤其是获得控股地位。

连平:我国银行业扩大开放会导致“外资化”吗

根据现行规定,外资在商业银行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需要获得监管许可,这方面的规定基本上是国民待遇。2018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投资者及其关联方和一致行动者首次持有或累计超过商业银行股份总额5%的,应事先报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批准。通过境内外证券市场持有商业银行股份总额5%以上的行政许可批准有效期为6个月。审批的具体要求和程序按照银监会的相关规定执行。同时要求“同一投资者及其关联方和一致行动人作为商业银行主要股东的持股数量不得超过2家,或者受控商业银行的数量不得超过1家。”商业银行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是金融业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主体。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国家永远不会轻易放弃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权,同时将保持对整个银行业的控制。如果一些中小银行被外资控制,不会影响大局。如果市场上有更多的外资中小银行,可能会充分发挥“鲶鱼效应”,这将有助于完善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机制,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中国银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连平:我国银行业扩大开放会导致“外资化”吗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15年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这次开放并不是中国第一次放松对外资银行的限制。经过多次监管政策调整后,外资银行实际上面临的业务限制减少了。就业务范围而言,外资银行的债券业务仍受到限制,其他业务许可与中资银行基本一致。关于设立分支机构,2014年发布了外资银行在一个城市一次只能申请一家分行的规定和分行最低营运资金限额。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外资银行的roa明显低于中资银行,其市场份额大幅下降。相反,中国银行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发展迅速,增速远远超过外资银行,各项业务拓展和风险控制能力大大提高。虽然上述现象可以部分归因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战略收缩,但其背后仍有一系列主客观原因。因此,在进一步开放的条件下,外资银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难以建立足够的竞争力,这将对中资银行产生大规模的影响。在中国市场,外资银行的质量优势尚未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力。

连平:我国银行业扩大开放会导致“外资化”吗

上世纪末,拉美和东欧一些国家相继推行金融自由化,一些国家的银行业很快被外资占据。当这些国家的实体经济的比较优势丧失或金融市场波动不利时,大量的外国资本会立即逃逸并引发金融危机。例如,在阿根廷的金融自由化中,银行私有化并大规模吸收外资,商业银行总资产的近70%由外资控制。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阿根廷经济低迷,外资银行大规模外逃,引发了巨大的金融动荡。上述国家银行业的异化主要发生在银行风险恶化、消化不良资产、通过重组和兼并改善银行经营的阶段,因此可以形象地与外资相提并论。然而,在中国,这些国家在工业规模和国家控制能力方面都无法与中国相比。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银行业已经进入稳健运行阶段,外资很难“利用虚拟机会”。加入世贸组织前后,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状况令人担忧,2003年底不良贷款率高达17.9%。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港股00662)以来,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性破产”的评论层出不穷。2003年后,大型国有银行和一些中小银行加快了引进外资的步伐。在监管部门和银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由于宏观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实力持续增强,风险管控能力稳步提升;即使在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商业银行的运营仍保持稳定,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支持。2013 -2017年,金融风险频发,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保持在2%以下的良好国际水平,明显好于各影子银行的风险状况。

连平:我国银行业扩大开放会导致“外资化”吗

近年来,银行业监管部门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监管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度、关联交易和资产流动性的审慎监管,积极推进新巴塞尔协议在中国的应用。银行业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监管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市场退出和风险处置等监管方式方法与国际接轨,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改进。最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了。未来,在监管水平与国际接轨、监管态度严格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审慎的行业监管是开放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有效提高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的基本保证。当前和未来,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难以恶化,需要大规模引进外资,通过金融重组或并购来提高整个行业的需求。(作者是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标题:连平:我国银行业扩大开放会导致“外资化”吗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