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2字,读完约2分钟

5月11日,中国政府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发布2018年4月债券市场风险监控报告,显示4月份有4只债券违约,违约总额为38.5亿元。2018年,违约债券15只,违约债券金额128.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33.58%。

这两个数字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从近期贷款市场的资金利率来看,市场资金不是很紧张。为什么企业向银行借款更加困难?从违约主体来看,民营企业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原因何在?

以上两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即在强监管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生态发生了变化。尽管监管部门发布的各种监管文件不会直接导致债务违约等风险事件,但在资产管理行业等行业业态重塑过程中,信贷创造收缩、风险偏好下降,增加了再融资风险。

先看看信贷紧缩。最初通过信托渠道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的资产,正在回到银行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央行刚刚发布的4月份数据显示,委托理财和信托理财继续低迷,当月累计减少1575亿元,延续第一季度的下降趋势,表明表外资产向表内资产的转移仍在继续。此外,新的资产管理条例颁布后,银行的财务管理资金也受到限制。过去,这部分资金主要与民营企业和地方平台公司有关。随着这部分资产的收缩,其向企业输血的能力将会减弱,风险暴露速度将会加快。

为何企业向银行借贷难度加大?

与此同时,当政策层面开始推动信贷紧缩和结构性去杠杆化时,金融机构的风险压力就会上升,资产配置的理性选择是购买信用评级较高的债券。过去,信贷市场有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aaa不能赢,aa不能要”。参与者宁愿挣得比踩雷还少。因此,信用较低的平台公司和民营企业发行债券的认购倍数较低,取消和延期发行的情况较多。银行和其他机构的“债务购买效应”加速了资金向高评级和高流动性资产的集中,资金已经被抽走。

为何企业向银行借贷难度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信用较低的平台公司和民营企业只能支付更多的利息来筹集期限较短的资金。信贷紧缩导致融资渠道减少,而市场风险偏好的减少增加了融资成本。在外部再融资紧缩导致流动性短缺的情况下,这些企业承担风险的可能性很高。

信用违约等风险事件并不都是坏事,它会促使市场按照效率水平配置资源,实现优胜劣汰。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硬仗中的第一条,不能掉以轻心。未来几年,中国债券市场将逐步迎来债务偿还和转卖的高峰期,因此必须扎实做好信用风险防控工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温)

标题:为何企业向银行借贷难度加大?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