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2字,读完约3分钟

4月17日,美元指数跌至89.2306;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2771,为近期高点。截至昨日下午1点,美元指数飙升至92.8568;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3674。仔细比较近年来美元指数和人民币中间价的走势,不难发现它们正处于典型的跷跷板形状,你涨我跌,我涨我跌。因此,美元近期的强势特征不会干扰国内货币政策取向。

媒体:跷跷板上的人民币与美元 不会干扰货币政策取向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和美国的货币走势自然受到各经济体的密切关注。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刚刚走上国际“高速公路”的人民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人民币和美元已经处于跷跷板的两端,但它们的交易量并不相等。因此,我们必须足够重视美元的走势。

随着5月2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二期)的全面开通,人民币国际化的“高速公路”已经全线贯通。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仍将是央行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之一。在近日举行的2018年跨境人民币业务工作视频会议上,央行副行长潘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四步走战略,即坚持“本币优先”,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巩固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市场基础;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媒体:跷跷板上的人民币与美元 不会干扰货币政策取向

从以上人民币国际化的四步战略可以看出,继续提高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能力将是汇率改革的基础之一。同时,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方面,我们将继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这就要求国内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应该以我为主,并充分关注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趋势。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采取什么样的工具,取决于国内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调整和转型的需要。

从国内实体经济的需要来看,继续解决融资困难和昂贵的融资,开辟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将是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出发点。只要实体经济真正需要,我们就会采用各种定向工具向其注入资金。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外汇储备,它能够应对其他经济体政策变化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手里有食物时不要惊慌”。

至于金融机构的调整和转型,这是未来几年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件大事。4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央银行正式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比征求意见稿长一年半,让金融机构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和转型。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应妥善安排过渡期结束后尚未到期的非标准股票资产,并引导金融机构回归资产负债表,以确保市场稳定。

媒体:跷跷板上的人民币与美元 不会干扰货币政策取向

在这一过渡时期,货币政策工具将准备好防止单个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货币政策也将聚焦于金融机构的调整和转型,包括RRR减息和定向RRR减息在内的各种政策工具可能会适时投入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落实“坚决抗击和化解重大风险”的决策和部署。

当然,面对美国今年仍可能加息的现实,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会袖手旁观。正如美联储几次加息一样,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上适当提高了操作利率,以保持中美之间的适度利差。笔者认为,如果美国今后继续加息,央行仍将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然而,这一对策旨在为供应方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货币和金融环境。

标题:媒体:跷跷板上的人民币与美元 不会干扰货币政策取向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9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