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98字,读完约25分钟

2016年第四季度,这一轮金融监管正式启动。2017年3月,银行业监管风暴正式拉开帷幕。最近几个月的监管趋势和政策似乎表明,过去一年对金融业的强有力监管只是开始,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作者:周文浩,中国民生银行“殷敏智库50人论坛”研究员

2016年第四季度,这一轮金融监管正式启动。2017年3月,银行业监管风暴正式拉开帷幕。最近几个月的监管趋势和政策似乎表明,过去一年对金融业的强有力监管只是开始,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笔者在参考了相关人士对本轮监管的理解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去套、去渠道、去杠杆、去连锁,重点是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重点是民生银行(600016)的应对策略,并谈了一些不成熟的个人看法。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1.所谓的筑巢、通道、杠杆和链条是从哪里来的?

1.它源于中央银行对商定贷款规模的指导和控制。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经常受到人们批评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出台了。2009年和2010年,信贷扩张过快。一致贷款规模是中央银行为引导商业银行控制贷款规模而提出的。因此,当表内贷款规模有限时,商业银行就将资产放在表外。

2.表内贷款导致的资本占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资本是非常宝贵的。表外资产和表外资产也可以为没有风险资本或风险资本很少的商业银行创造大量的中间业务收入。

3.一些商业银行回避信贷资产的投资。近年来,为了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监管部门将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限制在“两高一盈”或房地产等行业。然而,作为市场化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在风险判断上显然有自己的观点和选择,这些观点和选择不一定是错误的。

4.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不足。市场上的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货币近年来过度发行。事实上,这一观点没有得到严格而深刻的论证和逻辑推导。每个人都依靠感觉传递虚假信息!笔者认为,自2013年以来,中国的货币供应一直不足(正常的货币供应已经转变为滴灌、定向减量化和各种麻辣粉!2013年资金短缺,2015年股市崩盘!本质上是货币供应不足造成的)。正是由于货币供给的短缺,才产生了所谓的嵌套、渠道、杠杆和链条。事实上,受到监管机构批评的快速增长的银行间存款证业务,已经因为货币供应不足而被“强制”。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5.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强劲的内生增长势头。市场经济主体,无论是企业、居民还是政府部门,在选择金融工具和价格时都是理性的。正是由于对我国经济和这一领域投资的良好预期,市场主体最终使用了相对价格略高的资金,这些资金是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通过增加渠道、杠杆和链条获得的。显然,如果货币供应充足,这些所谓的巢穴、渠道、杠杆和链条就不需要存在,因此就没有生存的土壤,资本成本也就必然降低。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第二,嵌套、渠道、杠杆和链条是“金融创新”还是“金融混乱”?

6.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来看,将其定义为“金融混乱”可能并不恰当。说它“沉迷于”金融领域当然更不合适。根据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国的经济建设在过去的五年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通过套子、渠道、杠杆或链条,90%以上的资金实际上进入了实体经济。所谓的空转移套利并不存在,但它只占很小的比例。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7.从商业银行五年来的发展和进步来看,特别是从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的变化轨迹来看,对“金融混乱”和“放纵”的界定显然是不恰当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成都分行(60万)的混乱并不代表全局。这些所谓的嵌套、渠道、杠杆和链条实际上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风险转移和分散机制。

8.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增加渠道、杠杆和链条。在过去的五年里,如果没有具有嵌套、渠道、杠杆和链条的金融机构,如果没有这些金融创新,很难想象今天的经济和金融市场是什么样子!这些所谓的嵌套、渠道、杠杆和链条实际上是中国金融市场化的重要探索,是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进程,是中国金融深化的重要体现。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9.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这些金融创新成功突破了巴塞尔协议对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发展的限制。事实上,《巴塞尔协议》是发展中国家定制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的一个魔咒。这种诅咒严重削弱了发展中国家资本复制和积累的能力。中国近年来的金融创新实际上是对巴塞尔协议的巧妙突破。

10.不可否认,正如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所说,一些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一些具体的经营管理环节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套利行为确实存在;一些私人金融机构有违法行为。然而,应该指出,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它应该被视为“十个手指中的小指”。此外,就套利而言,这是一种典型的市场行为。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套利。没有套利,就没有市场。套利是市场的均衡。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3.废除这些所谓的筑巢、通道、杠杆和链条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11.首先假设一个前提:中国经济有很大的弹性,中国经济在稳步改善,全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率在稳步上升。在此前提下,融资需求不仅存在,而且比前一年更加旺盛。如果这些巢穴、渠道、杠杆和链条被废除,这些强劲的新融资需求如何联系起来?如何满足过去的融资需求?

