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23字,读完约11分钟

龙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金融四十论坛学术委员。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在对外贸易、跨国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完成了许多重大政策研究报告。

当前,全球贸易受到保护主义浪潮的影响,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在贸易方面。如何解决中国在对外开放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龙国强在本文中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总结了经验,直接面对挑战。他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深刻调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制定对外开放战略,必须准确判断时代特征,把握趋势,趋利避害。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放闭关多年,开始了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历史进程。经过40年的不断扩张和开放,中国已经从经济全球化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深刻调整,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中国对外开放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时代特征和趋势,才能抓住机遇,趋利避害。

对外开放述评

中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逐步推进的策略,这经历了一个从试水到自我意识的过程。在不同阶段,决策者审时度势,深入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调整对外开放战略,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1979年中美建交,使中国对外开放成为可能。然而,从长期封闭发展到对外开放,必须突破意识形态理解、体制机制和既得利益的束缚。因此,早期开放是一种自我突破。从闭关到今天,中国的对外开放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78-1991年是对外开放的初始阶段。在现阶段,首先要解决的是突破长期存在的意识形态障碍。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讨论,十二届三中全会终于提出对外开放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在此期间,国家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创造吸引外资的环境,建立和完善外资法,并伴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外汇紧张,因此实现出口创汇意义重大。因此,“三比一补”已成为对外开放初期实现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重要途径,重点是吸引外向型外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同时,推进外贸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本地企业出口创汇能力。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1992-2001年是对外开放的深化阶段。在此期间,中国的对外开放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亚洲金融危机(港股00662)。现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揭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篇章。一是利用外资跃上新台阶,努力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不断丰富经济特区体系,基本形成以产业为导向的外资政策体系;二是实施汇率一体化和经常项目可兑换;第三,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外贸快速增长。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从2002年到2012年,是正规化和开放的阶段。2001年12月,经过15年的谈判,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此后,中国履行了入世承诺,通过开放推动了重大改革,根据入世承诺和世贸组织规则修订了2300多项法律法规,清理了数十万份政府相关文件。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增强了中国对全球投资的吸引力,中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发展迅速。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结合,中国作为主要跨境投资国的地位初步形成。此外,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是现阶段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启航。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自2013年以来,中国进入了对外开放的大国阶段。经过40年的开放,中国在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中名列前茅,已成为世界上三大外国投资东道国和来源国。现阶段,中国正在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指导,建立一个新的开放的经济体系。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覆盖亚欧60个国家,人口超过40亿,市场潜力巨大。此外,中国积极推动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型,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对外开放的经验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不开放,都将是一个“死胡同”。然而,从各国的实践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快速的开始”。开放本身不是万灵药,必须有适当的战略和有效的措施。总结中国对外开放的经验,不仅可以引导中国今后少走弯路,也可以帮助其他国家学习。

第一,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坚持对外开放。基于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基于对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的准确判断和对外开放是时代要求的深刻认识,中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开放发展已成为指导未来长远发展的重大理念。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第二,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制定对外开放战略。实施以“出口创汇”为核心目标的对外开放战略,关键是将中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政策重点之一是吸引外向型外国直接投资;另一个政策重点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实施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

第三,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调整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战略。涉外经济体系从早期的“摸着石头过河”发展到构建新的开放的国际经贸规则经济体系,从学习、引进和适应国际经贸规则发展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主导国际规则制定。

第四,防范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外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国家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影响国内产业和市场,影响金融稳定,导致资本和人才外流。因此,有必要确立底线思维,防范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中国对外开放能够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注重开放的好处,避免开放的危害。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开放战略,确保开放有利于国家战略的实施;逐步开放,不断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根据风险管理能力逐步扩大和深化开放,稳步推进金融开放,防范金融风险。

制定对外开放战略,要适应国内发展要求,服务于发展战略目标。我们也要准确判断国际环境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展望未来,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有新机遇,也有新挑战;国内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外经济关系调整加快,参与国际竞争有了新的条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与时俱进地调整对外开放战略。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新形势下的新挑战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转变为一个日益开放、与世界经济紧密结合的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世界经济结构深刻变化,特别是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的背景下,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只有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时代的特征和变化趋势,才能把握大势,趋利避害。

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和变化。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基本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的后续效应逐渐显现;在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发达经济体的结构性矛盾,复苏过程缓慢而曲折;受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溢出效应和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等多种因素影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全球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波动,全球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中长期而言,由于各国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全球需求疲软、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国际金融环境趋紧、收入差距扩大,当前全球经济体系正处于危机频发期。未来,主要经济体的走势将进一步分化,商品价格的波动和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布局的调整将推动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格局的不断演变,国际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也将大幅增加。危机一旦发生,不仅会以先进的速度和破坏力扩散到各个国家的经济中,还会与各种风险因素交织在一起。危机应对更加复杂,恢复期更长,全球风险防范能力仍需加强。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全球经济体系正处于加速变革时期,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反全球化思潮呈上升趋势,一些国家频繁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中国威胁论”盛行,成为大国遏制中国影响的意愿增强,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多。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包含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国来说,机遇大于挑战。目前,中国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为中国实现“弯道超车”带来机遇;第二,跨国公司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高端产业活动,在华投资结构不断升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逐年上升;第三,高端人才正在加速向中国聚集;第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推动中国出口结构升级;第五,全球经济低迷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机遇,可以极大地提升整合全球资源和市场的能力,有效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制定对外开放的新战略

未来15年将是中国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制定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协调国际国内形势,同时推进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增强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并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对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供给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包括人才、技术、管理等。,推动国内企业的创新,提高我们产品的质量、技术和品牌,不断提升我们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需求方面,要不断提高中国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支持中国企业创新,加快出口结构升级,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同时,要以开放促改革,推进制度和制度创新,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发展潜力,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可以概括为“新兴大国竞争力提升战略”。其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创造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确保中国和平崛起;二是提升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提升中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分工。具体而言,要培育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构建新的开放经济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升中国的制度话语权,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导向,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推进金融业开放,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此外,要加强国际合作,确保资源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努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如何利用好国际影响力,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发挥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的作用,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不可或缺的新内容,也决定了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全球经济治理有许多领域和复杂问题。我们要围绕以下六个领域,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一步开放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第一,与国际社会合作,维护经济全球化的大局;第二,我们必须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来领导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进;第三,积极参与和影响全球经济和贸易规则的制定;第四是为新的全球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五是积极推进高水平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第六,通过机制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合作模式创新。

标题: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6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