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5字,读完约4分钟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数量逐渐增加,今年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形成退市潮。与此同时,新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少,以至于一天之内往往有十多家公司被摘牌,但没有一家上市。

去年年底,新三板上市公司超过1万家,创证券市场新纪录。去年,公司持续退市,但上市公司数量没有像前两年那样继续增长,基本保持在1万多家的水平。今年,由于退市公司数量较多,新上市公司数量有限,新三板市场上市公司数量开始减少。有人估计,上市公司的数量不到10,000家,用不了多久,将来减少到8,000家以下的可能性也很大。

桂浩明:如何看待新三板的摘牌潮

事实上,对于证券市场来说,上市公司的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个市场是否成熟有效,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质量以及市场提供的融资、流通和定价功能是否完善。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否有10,000家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并不特别重要。但是,从很多中小企业争相在新三板上市,到现在大家都选择主动退市,这里的原因还需要澄清,因为从中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新三板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有中国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道路上遇到的问题。

桂浩明:如何看待新三板的摘牌潮

企业为什么要在新的三板上市?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实现资产证券化,在流通中获得合理的股权定价,使风险投资者有一个合理的退出渠道。同时,还可以增加公司资产的价值,增强公司的融资能力,通过股权实现低成本融资。

客观地说,新三板确实在这些方面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一段时间的服务。然而,总的来说,效果是一般的。特别是由于缺乏流动性,其定价功能明显低下,融资功能难以充分实现。因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不满意。特别是今年新三板三次改革后,一方面监管要求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流动性没有明显改善。在公开交易层面,公平价格难以体现。因此,投资者的交易活动主要是在盘后场外交易中实现的,市场形势已经变得相当扭曲,极大地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对新三板感到失望。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大规模退市潮。

桂浩明:如何看待新三板的摘牌潮

在目前的新三板中,有几种类型的公司已经退市:一是质量不差,但这些公司不能在新三板中获得政策红利,所以他们选择去主板。他们经常在新三板完成最后一次融资后宣布接受券商的ipo咨询。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新三板已经成为他们走向主板的跳板,新三板失去了一批最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另一类是质量差的公司,它们上市是希望获得一定的流动性,实现融资。现在,所有这些事情都办不到。相反,我们要接受严格的监管,不断披露信息,所以我们觉得在新三板上市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会选择主动退市。一些公司过去花很多时间登陆新三板,但现在他们排队离开,在资本市场上演闹剧;另一类是各方面基础较差的公司,其中一些公司未能及时披露年度报告和其他信息,而另一些公司则不再符合新三板的现行规定,因此被监管机构强制退市。应该说,后两家公司退出新三板并不令人遗憾。这里的教训在于为什么他们首先被允许进入新三板。第一类公司的主动退市无疑会让人难过和惋惜。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新三板不能满足这些具有资本市场发展潜力的公司的最基本需求?

桂浩明:如何看待新三板的摘牌潮

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创业投资基金负责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走资产证券化之路。现在出现了退市潮。这里值得思考的是:新三板作为证券交易场所的基本功能是否完善?显然,退市潮的出现表明了问题的存在,所以应该认真解决。如果将来有更多的公司退市,其存在价值也将受到挑战。

(作者是沈万红元(000166,诊断学)(香港股票00218)证券首席分析师)

标题:桂浩明:如何看待新三板的摘牌潮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5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