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19字,读完约28分钟

尽管英格兰银行是西方第一家表示希望发展数字法定货币的中央银行,但它也是第一个放弃数字法定货币的国家。从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成熟度来看,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实际使用还有差距。

作者: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北京天德科技首席科学家,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实验区区块链互联网实验室主任,蔡,(青岛)国际沙盒研究所所长。

第二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航天大学)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刘林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欧洲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和加拿大银行实验报告分析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区块链技术能否在央行层面得到应用,一直是中国、欧洲、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各国央行关注的焦点。尽管英格兰银行是西方第一家表示希望发展数字法定货币的中央银行,但它也是第一个放弃数字法定货币的国家。从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成熟度来看,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实际使用还有差距[3]。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一种观点是“无用的区块链理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区块链或DLT(分布式分类账技术)不能应用于金融领域。经常提到的原因是区块链的限速。大多数公共链每秒处理不到20个交易(TPS或每秒交易),而现代金融系统每秒处理非常大的交易。例如,在2017年的高峰期,支付宝每秒将处理256,000笔交易,因此由于技术差距较大,区块链或dlt不能用于金融业。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另一种观点是“区块链的全能”。这些人认为,现有的公共链,如比特币或以太网,将在五年内完全取代银行,金融体系将被极大地颠覆。他们认为,即使目前的公共连锁体系非常缓慢,不能满足银行现在的需求,那又如何?比特币或以太网的市场价值令人震惊(现在超过了一些银行的市场价格)。现在,这些代币变成了资本,可以用来收购金融机构,技术也可以改进,所以它们无论如何都会取代当前的银行体系。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两种观点都有偏见。但是区块链技术离实际应用还有多远?现在有什么问题?这是银行家和科学家们关心的问题。笔者试图根据三家央行的实验来回答这些问题。它主要包括stella[5,6],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银行之间的合作项目,以及加拿大银行的jasper项目[7]。这两个项目的简介见附录。此外,2017年,加拿大银行根据贾斯帕项目的结果发布了一份报告。有人提到,如果使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不仅不能满足银行系统的性能要求,而且增加了银行的风险。该报告明确指出了使用dlt的操作风险,包括(I)导致可能的系统错误的容错能力差;(二)与现有的集中批量支付系统相比,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需要更多的成本来保证系统的可恢复性;(三)交易保密性差。然而,加拿大银行并没有放弃区块链,它在2017年10月宣布了利用区块链清算和结算股票交易的试验[8]。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1金融体系与区块链交易速度

很多人认为现代金融系统需要每秒钟处理大量交易,数字令牌系统不能满足需求。例如,支付高峰在2017年达到256,000笔/秒,2016年达到175,000笔/秒,增幅超过1.1倍。2009年,这个数字仅为每秒400支笔。国外的Ebay和paypal通常设定每秒600~1000笔交易[9]。

但事实上,并非金融机构的每项业务都需要处理大额交易。例如,在加拿大银行间的试验中,平均一天处理32,000笔交易,每秒仅处理1.11笔交易,交易时间为8小时。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银行的实验使用它们现有的系统,欧洲中央银行系统平均每秒处理13笔交易,日本银行平均每秒处理3.26笔交易。这与每秒200,000次的交易量相差甚远。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虽然这些值都是平均值,但最大速度需求将远远高于这些平均值,但即使一个系统需要提供100倍的平均容量来满足市场需求,欧洲央行系统每秒只需要处理1300个交易,而日本银行系统每秒处理326个交易,这仍然远远低于每秒200,000个交易的需求(153倍,200,000/1300)!