12.如果这些所谓的巢穴、渠道、杠杆和链条被废除,货币乘数将下降,因此货币总供应量将下降。与此同时,经济仍在增长,对货币的需求仍在增长,这将导致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对任何经济体来说都是无法忍受的。

13.废除这些所谓的巢穴、渠道、杠杆和链条将不可避免地要求同时增加基础货币供应。这是乘数和被乘数之间的简单关系。3×6=6×3=18 .乘数从6变为3,这意味着被乘数必须从3变为6。此外,这18是去年的货币需求。根据正常的经济增长,今年的货币需求可能需要19.2。从数量、能量、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来看,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远远大于衍生货币。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14.废除这些巢穴、渠道、杠杆和链条将推高整个社会的资本成本。显然,这违背了监管当局的主观愿望。如果没有这样的巢、渠道、杠杆和链条,市场参与者仍然可以获得资金和资本,为什么市场参与者需要通过巢、渠道、杠杆和链条来筹集资金?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毫无疑问,如果这些巢穴、渠道、杠杆和链条被废除,市场参与者要么没有钱,要么不得不以更高的资本成本筹集资金。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15.表外资产转化为表内资产并占用资本。据估计,从2018年第一季度开始,商业银行将寻求增资扩股。毫无疑问,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将消耗社会资本,推高整个社会的资本成本。仅仅因为表内贷款的利率低于表外资产的利率,就不能认为表内贷款的成本低。如果将表内贷款的社会资本成本考虑在内,表外资金的社会总成本可能不会高于表内贷款。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16.在目前疲软的a股市场上,上市银行融资的浪潮将会掀起,曾经的股市灾难必将再次降临。恐怕这是a股市场无法承受的重量。当然,这也是中小投资者无法承受的负担。对于有融资需求的市场参与者来说,a股市场崩盘是资本成本的大幅增加。

第四,“四万亿元”是对的吗?货币供应“过度”了吗?

17.很难知道发生了什么。如果当时没有所谓的“4万亿元”,中国经济现在在哪里?那时有更好的选择吗?以高铁和地铁联网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跃进”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当时所谓的“4万亿元”,中国一下子超过日本,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当于未来几年日本经济的三倍左右,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18.回顾同一时期的欧洲、美国和日本,哪个主体追求紧缩?他们称之为量化宽松政策有几轮了?为什么他们不能推行紧缩政策?今天,欧洲、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复苏甚至变得更加繁荣。是由于过去十年的财政和货币宽松政策,还是紧缩政策?

19.如果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最初的宽货币和严格监管的政策能够保持一致,那么所谓的“滴灌”、“有针对性的RRR减排”和“精确监管”就不会实施...目前的经济和金融“困境”还存在吗?所谓的“新经济常态”和“L型”真的存在吗?所谓的“金融混乱”,如筑巢、通道、杠杆和链条,有必要存在吗?有土壤让它存在吗?在所谓的“滴灌”和“定向调控”的背景下,如果没有这些金融工具的创新,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的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复苏和稳中有进?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20.在过去的五年里,经济增长率一直在每年7%左右。根据常识,每年的货币供应量不能低于7%。经济增长、财富增长和货币供给不能以不同的比率增长吗?

21.中国正处于要素和产品市场化、资产和资本证券化的浪潮中。想想看,如果我们不能保证足够的货币供应,我们如何才能促进要素和产品的市场化?如何实施资产资本证券化?

22.中国正处于城市化中期,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房地产和房地产抵押贷款的信贷创造需要维持多少货币供应量?

23.外贸顺差逐年增长,中国不仅为自己,也为世界创造和积累财富。这些新财富不能通过发行人民币来筹集。你还需要发行美元来融资吗?在等剪发吗?

