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12字,读完约5分钟

“平静地生活”是“幸福和满足”的基础。住房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到成千上万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结束的一年。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居住环境、公共设施建设等后顾之忧,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同建设和治理共享美好生活的家园,体现了以供方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导向的工作基调。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安居”才能“乐业” 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家园”

5月22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德兴苑经济适用房小区。(资料来源:东方国际)

“生活和生活”保证了“承诺”的实现

“生活和生活”既是一种承诺,也是一种责任。民生的改善为经济发展积累了长期的动力。通过不断改善民生,我们可以增强城市发展的底线意识,促进城市发展的公平与正义,使改革与发展的更多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因此,推进城市更新,应着力改善城市贫困人口的住房条件,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环境,确保住房保障。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安居”才能“乐业” 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家园”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切实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及时组织编制规划,创新投融资体制和机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例如,北京市逐步建立了以“一租一售一补”(租住公租房、安置共有产权住房、发放租赁补贴)为基础的经济适用房供应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有效地满足了居民家庭的需求。住房需求;厦门已基本形成了一套符合本地实际、分层次、全覆盖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性安居商品房三种类型...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安居”才能“乐业” 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家园”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提高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水平,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完善“一城一策”,加快住房保障立法,实现“人人有房住”。

5月19日,陕西省Xi南郊一处旧住宅区的升级改造正在进行中。(资料来源:东方国际)

“提高质量,加快速度”旧社区改造面临“挑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近年来,在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和现有住宅改造的同时,也积极推进了旧住宅区的改造。在多项政策的推动下,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城市更新开始“提高质量”和“加快速度”。然而,城市建设不是一次性的事情,尤其是旧社区的改造,离不开群众的共谋、共建、共管和共享。

由于旧住宅小区改造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较低。此外,大部分旧住宅区缺乏物业管理和长期维护运营管理机制,使得改造面临一定困难。根据实际情况,空.增加了许多省市旧住宅区改造的数量和速度目前,一些省市已经公布了旧社区改造的数量。2017年,北京共启动改造项目243个,完成改造项目44个,三年完成率18%。陕西、河南、河北、黑龙江等省也要求确保旧社区改造项目尽快恢复,但改造规模和数量没有增加。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安居”才能“乐业” 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家园”

因此,为了继续推进城市更新,尽快解决旧住宅区改造中的困难,一方面要建立政府、居民和社会力量之间的合理共享机制。落实地方财政支出责任,优先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务。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转型运行。另一方面,要加强协调与合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动员社区居民通过协商形成共识,积极参与旧社区改造,为居民确定社区管理模式、管理规则和议事规则,促进后续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安居”才能“乐业” 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家园”

图为上海夜公园。自2011年7月起,上海第一批35个公园延长开放时间,即在7月至9月的三个月内,公园不迟于5: 00开放,不迟于20: 00关闭。从那以后,公园每年都加入团队延长开放时间,2020年是最有活力的一年。(资料来源:东方国际)

“宜居宜居”配套设施建设有望得到改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善便利设施,使城市更宜居。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更新的效果应该以人的满意度为基础。只有当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舒适了,这个城市才能被称为“宜居的”。因此,有必要全面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空房环境,提高社区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宜居的居住环境,让居民有一种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安居”才能“乐业” 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家园”

例如,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天津市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提出,在旧城区(棚户区)改造、新城开发和居住区建设中,配套幼儿园必须纳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建设。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宣布,2019年上海将建成95条绿道,上海绿道总长度将达到881公里。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上海将完成1000公里绿道的建设。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安居”才能“乐业” 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家园”

完善社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治理促进工作。这项工作可以在短期内促进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促进就业,拉动经济,是保障民生、稳定投资、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从长远来看,这也是补短处、强化薄弱环节、造福民生、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它将对推动社区基层治理体系的形成,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创造共建、治理、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发挥重要作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闫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安居”才能“乐业” 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家园”

点击图片进入主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供提交,原创评论和理论文章可发送至cepl#ce(#改为@)。详情请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文。

相关评论:实现“留而不投机”的关键是摆脱路径依赖

“旧社区改造”将给许多行业带来好处

标题:【评新而论?大国经彩】“安居”才能“乐业” 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家园”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6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