显然,世界上三大央行的交易数量在其特定的交易系统中并不高。这意味着区块链可能满足金融机构的速度要求。

表1列出了全球重要金融机构每秒的平均交易数据。这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欧洲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和加拿大银行的交易系统。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多数金融机构的平均每秒交易量不超过600笔。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区块链无用论”的观点是不准确的。世界上大多数金融系统每秒不需要处理200,000个交易,大多数金融系统每秒只需要处理不到600个交易,差距为333倍(200,000/600)。因此,要衡量区块链系统能否在每秒200,000笔交易的金融市场中使用,这个数字太高了。

表1交易所和银行的交易状况

目前,每个区块链的测试处理速度似乎已经达到甚至远远超过了大多数金融机构的实际需要。其中,虽然以太网每秒可以处理不到20个事务。然而,其他现存的区块链已经非常快了。例如,随着节点和存储片数量的增加,zilliqa每秒可以处理1218个事务,达到2488个事务;Nec可以在约200个节点参与事务的大规模连接环境中实现每秒处理超过100,000个事务的超高性能;红肚皮区块链在一个数据中心的300台机器上每秒可以处理超过660,000个事务。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2区块链实际应用障碍

但是为什么加拿大银行利用邰方进行银行对银行的交易,证明以太网系统不能承受这种“压力测试”?以太网每秒可以处理20笔交易,而加拿大银行每秒只需要1.11笔交易。为什么以太博物馆没有通过?因为中央银行交易和区块链交易的定义是不同的。

数字代币交易是指代币在网络上的交易,只涉及一种商品(即代币)、一个系统、一个网络和一种交易;中央银行的交易涉及各种金融产品(商品)、多个银行系统、多种交易类型、多个账户等。金融交易只能通过多重验证,而数字令牌只需要通过公钥和私钥验证,因此银行交易要复杂得多。例如,在天德公司2017年完成的清算系统中,一笔交易要处理多个账户和商品(货物),交易平台要收取佣金,在金融系统的每笔交易中都要处理佣金。并且这些不需要在数字令牌系统上处理。因此,加拿大银行发现以太网不能处理银行交易,甚至每秒1.7笔交易也不能完成。两者都是“交易”,但是数字令牌和金融机构交易的定义是不同的。数字令牌交易仅使用dlt、共识机制和钱包来处理交易,而金融(或商业)交易需要考虑安全性、监管等问题。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为了使银行交易的概念更容易理解,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银行甚至使用每秒请求数(rps)来衡量区块链系统的性能,而不是tps,在TPS中,每个请求代表一个商业交易。因此,rps代表了银行系统的真实指数。表1显示了rps要求,而本文中数字令牌或区块链交易的性能指标是tps。该rps也是作者自2017年以来一直关注的一个指标,在演讲中经常被提及。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如果用rps作为绩效指标,“区块链全能理论”就站不住脚了。一个每秒可以运行20个事务的区块链系统在金融系统中可能运行不到2个事务,性能损失为10 :1(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通常使用5 ~6 :1的性能损失)。如果区块链系统每秒运行10,000个事务(tps),它在金融系统中每秒可能只运行1,000个业务事务(rps),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更少。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3讨论

欧洲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和加拿大银行的实验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想法。

1)dlt的最大问题是合规性和可靠性,而不是性能。

加拿大银行报告第8页多次指出,corda系统不符合中央银行系统架构的要求:

首先,公钥、私钥和身份证是集中的,这可能会在操作中出错;

其次,验证节点只维护事务数据的子集,因为corda系统对数据进行了分区。虽然这解决了一些数据隐私问题,但也带来了数据复制问题。每个节点都需要数据复制和归档,以确保业务连续性;

第三,验证节点的容错机制不够。加拿大银行将是该系统中的验证节点,但中央银行需要完整的信息,这需要备份。央行节点的停滞也将影响国家支付系统并造成经济损失。

虽然corda是一个专门为银行设计的dlt系统,并且已经与许多银行合作,但加拿大银行仍然发现corda存在许多问题。加拿大银行曾多次提到,应该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来分析中央银行运用资本市场分析工具的情况。pfmi被国际银行认可为银行系统需求标准[12-14]。以pfmi衡量,corda不能满足央行的需求。

因此,对“区块链无用论”的最大支持不是速度,而是pfmi。根据欧洲银行、日本银行和加拿大银行的报告,一些中央银行对业务速度没有很大的要求,今天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每秒20到几百笔交易。今天的“区块链无用论”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区块链尚未考虑pfmi的需求:央行应该有信息备份,完善的容错机制和完整的信息,允许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参与,并符合政府规定。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区块链全能的最大弱点是pfmi,因为这些数字令牌不考虑pfmi。如果不考虑pfmi,数字令牌系统就不能被银行接受。

