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0字,读完约5分钟

三十年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震耳欲聋。三十年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与时俱进。

进入新的时代,中央政府始终强调创新应该放在国家整体发展的核心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甚至用了一个单独的章节“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画出了一张目标明确、步骤明确的“路线图”。中国的创新没有“加速度”。

把创新型国家建设到新的高度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603698,诊断装置)已全面转入空站建设阶段,进入空站时代。

“中国的量子通信技术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量子保密通信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2017年,‘复兴’动车组正式投入运营,‘复兴’拥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为世界高速铁路的商业运营树立了新的标杆。”

“创新”是今年全国会议的一个高频热词。在首届“委员频道”上,三位CPPCC委员向中外媒体介绍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载人航天、量子通信和高铁是中国科技的“名片”,也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好注脚。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中央政府始终对创新有着明确的认识:科学技术是国家繁荣的基础,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

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到2050年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再到今年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全面部署,一系列重大文件或政策都在践行这一理念。

“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列为单独一节,我们的研究人员深受鼓舞。”作为一名归国留学生,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科技学院院长刘若鹏认为,国家重视创新和发展。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线图"已经明确:启动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高标准的国家实验室;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绩效评估应加快从强调过程到强调结果的转变;推动大众创业和创新更上一层楼。

打开高质量发展动力的源泉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对创新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对创新的理解也比以往更加深刻。

“如果中国不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新旧动能就无法顺利转化,也就不可能真正强大。”

从使用新技术、新格式和新模式,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到发展智能产业,实施大数据开发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发,以及扩大和加强新兴产业集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许多安排,都为通过创新推动新旧动能的转换铺平了道路。

“路基”已经铺好。五年来,全社会对R&D的投资年均增长11%,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2.2%提高到57.5%,中国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增加了两倍,技术交易量增加了一倍。

“中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科技创新水平加速向国际第一方阵迈进。”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中国的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持了供给方的结构改革和民生改善,实现了综合集成和积极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新动能的增长速度和支撑作用也超出了预期。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机构估计,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超过7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新世界(000997)科技集团总裁王晶说,五年来,中国更加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鼓励各行各业的创新。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模式,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创建双重创建的“升级版本”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双重创造”的升级版是一个新的提法。

报告提出要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产学研合作、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新”升级版。

升级版的“双创”植根于中国过去五年不断浇灌的“热土”。五年来,新办企业从每天5000多家增加到16600多家,空中创4200多个房间,科技企业孵化器3000多个,企业加速器400多个,国家高新区150多个,形成了日益完善的企业孵化生态链。

为了创造“双重创造”的升级版本,各部和各委员会准备了政策“弹药”。例如,科技部表示,它促进技术和金融的有效结合,为企业家成长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强调,实施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应作为推进北京和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怀柔、北京张江、上海和安徽合肥三个国家综合科技中心建设的起点,并推进熊安新区创新驱动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上海证券报:中国创新跑出“加速度”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江苏、浙江和上海的代表也提出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协同创新集群,比如在长江三角洲创建“科创湾区”和建设“中国硅谷”。

只有创新者进步,但创新者强大,但创新者获胜。如果我们凝聚了所有人的智慧,凝聚了所有人的力量,我们就一定能逃脱中国创新的“加速度”。

标题:上海证券报:中国创新跑出“加速度”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8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