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97字,读完约14分钟

中国已经步入改革的深水区,面临着许多必须咀嚼的硬骨头。如何到达“深水区”,应该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1.看看挑战和机遇:你越是处在大的变化中,就越要保持你的力量,不要搞砸了,抓住机遇

光明智库: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1周年。一个发展中大国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然后开始改革开放。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和严峻的国际形势,我们很容易看到挑战和困难,但不容易看到机遇和前景。许多网民都非常关心。作为改革的先锋,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林毅夫:让我们从挑战开始。主要有三点:

首先,中国已经从低收入国家转变为中上收入国家,发展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老办法已经失败,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道路,不照搬西方的理论公式和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以“渐进+双轨”的方式进行改革,采取“老有所为,新有所为”的过渡方式,前者保持稳定,后者激发活力。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西方世界一直希望中国按照当时流行的国际经济理论进行改革。这种主流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价格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是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企业必须是私有的和自负盈亏的,才能对价格信号做出正确的反应。因此,国有企业必须私有化,政府必须平衡预算,以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和恶性通货膨胀。当时,国际学术界的共识是,如果计划经济要成功地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所有必要的制度安排都必须一次到位,即“休克疗法”、“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市场化、私有化和稳定化”应该一次到位,取消计划经济中的各种政府干预。然而,事实上,根据这一理念进行改革的苏联和东欧国家经历了经济崩溃和停滞,危机不断。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现在看来,在改革开放之初实施“养老法”似乎是必要的,因为当时许多国有企业所在的部门都是资本密集型的,不符合我国当时的人均收入水平,而由资本短缺的要素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使其在一个没有政府补贴的开放竞争的市场中难以生存。然而,这些企业雇用了许多工人,当时政府继续提供补贴,这是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所必需的。今天,一切都变了。原来中国是一个低收入国家,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中高收入国家。资本积累迅速,从极度短缺到相对充裕。许多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比较优势。企业已经变得自给自足。保护补贴的性质已经从“雪中送炭”转变为“锦上添花”。改革必须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原来的扭曲和干预,一句话,双轨制度的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其次,全球经济尚未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发达国家尚未从危机中完全恢复。根据历史数据,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发达国家,在危机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3.5%。目前,美国的复苏是最好的,但去年的增长率只有2.9%,今年可能会降至2.5%,预计2020年将继续降至2%。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自2008年以来一直在1.5%左右波动,日本的经济增长率自1991年以来一直在1%左右波动。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好,国内激烈的矛盾容易爆发,由财富分配不均引起的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容易抬头,并且有反全球化的趋势。这些都给中国的外部环境和对外经济带来了许多困难。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第三,中国的发展引起了西方世界的紧张。就购买力平价而言,今天中国的经济已经超过了美国。按照市场汇率,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达到美国的60%以上。经济是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如果美国想保持其霸权,它将制造各种障碍来破坏我们的地位。

这些是中国今天面临的国际和国内挑战。应该指出,任何变化都是“危险”和“机会”的共存。我们仍然有很多机会——我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经济增长潜力比较大,增长率也比较大。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我相信,充分利用我们的发展潜力,保持我们的实力,保持我们的混乱,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今年实现6%~6.5%的经济增长是完全可能的。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2.看矛盾和困难:“硬骨头”一直存在。关键是抓住主要矛盾,找到改革的突破口

光明智库:中国已经步入改革的深水区,面临许多必须咀嚼的硬骨头。如何到达“深水区”,应该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林毅夫:我个人认为,不要害怕啃硬骨头。“硬骨头”现在还没有。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直在啃噬着它们。如果过去的改革如此容易,其他转型国家应该已经取得了与中国相同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标杆管理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有改革的决心和发展的信心。如果有一定的力量,要改变的地方就应该改变;要有信心,看看你的机会在哪里。同时,我们必须开出正确的药。现在我们确实面临许多问题——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有周期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例如,不完全转型带来的问题,如国有企业的保护性补贴、各种因素造成的价格扭曲等。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今天,国内外学术界有一种趋势。只要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衰退,我们就会把原因归结为机制制度和中国的道路。事实上,它不是。了解自己是有价值的,但是一旦出了问题,你就不能照顾好自己。目前,中国经济下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把外部性和周期性的原因也推到制度机制上,不仅会解决问题,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有必要客观地分析当前的问题。对于外部性,士兵会阻挡,水会覆盖土壤;对于周期性问题,必须有缓解措施;对于制度和机制问题,要优先处理和把握最紧迫的矛盾,有条不紊地逐步解决。只要做到这一点,中国完全有可能保持合理的增长率,提高发展质量。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3.看增速回落:今年形势将会好转,供方结构改革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光明智库:被视为“2008年后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的中国,在2018年下半年经历了经济增长的加速下滑。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现象?