2)区块链需求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思维维持信任机制

为了满足pfmi的需求,加拿大银行对corda系统进行了修改,但这影响了系统的可靠性。块链技术今天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它的信任机制。在《经济学人》杂志中,区块链被称为“信任机”,但直接使用corda或其他自称是区块链的系统在央行系统中可能会成为“不信任机”。加拿大银行变更可达的案例证明了这一观点。

一个自称是区块链的体系不一定是区块链体系。例如,一些链条只能在“信任”的环境中运行(没有人会故意攻击)。hyperledger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它不能在有法规要求的环境中使用。如果将这一链条应用于金融机构和公安稽查系统,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督和信任机制。

如果这些区块链被用在公共安全检查系统中,将会出现以下情况:在法庭上,律师可以询问这个区块链的数据是否可以被篡改?答案是可能的。这意味着犯罪数据在这个链条中的存在不能被用作法律证据。如果不能成为法律证据,为什么要用这个链条来储存证据?只需使用传统数据库。我们使用区块链是因为它的数据不能被篡改。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只要管理员控制了hyperledger中的原子广播机制,他就可以控制区块链的数据源来篡改数据。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区块链只能在“信任”的环境中运行,因为管理员可以控制原子广播机制。这种机制也是一种集中的结构,可以从外部打破。一旦这个中心被打破,整个链条就会被打破。因为这些锁链不能保持区块链的基本特征,即“数据不能被篡改”,有人把这种区块链称为“伪区块链”。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3)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区块链设计架构

欧洲央行和日本银行进行了支付和股票交易结算,而加拿大银行只进行了支付实验,但2017年10月,加拿大银行也开始进行股票交易结算。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两个实验设计也非常不同,它们的设计在不同的情景下也非常不同。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银行在股票交易的清算和结算方面有三种不同的设计。欧洲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和加拿大银行对支付系统有不同的设计。尽管它们都使用lsm(流动性节省机制),并考虑容错机制和性能问题,但有三个不同的版本。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正如一件衣服不能被每个人穿一样,同样的区块链设计也不能满足所有应用的需求。如今,许多应用程序是用链式设计实现的,这是不明智的。2016年,这位英国首席科学家在伦敦告诉作者领导的团队,每个领域都应该有自己的区块链设计架构,甚至在一个领域,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区块链设计!

例如,支付和清算也是金融应用,但支付是实时应用,注重低延迟(因此低延迟是支付链的主要目标),清算是交易后应用,注重高吞吐量(因此高吞吐量是清算链的主要目标)。因此,支付链和结算链的设计应该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排队论,在一个系统中,低延迟和高吞吐量不能同时实现,所以使用高性能支付链进行结算必须具有低吞吐量;有了高性能的支付清算链,延迟必须很高。

在天德支付链中,为了保证低延迟,交易数量是有限的(低延迟是以牺牲吞吐量为代价的)。为了快速完成交易,“块内”余额计算(已申请专利)也是在构建块时进行的。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每笔交易都是分开处理的;但是,在区块链系统中,许多事务同时在一个块中处理。如果两个交易涉及同一个账户,为了解决双花问题,在验证过程中可能会拒绝该交易。如果被拒绝,块中的所有事务都必须重新处理(“池中鱼的灾难”)。但是,如果首先计算余额,如果失败,则从块中取出余额不足的交易,或者将其留在块中,但在达成一致之前对其进行标记。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块”中的余额计算保证了正常交易的完成,也加快了系统的余额计算。“智能契约”机制不用于计算块中的余额,因为它是在构建块之前由系统自动预处理的,而不是一致的后处理。因为支付系统是一个低延迟的系统,任何积木的失败都会影响运行速度。该设计是天德支付链的创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该设计的区块链支付系统。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银行没有遇到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系统的第一次设计只需要支持平均每秒20笔交易。在这20个事务中,冲突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当一个块中有数千个事务时,两个事务之间冲突的可能性会迅速增加。因此,当事务数量翻倍时,可能会出现这个问题。他们的第二个设计是在区块链之外做集中的lsm机制(所以这些系统仍然是半集中系统),所以这个问题在区块链之外解决了。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同样,天德清算链牺牲低延迟来确保吞吐量。目前,它每秒可以处理5500个业务交易(rps),使其成为世界领先的业务交易速度。针对该项目,2017年3月,天德开发了大数据版本区块链,并提出了一种将“原始商业交易”分解为“原子交易”的算法。原子交易易于在区块链上运行,但保持了原有商业交易的连接,这不仅保证了区块链的数据一致性,还提高了区块链在处理清算操作方面的性能。本设计增加了输入预处理,减少了区块链设计的变化。这是世界上第一项新技术。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没有这些创新,区块链很难开展大规模的清算业务,因为清算交易的数量非常大,远远超过股票交易的数量。

