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1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有媒体披露,被称为乳腺癌“救命药”的赫赛汀自去年纳入医疗保险后,在全国许多地方已经脱销,这再次引起人们对药品短缺和“降价”问题的关注。

药物短缺不是偶然现象,特别是廉价和常用的药物和"救命药物":2011年,全国出现心脏手术药物"鱼精蛋白"短缺;2012年,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救援药物“西地兰注射液”供不应求;2013年,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他巴唑”缺货;2015年,用于心脏手术的“地高辛片”和“放线菌素D”在全国范围内被切断...频繁的短缺不仅使患者遭受高价替代药物的折磨,甚至影响了正常的治疗和康复。

【专家谈】缓解药品短缺,用好“两只手”

为什么药品被纳入了医疗保险,而价格却下降了,所以病人连药品都买不起?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药品作为特殊商品的特殊性有关。药物,尤其是针对普通疾病的特效药和“救命药”,对病人来说是“必需的”,人们会以更高的价格购买。为了避免药价过高而导致“穷人看不起病”,政府和医院往往通过制定指导价和集体招标来降低药价。毒品贩子发现,向医院和其他正规渠道出售药品往往会导致低价和薄利。但是如果你在黑市上出售,你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因此,许多药物流入黑市,一盒原价格为7元和8元的注射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甚至可以炒到几千元。如果药品短缺,将进一步刺激黑市交易,加剧正规渠道的药品短缺。

【专家谈】缓解药品短缺,用好“两只手”

患者对药品价格缺乏敏感性,这也为药品制造商和药店创造了一个提高药品价格和淘汰低价药品的空空间。例如,如果病人有消化不良和胃痛,去药店买药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尽快缓解症状。如果药店只卖15元一盒的健胃消食片,大多数病人会立即购买并服用,而不是“逛”几条街去找只卖0.9元的“干酵母片”。药品的特殊商品属性使得药品生产企业敢于淘汰高成本低利润的药品,鼓励药店只购买高价格高利润的药品。不难理解低价药品缺货、断货甚至消失的现象。

【专家谈】缓解药品短缺,用好“两只手”

要解决药品短缺问题,首先必须完善信息传递和保障机制。去年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短缺药品信息收集和汇总机制,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同时,有关部门对药品采购供应、生产库存、国有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等信息进行了调查核实,制定了药品分类政策。目前,130多种药品的大部分品种供不应求的问题已经解决。一些专家指出,完善国家、省、地、县三级药品短缺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基层对药品短缺的反馈和应对能力,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专家谈】缓解药品短缺,用好“两只手”

仅靠安全机制是不够的。要解决药品短缺和“降价”等问题,必须协调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用好“两只手”,合作解决问题。例如,低价药物并不意味着它们永远不会涨价。政府部门应该客观地评估一些低价药品实际成本的增加。最近,在一些地区,常用的低价药品是通过互联网购买的,而不是以前的集中招标。符合低价药品成本标准的可以向政府申报,然后医疗机构和医药公司可以通过自主议价购买。这给了供需双方更多的选择,避免了以“超低价格”和“亏损价格”中标,提高了制药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对于价格波动较大的低价药品,政府部门要“果断行动”,防止垄断企业提价,打击过度包装、更名等变相涨价行为。

【专家谈】缓解药品短缺,用好“两只手”

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它关系到成千上万个家庭的获得感,更关系到穷人是否有能力获得最基本的医疗资源和保健服务。在药品领域制定的公共政策需要认识到药品生产、销售、采购和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复杂利益,必须审慎、科学和合理,并真正考虑普通人的健康和幸福。

标题:【专家谈】缓解药品短缺,用好“两只手”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