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0字,读完约2分钟

走出展厅,文化更贴近人们

浙江桐乡庄永明

近日,浙江省桐乡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城北小学,教授所收藏文物背后的当地历史文化,受到师生的欢迎。有些老师感慨地说:“如果能听到文化,那就是幸福。”

文化服务走出展厅走向公众,体现了文化融入社会生活的服务理念。过去,在一些当地的博物馆,人们经常觉得文字的介绍很枯燥,图片不够生动,这使得它们没有吸引力。当遇到陈列的珍品时,很难买到票,排了半天队,只看了几眼。这项服务并不贴近大众,公众参观博物馆的热情不可避免地会打折扣。如今,许多地方的博物馆服务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展厅,而是主动将展览和教育项目送到学校、机构和企业。这种变化不仅能有效地扩大新观众,还能拉近观众与文化的距离,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

来论

“超级互联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也是广大文化场馆更好地服务社会的方式和方法。只有不断创新,增强亲和力,为不同需求群体提供贴身贴心的文化服务,参观展厅、听课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选择的休闲学习方式,文物才能真正“活”在人们的生活中。

深入基层,防灾更有力量

北京朝阳彭飞

“我把纸条放在我以前发现的裂缝上,后来发现纸条破了,山上房子的地基有下沉的迹象。”不久前,四川省汶川县的一位地质灾害监测员及时报告了这一危险,使该村避免了滑坡中的人员伤亡。当前,在基层实施防灾措施,加强隐患排查、监测和预警,已成为提高防灾、救灾和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汶川地震十年回顾,中国灾区恢复重建取得巨大成就,防灾救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从覆盖城乡的应急管理到增强基层自救互救能力;从强调提高应急救援的现代化水平到坚持预防为主、防灾救灾相结合,中国防灾、救灾、减灾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一场重大自然灾害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伤的记忆,还有应急救援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

来论

防灾减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采取预防措施,不懈努力,才能全面提高综合防灾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人民日报(2018年5月18日05版)

标题:来论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