4)沙箱实验的重要性——它需要5方的合作

欧洲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和加拿大银行都进行了很好的探索。他们在真实场景中做实验,使用真实的pfmi原理和数据,用真实的刀和枪做研究。此外,如果制度不符合原则,他们改变的是制度,而不是原则。今天已经出现了许多区块链系统,但它们是真正的区块链系统吗?实验是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的吗?你考虑过符合pfmi原则吗?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在青岛崂山,我们提供了泰山沙盒,可以在仿真环境中测试区块链系统,也可以提供测试用例。泰山沙盒由崂山政府赞助和支持,现在已经有几十个单位上线,包括大学、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初创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单位和加州的大学。通过泰山沙盒,研究人员、工程师和技术公司可以做实验,公司、金融机构、银行和政府单位也可以提供实际场景和监管要求,方便技术提供商开发新技术。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这是英国提出沙箱的初衷,沙箱是一个在政府支持下,让技术提供商和技术客户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验的环境,以促进金融技术的发展。这是五方(生产、学习、研究、政府和资本,包括技术提供者、技术客户、政府、基金、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双赢局面。例如,美国波士顿的fintech sandbox Company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涉及银行、技术公司、数据公司和基础设施公司共同开发新的金融技术。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4结论

区块链系统将来可以为金融应用服务,这是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银行联合报告传达的信息。虽然欧洲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和加拿大银行使用的实验系统规模不大,但目前这些中央银行实际上都在使用这些系统。在这些系统中,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银行已经成功地证明了区块链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区块链无用论”是不准确的。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然而,“区块链万能论”也是不准确的,因为目前区块链技术还不成熟,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实际的银行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障碍,但可以预见,这些问题在未来是可以解决的。

是否满足pfmi的要求是决定区块链是否有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链不能被所有的商业应用程序使用,一个应用程序可能需要一个新的设计。为了满足实际需要,文章中提到的天德支付链和清算链进行了创新,如分块余额计算、原始交易分解、大数据版本区块链。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沙箱成为测试它的重要工具,它需要工业、学术、研究、政府和资本的支持。

[1]蔡,。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分析[j]。金融电子,2016(5):57-60。

[2]蔡,赵子豪,,等.英国银行数字现金业务探讨[j].电子金融,2016(10):78-81。

蔡、赵。积木链的发展已经迎来了战国时代[j]。中国信息化,2016(9):14-19。

蔡。[1]块状链与互联网[j].软件与集成电路,2018(1):28-29。

[5]支付系统:分布式分类账环境中的流动性储蓄机制,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银行,2017年。

[6]证券结算系统:分布式分类账环境下的交割与支付,EOR opean central bank and bank of Japan,2018 .

[7]chapman,j,r . garratt,s . Hendry,a . McCormack和w . McMahon(2017):“jasper项目:分布式批发支付系统可行吗?”,加拿大银行,《金融系统评论》, 6月,第1-11页。

[8]URL https://www . payments . ca/about-us/news/payments-Canada-bank-Canada-and-tmx-group-

宣布-整合-证券-支付。

[9]https://www.zhihu/question/67965481/answer/260150523.网址

[10]bech m l,hobijn b .中央银行内部的技术扩散:实时总结算案例[j].《工作人员报告》, 2006年,3(3):147-181。

[11]soram ki k,cook s,snow er d . j . sink rank:识别支付系统中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算法[j].经济学电子期刊,2013,7(2013-28):1-27。