24.那些质疑和批评中国“过度货币”的人有什么理论或依据?不管怎样,我还没找到。在我看来,可能是这些专家或学者认为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很大,m2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千亿增加到现在的160多万亿。因为“大数字”,他们觉得中国的货币发行过度。中国m2的增长是被动的,是由实体经济增长的内生货币需求驱动的,而不是“印出来的”。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5.房地产是第一个实体经济吗?什么是真正的经济?

25.房地产不仅是支柱产业,也是枢纽产业和平台产业。房地产是所有现代国家产业结构的支柱。房地产是各国大资本的主要载体,是引导价值和分配剩余价值的旗手和主要参与者。

26.当代中国的两大主题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统一的辩证矛盾。城市化的核心是房地产市场的大发展。

27.中国的房地产投资与开发和地方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他们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团结一致。没有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就没有中国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进步。2017年,全国土地销售收入约为5.2万亿元。没有土地出让收入或基于土地收入背书的各种投融资资金,地方政府建设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的财力和资金从何而来?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28.没有当地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资和发展,没有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对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的补贴,就不会有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就不会有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威逼”,中国的工业化也就无法在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下完成“反攻”。

29.中国的城市化率约为58%,而实际城市化率不到43%。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中国的城市化刚刚进入中期阶段,14亿人口的城市化洪流波澜壮阔。中国房地产市场至少有20年的大发展战略机遇。

30.土地金融是信用建设、信用积累和信用扩张的唯一载体,是中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必要条件。这一历史阶段可以加速,但无法超越。

31.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40年来的主要投融资框架。没有土地融资和土地融资,中国的大投资就无从谈起。

32.中国道路的核心是土地的国家所有权。1952年的土地改革、1982年的宪法和1998年的住房改革赋予了中国创造信用货币的独立权利。未来几年,土地将成为中国国家信用的支点。

33.纵观当今世界,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有资格、有能力、有资格通过积累和扩大土地信贷和土地金融来实现国家现代化。

34.展望未来十年,由于我们整个社会的信用积累远远不够,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在中国的投融资模式中仍然是无用的,直接融资在中国的投融资模式中仍然是无用的!资本市场仍不可能超越土地金融和土地金融,成为中国投融资框架的龙骨。投资银行要在中国投融资中发挥重要作用,仍不可能超过商业银行。

35.中国的工业化正面临转型升级,中国的城市化刚刚进入中期阶段,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真正发展只有15年。中国对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的大规模投资的周期远未结束。紧紧锁定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商业银行仍有20年的大发展战略机遇。

36.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实体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在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追求更好的生活与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的内容实际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7.中国原有的实体经济普遍“不足”。现在,实体经济的总体要求是“更好”。过去的情况是,只要产品能够生产出来,就一定能够销售出去,因为当时总体上是短缺的;现在,产品的性价比必须高,货比三家,行业中领先的产品或品牌产品卖得更好,而马太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此时存在整体盈余。

38.为什么中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近年来日子不好过?虽然产品可以生产和供应,但如果质量不好,性价比不高,就不可能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飞跃!在新形势下,绝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小微制造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都面临着清算,它们都将被淘汰。被淘汰的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不能纳入实体经济。

39.落后的实体经济和市场尚未清理的实体经济不是真正的实体经济。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不应该为落后的实体经济和市场尚未清理的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6.推论和结论:我们能保持乐观吗?

4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了方向,描述了道路,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毫无疑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仍将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再强调,“稳中求进”是一切工作的总原则和总方法。因此,完全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社会和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此外,还有两个事件进一步丰富了保持积极乐观的理由。一是近年来,天津、辽宁、内蒙古、江苏等省积极挤压水资源,抑制了2017年的经济增长,保证了2017年国民经济增长率不超过7%;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省份也积极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另一个是刘禾同志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强调中国要降低宏观金融杠杆,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这两个事件充分表明,中国有剩余的经济增长能力!正是因为感觉到中国的经济增长有足够的富余能力,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才敢于表达决心,下大力气筑巢引凤、疏通渠道、撬动杠杆、解除链条,肆无忌惮地把金融风险防控放在突出重要位置。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41.标准化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是金融业更好发展的保证。主观上,大力推进去套、去渠道、去杠杆、去连锁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实体经济的资本成本,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主营业务的回报和回报的来源。

