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1字,读完约3分钟

几年前实施的银行高管薪酬限额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华尔街大银行在次贷危机中的教训,即高管薪酬不可能与公司经营业绩完全挂钩,否则势必会助长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但坦率地说,高管薪酬限制只是抑制金融体系过度“扩张”的方法之一,新的资产管理法规等政策也在发挥同样的作用。在相应的制度安排到位后,似乎没有必要继续对商业银行的薪酬总额“开刀”。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不要误读银行“降薪”

最近,有报道称,随着《国有金融企业薪酬决策机制实施细则》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今年一些国有金融机构的薪酬总水平面临下调,预计下调幅度为20%~30%。有一段时间,公众舆论一片混乱。同意的人认为,今年上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所有行业都不景气,银行业盈利。银行应该降低他们的工资,因为需要回馈行业;反对者也有明确的立场。国有银行的薪酬水平在市场上并不突出。在高管们已经限制了薪酬的情况下,继续削减薪酬总额的原因是什么?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不要误读银行“降薪”

纠纷发生后,几家大银行相继澄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资银行和建设银行都表示,目前的预算中没有减薪的计划。中信银行(601998)也表示目前没有统一的减薪安排。

薪酬一直是金融业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一次,记者认为一些舆论对银行“减薪”的理解有很大偏差。

首先,减薪传言的出发点是财政部年初发布的《国有金融企业薪酬决策机制实施细则》。当记者查阅细则和根据细则制定的地方措施时,他发现谣言的核心在于“机制”一词。众所周知,自从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开始公司化改革,特别是登陆资本市场后,这套“机制”已经成熟。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在确定薪酬时不存在重新应用公式的问题,这也是几家银行对外反应的基础。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不要误读银行“降薪”

其次,一些媒体引用了央行研究局研究小组此前的判断,认为今年主要商业银行利润将出现负增长,然后又推说几大国有银行肯定会减薪。这种逻辑也有问题。央行研究小组的核心观点没有错,但这是整个行业的判断,是宏观层面的判断,而不是微观层面的判断。在一个注重规模效应的行业中,相同的经济形势对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影响。今年的疫情确实出人意料,但目前,它对银行业的影响还没有超过监管机构在压力测试中设定的参数。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不要误读银行“降薪”

第三,如果发出有关文件是为了贯彻对实体经济有利的财政精神,减薪是否有用?事实上,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要实现从金融中受益于实体经济的目标,降低利率水平是最有效的方法。

除了微观层面的合理性,还有宏观层面对金融业薪酬的考虑。几年前实施的银行高管薪酬限额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华尔街大银行在次贷危机中的教训,即高管薪酬不能与公司经营业绩完全挂钩,否则势必会助长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但坦率地说,高管薪酬限制只是抑制金融体系过度“扩张”的方法之一,新的资产管理法规等政策也在发挥同样的作用。在相应的制度安排到位后,似乎没有必要继续对商业银行的薪酬总额“开刀”。

标题:证券时报头版评论:不要误读银行“降薪”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5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