[12]mcvanel d,murray j .加拿大银行采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的方法[j].金融系统评论,2013年。

[13]澳大利亚c . b . o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j].corporatename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2013。

[14]russo d. cpss-iosco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国际趋同的载体[j].金融稳定评论,2013:69-78。

附件1:欧洲中央银行与日本银行合作项目(一期)

Stella于2016年1月推出,旨在评估DLT(分布式分类账技术)解决方案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领域的适用性。Dlt不一定是区块链,但区块链是一种dlt。例如,corda不是区块链,但它是dlt。Dlt可用于记录数据,如资产或金融交易,这允许计算机网络在没有中央监控系统的情况下验证和存储更新。Stella项目分为两部分:stella 1 [5]和stella 2[6]。stella 1的主题是“支付系统:流动性储蓄机制”。该报告提出了rps(每秒请求数)的概念,最终测试结果证明基于dlt的解决方案有潜力满足大规模支付系统的性能要求。根据这份报告,现有的dlt技术是否能满足央行的需求还有待商榷,而未来的区块链技术可能会满足当前央行的需求。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1stella成就

基于Dlt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实时总结算(RTG)系统的性能要求。分析表明,dlt应用程序可以使支付请求的数量等于路由到rtgs系统的请求的数量(在欧洲和日本)。Rtgs系统[10]通常用于银行之间的大量资金转移。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通常需要实时、完整地结算这些资金。实时全额结算降低了结算风险,因为银行间结算通常每天实时进行,而不是简单地在每天结束时结算。这消除了交易过程中的延迟风险。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目前,两个集中支付系统的平均流量为每秒10到70个请求(rps),平均交易处理时间不到1秒。目前的技术可以解决这样的工作量。

然而,当rps增加到250时,在流量和性能之间有一个折衷。同时,证明了lsm可以应用于dlt环境。

2支付系统中的移动存储机制

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银行应确保各自交易市场中即时支付结算系统支付流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体系的表现与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密切相关。该项目分别测试了这两家央行的实时支付系统:

目标2:eurosystem持有并运行。

日本央行-净资金转移系统:日本央行拥有并运营。

Rtgs系统在实时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分别处理交易。LSM和RTG的结合使得央行的储备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Target2和boj-net包括一系列LSM,包括但不限于排队、双边补偿和多边补偿。

3测试

Dlt平台:DLT允许合作伙伴通过网络中的一致机制更新分类账。采用IBM fabric v . 0 . 6 . 1;;一致算法是拜占庭容错算法。

程序代码设计:在dlt应用中,事务的业务逻辑是通过链码(智能契约)实现的。这个项目使用两种智能合同:一种是简单的合同,不提供排队和补偿来处理支付,另一种包括LSM。

测试数据:这些测试使用模拟数据进行[11]。系统中的每个虚拟参与者都被分配了一个账户,所有相关信息(即账户余额、等待交易)都存储在账簿中。在dlt应用程序中输入相关信息(I)以固定费率或(ii)复制全天交易流模式,如高峰时段请求,以评估智能合同在合理情况下的表现。

性能测量:性能是根据系统的延迟来测量的。吞吐量设置为每日RTG流量,最高可达250 rps。为了估计延迟,事务从发送请求到被执行并写入块所需的时间记录在每个节点上。

4性能分析

测试的目的是验证在简单智能契约(即无lsm的支付传输)和LSM智能契约(即有LSM的支付传输)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节点对性能的影响。

基于简单智能契约的实验结果:对简单支付传输(无LSM)的模拟证实了节点数量和延迟之间的权衡,即节点数量越多,支付请求的执行时间越长,且记录在一个块中。在一个有4-65个节点的网络中,平均等待时间徘徊在0.6秒左右,由于节点数量的增加,一些事务需要更长的处理时间(见图表1)。当节点数增加到65时,峰值延迟达到1.6秒。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基于lsm智能契约的实验结果:类似地,lsm智能契约测试也强调节点数和延迟之间的权衡(见图表2)。lsm事务的延迟时间比没有LSM事务的延迟时间长0.01-0.02秒。这些测试表明,在结构中执行lsm智能契约不是导致延迟的主要因素。