42.在中国经济仍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全社会新增融资规模将保持稳定,甚至增速将略高于往年。未来几年,至少五年,直接融资市场将会有很大发展,但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仍将是我国社会融资的主要框架和主要渠道。

43.在去套期保值、去渠道化、去杠杆化和去连锁化的条件下,基础货币不可避免地会保持宽松,否则,“风险处置风险”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这将意味着中国金融业的基调将从“宽调控、紧货币”转变为“宽调控、紧货币”。预计2018年,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至少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44.新金融工具的创新正在进行中。一方面,实体经济对融资有很强的需求,另一方面,金融部门的资金供应相对充足。然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在法律合规的前提下,新的金融工具创新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换句话说,市场依然存在,不会因为监管而消失。市场将为自己找到创新金融工具的方法和途径。

45.这一轮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本质上是金融业的“供给方改革”。不可否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都处于“产能过剩”状态,有些领域实际上是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一些经营成本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管理水平低、经营不规范甚至屡次触及监管红线的金融机构,可能会在本轮强监管中被市场清理和淘汰。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还应该指出的是,自2015年以来,市场已经开始清理金融领域的中小金融机构和混乱的金融机构。各种民间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中介纷纷落荒而逃。互联网金融混乱在过去两年中已得到初步遏制。在这一轮金融监管中,一些信托公司、一些财富管理公司、一些走在红线上的小保险公司,以及一些被大股东操纵的城市商业银行应该是受打击最大的!笔者认为,监管当局认定的“金融混乱”主要是指这些方面。打开前门,堵住侧门!从长远来看,遏制这些金融混乱,打击非法和伪创新,将金融资源引向主渠道,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商业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的稳定和合规发展。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46.房地产是第一个实体经济。防止房地产泡沫倾向的各种监管政策,以及去套期保值、去渠道化、去杠杆化等各种监管措施,将极大地推高房地产行业的资本成本,甚至导致一些房地产企业或领域的资本链断裂。其次,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地方政府财政的不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将很难在没有大米的情况下进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面临悬崖式下滑。之后,失业将会到来,经济增长将会下降,民生将难以保证。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47.当前的中国经济绑架了房地产。请注意,绑架中国经济的不是房地产,而是相反。土地金融和土地金融是中国当前经济投融资框架的主要支柱。没有房地产市场,中国经济几乎无法运转。土地财政和土地财政也是中国经济的秘密。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必须也必须依靠土地财政和土地财政。

48.预计从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房地产市场监管,尤其是金融监管将逐步放松。这并不取决于各级政府是否愿意放松监管,但它们必须放松监管。中国目前的经济基础、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势决定了相关部门将在2018年第三季度逐步放开金融领域的房地产调控。

49.一旦相关部门开始放松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就意味着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强有力监管将逐步放松。实际上,各种嵌套的渠道杠杆和链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金融监管对房地产的监管。超过60%的各类资金通过套汇、渠道和杠杆最终流入了房地产行业。换句话说,房地产行业超过60%的资金是通过增加套汇、渠道和杠杆获得的。因此,这一轮强有力的监管,尤其是银监会的监管,将在2018年第三季度逐步放松。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七、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做什么?

50.应该承认,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本轮银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优势是制度优势、员工激励到位、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强。然而,缺点是显而易见的,最重要的是基础薄弱。然而,没有必要贬低自己。在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阶段,直接融资在未来仍将无法担当重任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仍处于稳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51.应大力计划增资扩股以补充资本。早点计划,早点开始。当表外业务转移到表内业务时,资本消耗会很快。我们要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抓住监管引导的有利时机,大力拓展资本,为我行未来几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2.坚持不懈地做好市场参与者的结算和存款服务。在大力实施抑制渠道、压缩非标准、打破公平交易、按净值发行和募集资产管理产品等监管措施的背景下,市场主体的剩余资金将更多地以存款的形式反映出来。要提高结算和存款服务水平,适度提高核心客户存款利率,提升存款价格中心,稳定、引进和增加存款。

