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1字,读完约4分钟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控制权问题。大量国有企业改革失败的核心原因在于试图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设计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因此,不解决产权问题,就不可能模仿私有制。

[本期介绍]5月12日,201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哈佛大学教授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参加第四届意识形态中国论坛,与与会者畅谈现代企业理论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这是哈特1994年后第一次来北京,“金融客厅”有幸在这个论坛上见到了哈特教授。

第四届意识形态中国论坛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所联合主办,主题为“现代企业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国务院参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主席夏斌出席了座谈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委书记、副主任陈清泰;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徐程刚;李维安,原天津财经大学校长,现任南开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辉;傅成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石化(60028)集团前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聂教授主持论坛。

哈特:国企改革切忌“一刀切” 实质问题在于控制权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第三波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一年。目前讨论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理论似乎是适时的。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理论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中国国有企业和企业改革的指导理论尚不明确。那么,最接近改革的指导理论是什么?中国每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痛点是什么?当前,在中国新旧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新经济中企业的核心关注点应该是什么?初创企业如何发展像阿里巴巴和谷歌这样的好公司?公平设计系统重要吗?如何理解“同股不同权”?特朗普想要放松监管合适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先驱奥利弗·哈特先生作为企业契约理论的经济领袖,他的不完全契约理论和不完全契约与控制无疑为今天的国有企业改革、企业融资和企业兼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哈特:国企改革切忌“一刀切” 实质问题在于控制权

让我们来听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理论精髓,以及这位领军人物如何看待中国新经济的崛起、“国企改革”的根本困境以及市场上激烈争论的“同股不同权”制度。

奥利弗·哈特于1974年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目前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美国人文科学研究院的院士,英国科学院的院士,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先驱之一。2016年10月10日,他因在不完全契约理论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奥利弗·哈特:国企改革不应该“一刀切”。真正的问题在于控制权

哈特认为,一些国有企业在某些行业总是享受政府的慷慨补贴和特殊支持,这滋生了“太大而不能倒”的道德风险,挤出了许多更具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这不是一个健康的系统和良性循环。然而,我们不能否认国有企业的存在价值,也不能武断地提出政府无用论。

以监狱为例,如果完全私有化,很可能会损害囚犯的福利。因此,强调政府在这种情况下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是一些中国学者提出的国有企业应该区别对待,即国有企业需要分为具有“政策功能”的国有企业和具有“经济功能”的国有企业。哈特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强调“政策功能”的国有企业应该将其限制在市场失灵的某些领域;强调“经济功能”的国有企业应该改革财务硬约束。从这个角度来看,改革国有企业之间的区别非常重要,例如,需要强调政府在电力、公共设施和监狱领域的作用。

哈特:国企改革切忌“一刀切” 实质问题在于控制权

此外,哈特理论的实质在于,它找到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困境的答案,即国有企业改革的本质问题是控制权问题。大量国有企业改革失败的核心原因在于试图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设计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因此,不解决产权问题,就不可能模仿私有制。然而,哈特本人赞扬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他认为,中国效率增长带来的许多好处都是通过私营部门实现的。目前,民营化进程已经放缓,未来中国应该回到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轨道上来。

更多细节请参见面试记录。

“金融街客厅”的负责人哈特262说:国企改革避免了针对特朗普放松金融监管的“一刀切”

标题:哈特:国企改革切忌“一刀切” 实质问题在于控制权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6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