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6字,读完约3分钟

面对肺炎在新冠肺炎的全球蔓延,有人担心:如果所有主要产粮国都限制粮食出口,会不会影响中国人的饭碗?中国的粮食安全经得起考验吗?

事实是最好的答案。从市场上看,无论是北上归线的大城市,还是“三区三州”的偏远乡村,商场货架上的食品品种琳琅满目;放眼四野,春耕进展迅速,秧苗状况良好。中国春播粮食的面积比往年大。问问周围的朋友,你家里有米饭和面条吗?其他人会把这当成一个笑话!

事实上,随着今天农业的发展,中国人民已经牢牢地保住了饭碗。“手里有食物,但心里没有恐慌”。这种流行病使人们更加意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吃饭是最重要的事情。只要食物没有问题,中国的事情就会稳定。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要想保住饭碗,就必须坚持“立足国内,立足国内”的原则,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底线。一旦出了问题,没人能救我们。

正因为如此,多年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我们一直把重点放在农业和粮食上,数亿农民一季又一季辛勤劳作。可以说,中国人民对粮食安全从来没有这么有信心!

信心来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总量上看,中国粮食实现了“连续16年丰收”,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看看人均。去年,人均拥有粮食474公斤,超过了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大米和小麦作为口粮的自给率超过98%,而饭碗里主要是自己的食物。数字的背后是农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在春耕的前线,北斗导航平地,无人驾驶飞行器喷药,在天空中飞行,在地上奔跑,所有这些都成了耕作的好帮手。“以土地和技术储存粮食”,生产方式已经告别了“面向黄土,面向天空”,新的农业机械和技术牢牢夯实了粮食生产的基础。

人民日报海外版:粮食安全 从未像今天这样有信心!

信心来自粮食行业稳定的供应链。“工业强,粮食安全”,中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粮食储备和应急保障体系,只有口粮库存才能满足一年以上的市场需求;日应急处理能力约为19亿斤,食品应急处理企业一天的处理能力足够全国吃一天以上;走向粮食强国,“第一次粮食”和“第一次农业”的年产值超过3.1万亿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稳定了农民的钱袋。

人民日报海外版:粮食安全 从未像今天这样有信心!

信心来自制度保障。制度是一个与粮食安全相关的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问题。今年春耕期间,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向产粮大县发放了水稻补贴和奖励资金,继续实行稻麦最低收购价,提高了早籼稻和中晚稻等的最低收购价。这些政策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让农民种粮不吃亏,让当地农民抓粮不吃亏,调动和保护这两种积极性。这是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法宝。过去是,将来也是!

人民日报海外版:粮食安全 从未像今天这样有信心!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农业形势越好,它就越不萧条。特别是,尽管年年丰收,但基础仍有不足和挑战。今后,粮食需求仍将刚性增长,每年人口的增加将使粮食需求增加数百亿金。

因此,确保粮食安全在中国是一个永恒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保护“耕地红线”,保持“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应该是我们任何时候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是本报评论员)

标题:人民日报海外版:粮食安全 从未像今天这样有信心!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6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