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30字,读完约6分钟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

中国的三大核心问题之一是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会发生,它们被放在首位。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中国的金融风险将变得更加复杂。研究中国金融未来将如何变化,如何适应变化以及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需要对过去、现在,尤其是未来趋势做出清晰的判断和准确的描述,否则我们就无法占据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位置。系统性金融风险极难规避,需要深入研究。对未来金融趋势的研究不应基于内部金融趋势和其他外部因素(包括科学技术)对中国金融的深刻影响。

吴晓求:中国金融风险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厘清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逻辑非常重要

理论指导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理论研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真正的理论研究不应该是情境性的,而应该是对未来的洞察。致力于此的理论研究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理论研究必须在收集到的信息中科学地观察和分析中国金融的未来。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它将深刻地改变中国,深刻地影响世界。

吴晓求:中国金融风险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开放是基本趋势。在封闭的条件下,中国金融不可能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如果它是封闭的,它不可能是一个大国,但只有当它是开放的,它才能是一个大国的崛起。对外开放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外部不确定性。开放既有好处也有风险,两者将在更高的层次上相匹配。金融开放将给中国未来的金融业带来什么样的新风险,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一方面,金融监管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中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金融监管也是我国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对金融监管进行思考,做系统深入有针对性的研究。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和改革目标模式尚不明确,厘清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逻辑非常重要。

吴晓求:中国金融风险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三维金融风险推动金融监管改革

现实的动力推动了金融监管的改革,开放和科技的力量改变了金融的底部,导致传统的金融监管工具和传统的金融架构无法覆盖日益复杂的风险。首先,中国的金融结构,尤其是金融资产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证券化金融资产在中国金融资产结构中的规模和比重迅速增加,这表明市场去中介化的力量正在增强。中国的金融体系过去一直处于压力之下,但政策趋势仍然是希望结果能够回流到银行体系,这在本质上与金融趋势相反。来自市场的去中介化力量正在推动中国金融内部结构发生快速变化,去中介化是一种趋势。由此可见,一个大国的金融现代化必须走金融脱媒之路,这是一条不可阻挡的基本道路。

吴晓求:中国金融风险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第二,由于科学技术的力量,没有一个国家有像中国这样的颠覆性影响。这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化还不够。科技作为一个新变量加入后,加速了市场的脱媒,加速了中国金融业的调整。结构调整和业务调整的交织加快了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并慢慢推动了中国金融功能的转变。中国的金融功能已经开始从单一的融资功能向融资、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并重的时代转变。

吴晓求:中国金融风险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金融功能与金融形式和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随着职能的转变,中国的金融风险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金融功能主要是以融资为基础,金融中介和金融机构成为最重要的载体和媒介,整个金融活动通过它们来完成,这是整个金融过去的现象。因此,传统的金融风险主要来自金融机构的风险。虽然非法集资也存在,但它不是标准意义上的金融风险,而是一个非法案件。非法金融现象并不等同于金融风险,金融风险自然客观存在。

吴晓求:中国金融风险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传统的金融风险主要是制度风险,因此监管的重点是金融机构的监管。巴塞尔协议的核心是通过内部资本重组对冲潜在风险,使外部风险不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资本充足率将成为最重要的监管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其他监管指标。目前,我国的金融风险日益多元化,其中之一就是市场风险,因为证券化金融资产作为财富管理的基础资产,并不表现为制度风险,而是表现为市场风险,市场对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要求尤为重要。金融产品的性质决定了资本市场的基石是透明度监管,因为大多数金融产品都具有财富管理的功能,而机构投资者(包括个人)是财富储备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的比重日益增加。于是,传统的风险开始转移,从原来的制度风险转向制度风险和市场风险并重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中国金融的巨大进步。从业务格式和结构的角度来看,底部发生了重大变化。

吴晓求:中国金融风险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另一个现象是,中国金融开放的加速将使中国的金融二元风险结构立体化,并将中国金融推入一个复杂的三维风险结构时代。随着外部风险的逐步进入,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景,金融风险将变得多样化,立体风险将立即形成。

对接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行为监管,大数据有助于智能监管

中国的金融监管应该在基础结构和外部结构变化非常明显的情况下进行反思。监管重点、监管顺序、监管结构和监管标准设计应系统化,包括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市场行为监管的合作与衔接。我们不仅要研究央行宏观审慎监管结构的指标,还要研究中国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微观行为监管的指标,并找出这两个指标的转换系数。如果不能实现良好的对接,将会导致中国央行等监管部门已经发布并建立的全中国金融大数据平台的实际金融功能的弱化,这就要求风险监管不能只进行传统意义上的现场检查和事后监管。中国风险监管要进入智能监管时代,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设计和制定宏观和微观监管指标转换系数,以动态监控中国金融风险的波动。

吴晓求:中国金融风险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我国金融监管课题丰富,有大量内容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中国的金融业正经历着不断积累的变化,不成熟但不断变化且复杂。尽管包括技术在内的市场去中介化是基本趋势,但中国传统金融文化仍然有着独特的影响。对中国金融的研究是广泛而深入的。如果我们能找到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之间的转换系数,这将是非常有趣的,这是未来的目标。

标题:吴晓求:中国金融风险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9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