林毅夫:有学者认为,这个问题是由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和人口老龄化造成的。我认为这些问题是存在的,但它们都是长期的问题,无法解释这种突然的变化,也无法解释其他金砖国家和高收入经济体(如韩国和新加坡)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出口比重较高,但其经济增长率也低于中国。在我看来,2010年以来的经济衰退更具周期性和外部性。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发达国家没有完全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这场危机减少了进口,影响了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的出口增长。金融危机后,许多发达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投资,这些项目已经完成,但国民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困难确实存在,但并非不可克服。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所有国家都强调结构改革的重要性,但很少有国家真正实施了结构改革。中国已经启动了供应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即“取消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化、降低成本和弥补缺陷。”经过三年的努力,重点行业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我对2018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加速下滑并不悲观。我认为今年情况会好一些,因为前三年供应方结构改革的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化,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下一个重点是后两项。对于“降低成本”,企业所得税将大幅下降,投资热情将提高;至于“补短板”,中国很多行业都处于中低端,有大量空向中高端发展。目前,强调“稳定就业”和提升现有产业需要投资,这将创造就业。相信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入,新的动能将继续涌现,这将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机遇。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4.看看期望和潜力:一棵树能长多高,外部因素很重要,但基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光明智库:展望未来需要长远的眼光。你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潜力?

林毅夫:经济增长的潜力取决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发达国家的大多数工业一直处于世界技术的前沿。要实现产业升级,我们必须以高成本发明和创造。然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技术和工业附加值方面存在差距。我们可以通过引进技术来提高生产力水平,拥有“后发优势”。

从发达国家过去100年的发展来看,它们一直保持着年均3%~3.5%的增长率;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这是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发挥了“后发优势”。目前,作为一个中上收入水平的国家,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人均收入差距仍然很大,许多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后发优势”。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我们产品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展厅里,我们也有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产品,但是它们的价格比我们的高几倍,因为技术和质量都比我们国家高。这表明空仍有可以改进的空间,可以通过购买专利、机器和设备以及吸引投资来“引进”技术。

我们已经用这种方法40年了。升级后的空房间有多大?这取决于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相信,从2008年开始,中国有潜力在20年内实现8%的年均增长率。2008年,mainland China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美国的21%,相当于1951年的日本、1967年的新加坡和1977年的韩国。这些经济体已经以8%~9%的速度增长了20年。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具备必要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它也可以实现这样的增长潜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考虑了供给方面的可能性,而实际增长取决于需求方面的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需求的减少会降低经济增长潜力。例如,判断一棵树能长多高是由基因决定的,但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外部因素并不能决定它的潜力。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从需求方面来看,外部需求可能较弱。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没有进行结构性改革,而是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发展,这不仅增长缓慢,还积累了股市泡沫,埋下了危机的风险。然而,空在中国的消费和投资仍有大幅增长。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好有利条件,保持一定的投资率。如果投资增加,就会有就业,家庭收入就会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虽然目前的外部环境不好,但只要我们充分挖掘有利条件,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也会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从而改善中国改革发展的外部条件。

5.看看中国和世界: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只要思维正确,每个国家都有发展的可能

光明智库: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与中国“脱钩”意味着与机遇“脱钩”。网民们想知道如何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和贡献。

林毅夫:首先,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也就是说,世界市场增长的30%以上是在中国,这种情况在未来很可能还会继续。世界现在最缺乏的是增长,这是中国为世界所有国家的增长提供的机会。

其次,现在世界上85%的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他们和我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希望国家快速发展。虽然愿望很强烈,但成功的例子很少。根本原因还在思考,那就是治理理念的问题。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发展中国家摆脱了殖民和半殖民的地位,实现了政治独立,但它们在发展理念上仍然自觉不自觉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理论和经验,以发达国家为参照系:看发达国家有什么,比较它们缺乏什么;或者看看发达国家能做好什么,自己去做。理论和经验的适用性取决于前提条件的相似性。发展中国家不具备发达国家的客观条件,但简单地以它们为例,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南橘北苦”的困境。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相反,中国的经验和思想始终根植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因此,中国的成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信心——只要思维正确,每个国家都有发展的可能。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启示:较发达的国家不是盲目地给发达国家设定基准,而是经常根据它们拥有的和能够做好的来审视它们拥有的,并使它们能够做得更大更强。只有这样,小赢才能变成大赢,才能一步一步发展。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在一些发达国家盛行,因为国内经济发展不佳;然而,如果发展中国家的思维和发展是正确的,他们将为发达国家提供市场和发展机会,解决就业问题。发达国家的人们会有更好的期望,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市场会变小。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市场汇率第二大经济体和购买力平价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应该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在这方面,发达国家也做了很多事情,但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往往更愿意投资于改善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和卫生,这不能说是不重要的,但这不是一个关键问题。发展中国家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基础设施建设。正如我们所强调的,“要致富,先修路”。“一带一路”倡议侧重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旨在形成一个利益、责任和命运共同体,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道路是否修好取决于工业发展的情况,而成功国家的经验是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开始的。二战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体抓住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的窗口机遇,为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转变。随着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势必“出海”并向国外转移。“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以及非洲国家可以“筑巢引凤”,抓住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机遇,脱贫致富。

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发展中国家没有基础设施建设就无法发展现代制造业,但仅靠市场很难解决基础设施投资问题。从建立世界银行各部门的角度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础设施部门是其最重要的部门;然而,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盛行,当时人们认为投资问题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当我在2008年成为世界银行副行长时,基础设施部门已经消失了。在这方面,中国不仅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机会、基础设施项目和投资资金,还可以提供发展思路,即将有效的市场之手与充满希望的政府之手相结合,实现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视野和新格局。这应该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标题:林毅夫:6%6.5%经济增长目标背后的信心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8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