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43字,读完约5分钟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一直倡导“深度监管”。显然,“透明监督”也是“渗透监督”的内容之一,是一种更加直接、透明和公开的监督方式。如果我们在监管过程中一眼就能看到投资者的账户。然后,那些利用自己或他人的账户从事违规操作的人将立即出现在监管机构面前,以便监管机构能够更准确地根除各种违规行为。

作者:专栏作家、媒体评论员谭浩军

据中国证监会官方消息,8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资本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上发表讲话。严庆民在讲话中再次提到“透明监督”。迄今为止,在过去两周内,中国证监会的副部级官员已经连续三次公开提到“透明监管”。最早的一次是在5月29日,当时严庆民在2018金融街(000402)论坛年会上发表了演讲。6月1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香港资本市场在新时代重新启动”研讨会上发表了讲话,并提到了“透明监管”问题。 所谓“透明监管”是指监管部门能够“看穿”投资者的证券账户,并清楚地掌握每个账户的情况。近年来,中国证监会一直倡导“深度监管”。显然,“透明监督”也是“渗透监督”的内容之一,是一种更加直接、透明和公开的监督方式。如果我们在监管过程中一眼就能看到投资者的账户。然后,那些利用自己或他人的账户从事违规操作的人将立即出现在监管机构面前,以便监管机构能够更准确地根除各种违规行为。

谭浩俊:监管机构如何才能“看穿“ 投资者账户

事实是,从近年来证券市场的各种违法案件来看,确实有投资者,包括一些企业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与他人串通,进行非法交易。尤其是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例如,最近被证监会查处的一家医疗企业的董事长,因利用和控制他人账户进行内幕交易和短期交易,被证监会罚款2757.29万元。此前,该董事长因涉嫌冯小舒一案而受到中国证监会的处罚。

谭浩俊:监管机构如何才能“看穿“ 投资者账户

显然,如果实施“透明监管”,监管部门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投资者账户的变化,并及时调查了解相关情况,从而避免问题的深入发生,避免投资者因存在违规交易行为而遭受损失。

应当指出,“透明监管”不仅是对投资者负责,也是对上市公司负责。就像上面提到的董事长一样,如果存在不诚实或违法行为,也会对企业的声誉或商誉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影响企业未来的再融资和市场并购。为了一时的利益,让企业走在前列,给未来的发展带来危害,这真的不值得损失。

现在的问题是,提倡“透明监督”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关键在于如何真正“看透”投资者的账户和行为。我们应该知道“看透”是一个方面,看透隐藏的问题是关键。如果你只“看透”账户,却看不透其背后的问题,“看透监管”将成为一种展示。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将“透视监管”融入“渗透监管”,成为规范市场行为的重要手段呢?仅仅提倡和提出它可能是不够的。事实上,在股票市场上,真正想进行“透明监管”的不是普通投资者,这种监管通常被称为散户投资者。根据他们的投资能力和信息掌握情况,可能没有违反规定的渠道。真正想实施“透明监管”的是那些可能与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和机构投资者有密切关系的人,包括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只有他们才能成为内幕交易的发生地。因此,“透明监督”也必须有特别关注的重点和对象。只有“看透”这些投资者,才能大大减少股市的内幕交易。

谭浩俊:监管机构如何才能“看穿“ 投资者账户

当然,一些习惯于内幕交易的人也可能通过购买账户进行内幕交易。当然,对于这种现象,更需要有批判的眼光来“看透”。那么,我们怎么会有这样挑剔的眼光呢?监管者有必要拓宽视野,进一步转移监管重点,让违规者难以行动。

根据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上市公司数量已增至3485家,居世界第四位;总市值约为57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2017年,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净利润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9.1%。换句话说,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如果不能有效根除市场交易中的不规范行为,将会对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上市公司的健康运行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谭浩俊:监管机构如何才能“看穿“ 投资者账户

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各方都强烈呼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背景下,保证股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十分重要。因此,中国证监会提倡“透明监管”,以减少股票市场的内幕交易,这也可以说是问题的关键之一。只要它能真正“看透”,它仍能在规范市场秩序、行为和交易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面对中国证监会推出的“透明监管”新举措,他们应该更加谨慎,不要“砸”饭碗,做“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蠢事来谋取暴利。无论谁想借或买自己的账户,都不要轻易同意。天上没有面包可丢。“透明监督”会关注任何可疑行为,并可随时采取惩罚措施。

谭浩俊:监管机构如何才能“看穿“ 投资者账户

本文转载自《谭浩军》。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谭浩俊:监管机构如何才能“看穿“ 投资者账户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