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字,读完约1分钟

与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政策不同,中国选择了长期、增量和适应性的减税模式。

在4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进一步增加减税的计划被公布。其中,取消企业委托境外R&D费用不可扣除的限制、将目前在综合创新改革八个试点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试点的风险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税收优惠政策延伸至全国等一系列政策,显示了以“减税”拉动民营经济特别是科技R&D活力的宏观政策取向不变。据测算,上述措施全面实施后,预计全年企业税收负担将减少600多亿元。

减税政策持续推进 制造业频收“大礼包”

这是一个月内第二次大幅度减税。此前,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装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和R&D等现代服务业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电网企业,退还一定时期内未抵扣的进项税,即在出口环节增值税退税之外,建立保留退税制度。

应该说,这一轮减税是对世界发达国家竞争性减税的回应。此前,特朗普政府宣布的税收改革计划受到了美国企业的广泛欢迎,被视为振兴美国的一个重大机遇。因此,许多国家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迅速调整了税收政策。

当然,除了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国目前的减税也符合其自身改革的方向和进展。事实上,中国的减税步伐从未停止过。根据国务院3月28日的常务会议,中国在过去的五年里已经减税了2.1万亿元。在特朗普税收改革计划宣布前夕,中国政府决定推出六项主要减税措施。因此,最近两轮减税政策升级可以说是一系列先前政策的延续和深化。

减税政策持续推进 制造业频收“大礼包”

减税只是一种手段,但更重要的是一种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本轮减税的一个明显信号是关注实体,而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受到了重点关注。这种情况绝不是偶然的。事实上,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未来的战略选择。那么,作为这一一揽子政策的受益者,制造业能迎来发展的春天吗?

客观地说,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危险”和“机遇”并存的关键阶段。

所谓的“危险”具有国际压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重新强调制造业,并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将制造业视为下一步发展的重要起点。目前,制造业已开始“回归”发达国家,并“转向”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文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出,当前和未来,中国制造业将面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双重挤压、低成本优势迅速下滑、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困境。

减税政策持续推进 制造业频收“大礼包”

国内有许多挑战。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制造业的产值从1990年的3%迅速上升到现在的近四分之一,成为一个真正的制造业国家。然而,中国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到一个制造业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观念、市场、制度、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升级和环境保护问题需要完成,还有一些具体而紧迫的问题需要协调,如产能过剩的消除、地方债务压力和金融体系风险等。尽管后两者似乎远离制造业,但它们实际上与投资动机和可持续性有关。此外,体制改革带来的短期压力,构成了制造业面临的内部忧虑和外部困难。

减税政策持续推进 制造业频收“大礼包”

当然,还有更多的机会。

首先,政策红利在中国的最终效果是巨大的。对中国而言,始于2015年的“中国制造2025”是实施制造业强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而本轮减税是一系列做法和政策中的一步,是高端制造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效益之一。包括“一带一路”市场拓展在内的一系列转型政策和融资便利,是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支撑之一。

减税政策持续推进 制造业频收“大礼包”

其次,中国的市场环境正迫使制造业升级。目前,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居首位。根据统计局的统计,2018年第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8%,继续保持第一推动力的作用。然而,现阶段的消费已经脱离了“必需品”的水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正在刺激市场变化。购买力的提高导致采购标准的提高。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产品将瞄准细分市场,而不是简单地靠数量取胜。这样,传统的规模优势路线在某些领域已经失败,但客观上需要创新。

减税政策持续推进 制造业频收“大礼包”

第三,开放市场环境下的激烈竞争促使制造业升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企业、中国产品乃至中国服务将面临全方位的市场竞争。在这种全球竞争中,单纯的保护主义不可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目前,在实施减税政策的同时,一些供应方结构改革继续深化,国际和国内环境对制造业升级提出了要求,同时出台了积极的激励措施。制造之春能否到来取决于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机构和制造企业在内的所有主体都应该审视自己的角色。中国的强国之路不仅需要政府的推动,还需要企业、R&D机构和其他主体的共同努力。

标题:减税政策持续推进 制造业频收“大礼包”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5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