块大小和rps之间的关系:块大小和rps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见图表4)。随着rps的增加,整体块大小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然而,如第3.2节所述,当rps增加到250时,在流量和性能之间有一个折衷。此时,网络可能会过载,因此会有块大小限制。

附件2:欧洲中央银行与日本银行合作项目(第二阶段)

stella 2的主题是“股票结算系统:基于dlt环境的dvp结算机制”。stella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探索如何在基于dlt的环境中从概念上设计和操作两个相关的义务,例如交付现金证券。

基于dvp(交付与支付)的结算机制将两项资产的转移联系起来,以确保只有在其他资产转移的情况下,一项资产才会被转移。作为结算的结果,双方成功地交换了这些资产,或者没有转移它们。

本报告通过在dlt环境中使用现有的dvp模型和dlt解决方案来讨论dvp的概念设计和技术实现。为了理解dlt上的dvp功能,本项目的原型使用了三个dlt平台(corda、elements和hyperledger fabric),基于两个交易对手用现金交换证券的基本和程式化场景。与stella的第一阶段一样,这项工作并不试图复制现有的支付和证券结算系统,也不打算用基于dlt的解决方案取代现有的中央银行服务。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1主要成就

1) dvp可以在dlt环境下运行,这应该满足不同平台的特点。

2) dlt为实现书与书之间的dvp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不需要书与书之间的任何连接。

3)根据这些具体设计,dlt上的跨分类帐dvp可能会带来一些复杂性,并可能会增加其他需要应对的额外挑战。

2 dvp环境中的dvp方法

在dlt环境中,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从概念上实现dvp(见图表1)。它可以假设现金和证券在同一本书(单本dvp)或不同的书(交叉本dvp)中。其中,跨账dvp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分类帐间关联的跨分类帐dvp:该模型类似于现有证券结算机制的“接口模型”(证券和现金在两个不同的系统中结算,这两个系统通过冻结资产来协调dvp)。

2)无联账的跨账dvp:当前技术设置中不存在无联账的dvp。随着dlt的出现,诸如“跨链原子交换”之类的功能已经被开发出来,其可以促进dvp而无需在两个分类帐或单个实体之间建立任何连接来协调它们的交互。跨链原子交换机制最初是为了在不依赖第三方的情况下在两个独立的区块链上交换两个加密资产而开发的。实现跨链原子交换的关键因素是使用数字签名和Hash时间锁定契约(htlc)来支持在两个不同的分类中传输两个资产的原子性。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附录3:加拿大银行的实验

贾斯珀项目[7]是加拿大银行和加拿大金融机构发起的一个联合项目,旨在测试区块链技术是否能满足加拿大银行的需求。本项目利用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的结算资产建立概念验证系统(不打算扩展到实际生产层面系统)。该项目于2017年初结束,但结果是负面的。加拿大央行表示,使用区块链技术不仅不能满足央行的需求,还会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

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该系统使用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的结算资产。在第一阶段,参与者在以太网平台上构建了一个结算系统,并展示了他们在参与者之间交换结算资产的能力。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建立在corda平台上,包括一个流动性存储机制(LSM),允许参与者协调他们的支付以减少流动性需求。

安全性:权力一致机制永远不能保证分类账的最终性,也就是说,分类账被篡改的可能性非常低。一个可信的公证人消除了这种不确定性。总的来说,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的结算风险降低了。

可恢复性:由于以太网总账的分布式存储机制,系统具有很高的可恢复性。然而,在第二阶段引入lsm机制后,单点故障的概率增加了。如果系统出现故障,它可能无法恢复到其原始状态。

可扩展性:以太网的可扩展性很差,可扩展性不会成为corda平台的限制,因为corda只需要相关方和公证人的节点来验证交易。

隐私:以太网中的所有交易都是开放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观察的,因此用户的隐私无法得到保证。相比之下,基于可信公证人的corda可以保证隐私。但这也导致系统的可恢复性较差。

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蔡维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