53.应努力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这将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得到充分证明。能够识别高质量的资产,并能够对资产进行精细分类。建立和完善本行优质资产评估、识别和评级的能力体系和指标体系。只要资产能够得到准确的评估、明确的识别和准确的评级,当然就有做好负债匹配工作的基础和条件。市场上仍然有充足的资金和负债。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找到合适的优质资产,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创新金融工具和产品,做好资产与负债的匹配工作。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54.中国仍处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时期,投资仍是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支柱。就中国经济而言,消费经济和服务业仍然不能承担很大的责任。事实上,从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依赖于消费经济和服务业,这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前所未有的宏伟城市化进程才刚刚开始,而房地产业至少有20年的白银发展。应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建立还不到40年,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和将来,全社会的信用积累是不够的。因此,优质资产的评估、认定和评级体系应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发展为核心和灵魂。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55.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继续坚持服务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战略定位。然而,在未来三年内,这一策略应该适当谨慎。在供给侧改革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目前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市场清算尚未完成。中国的低端产业和贸易流通服务仍面临顺差!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更不可能有能力、条件和资格参与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制造业。现在还不是大规模干预中小民营企业的时候。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服务的实体经济应该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如赢家为王,边角料为王,品牌为王,第一个进入咸阳的为王,强者为强。对于这些高素质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来说,有必要增加专业队伍和资源的投入,并争取他们。

56.股份制商业银行应抓住2018年第三季度后大幅放松房地产监管的战略机遇。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投融资框架。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房地产不仅是支柱产业,更重要的是,它是枢纽经济和平台经济。

从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金融监管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将逐步放松(行政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实际上已经开始逐步放松)。它将持续到2020年左右,在此期间,房地产行业将迎来财政丰收的一年。商业银行应该尽力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提前计划并开始。在房地产行业的帮助下,分行与地方省市政府建立了全面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创新了方式方法,创新了金融工具和产品,深入参与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的转移接续,深入参与了城市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浪潮,深入参与了地方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和发展,力争赶超商业曲线。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57.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地方融资平台、地方债务和房地产市场是两个方面。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毫无疑问,短期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将受到强烈抑制。然而,这种压制是不可持续的,只能是短期的。

从长远来看,在中国城市化的浪潮中,地方债务的扩张是正义的、不可避免的。地方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将继续扩张,但扩张的形式会发生变化,扩张的速度会降低。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转变观念,努力做好地方融资平台服务和地方债务转移接续工作。“承诺书”、“保函”和“保函”只是实质性的形式。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率先打破形式依赖,真正提高风险管理的核心能力,做好为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金融服务。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58.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应大力争夺与国民经济运行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基础物资的优质资产,如煤、电、油、交通、水、气等。除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外,这些都是党中央和各级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出发点和载体。这些资产总能分享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平均利润。对于这些高质量的资产,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去抢。

59.充分发挥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工具创新中的优势。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来,由于体制机制的独特优势,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创新贷款渠道和贷款工具方面积累了比同业更丰富的经验。因此,可以充分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在确保法律合规的前提下,鼓励各单位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让资本需求方和资本供给方通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努力完成对接。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60.坚持围绕房屋进行大规模零售,围绕房屋识别和分级客户,围绕拥有房屋的人、出售房屋的人、购买房屋的人和出租房屋的人进行创新和大规模零售业务。面对这一轮强有力的监管,让我们来看看2017年国有大银行取得的优异成绩,尤其是中国工商银行(601398)、中国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600036)。我相信我们对“无零售不稳定”的观点有更深刻的理解。

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基础和条件跟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601939)等国有大银行的零售体系,不可能走招商银行曾经走过的路。我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在中国城市化的浪潮中,“房子”(商品房)是中国每个城市家庭资产负债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我们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全面彻底地深化对零售资产的认识,集中精力,精益求精,围绕房子,围绕房子背后的居民和家庭(孩子与房子挂钩上学,老人看病和养老等)。),以及各地普通百姓的住宅资产(603883,咨询单位)(买卖租金、抵押贷款等。)创新我们的零售金融产品、工具、渠道、团队、系统和服务。

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周文豪:究竟是金融创新 还是“金融乱象”?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4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