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2字,读完约4分钟

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指出一季度主要指标总体稳定,协调性较好,内需拉动作用增强,工业和服务业协同性较好。

从主要数据指标来看,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8%。然而,同期制造业同比增长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此外,自2018年以来,企业效率的提高明显放缓,私人投资出现反弹,同比增长8.9%。

这种宏观和微观数据的结合表明,当前的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中国经济周期状况有所改善,但制约经济持续改善的结构性和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所最近发布了一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指出2018年整体对外开放呈现出令人担忧的迹象,短期宏观经济走势面临四大不确定性:第一,虽然行业已经摆脱了萧条,但最近才出现。警告信号;第二,投资总体稳定,但低水平分化的局面没有逆转;第三,外部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正变负;第四,消费持续下降背后有深层的结构性问题。

经济运行压力犹存 政策面重提“扩大内需”

其中,工业企业的业绩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同时亏损又有所扩大。2017年,整体亏损呈现萎缩趋势,但2018年1月和2月,亏损再次呈现扩大趋势。“这是一个警告信号。”报告指出,中小企业部门的早日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需求的改善。如果2018年出口未能达到预期,早期的工业扩张可能面临新一轮产能过剩。

至于2018年的经济趋势,报告将其描述为“双重约束”带来的压力。

“双重约束”来自内部和外部。首先,在内部约束下,货币融资严重失衡,财政政策难以发挥作用,中国经济走势短期内可能面临下行压力;第二,在外部约束下,外部需求在早期的改善是不可持续的,外部金融影响可能会增加。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减弱,贸易摩擦升级,外部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全球资产泡沫是同步的,国际金融风险正在增加。

经济运行压力犹存 政策面重提“扩大内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办公室主任张明认为,今年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有限和出口增长放缓可能是gdp增长的两大限制因素,但政策应该保持坚定。张明表示,基础设施投资是2017年投资的最大贡献。今年两会将地方政府去杠杆化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将完全受限。同时,去年对外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了。如果出口增长率下降,可能会导致制造业和私人投资下降。

经济运行压力犹存 政策面重提“扩大内需”

报告指出,2018年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表明,有必要对2017年宏观经济的意外稳定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中国的新周期尚未开始,中国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尚未达到完全退出的地步。此外,2018年稳定增长的核心仍在于稳定投资。

对于下一步的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首先要全力打好“三个硬仗”,同时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和中性,注重引导预期,把加快结构调整和不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对此,张明表示:“当前经济形势非常复杂,但仍有必要把金融风险控制和去杠杆化放在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持续扩大内需”这一表述自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在政治局会议上。一些分析师指出,这反映出政策基调从“结构调整”转向“结构调整与扩大内需并行”,表明贸易冲突对经济的压力已经显现。

此前,央行宣布将从4月25日起下调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取代中期贷款机制。对此,财新智库董事总经理钟表示,央行降息有三个短期考虑:第一,如果资产管理新规实施,将直接影响股份制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流动性,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二是有利于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第三,它有助于提高货币乘数,缓解资金缺口。

经济运行压力犹存 政策面重提“扩大内需”

“从长远来看,长期贷款和中期贷款等近期结构性工具要求银行提供抵押品。抵押品不断扩大,但都有时间限制。集中到期将导致流动性吃紧。另外,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是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有必要避免风险夹层。”钟对说道。

中国程心国际信用评级优先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妍认为,前期稳定、中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紧缩的。RRR降息表明,在稳定和中性的基调下,货币政策的热情有所提高。目前,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增长率都明显下降,尤其是3月底,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增长率已降至10.5%。RRR减债和宏观去杠杆化政策的结合反映了货币政策在稳定增长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

标题:经济运行压力犹存 政策面重提“扩大内需”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