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02字,读完约11分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的许多前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获得了政治独立,并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现代化。当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都普遍认为,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一定有原因。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只要学习和应用解释发达国家成功的理论,就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即具有“向西方学习”的心态。

林毅夫:理论应该用来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70多年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表现如何?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在二战后的2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中,从1950年到2008年,只有两个从低收入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国家,然后又发展到高收入国家,一个是韩国,另一个是台湾。

1960年,有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到2008年,只有13个进入高收入阶段,其中8个是紧随其后的西欧周边欧洲国家或产油国,另外5个是日本和亚洲的“四小龙”。可以看出,经过70年的努力,二战后2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中至少有180个仍未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或低收入陷阱。通过多年的研究,我发现了一个事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主流发展理论制定政策,实现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愿望;从主流理论来看,少数发展或转型表现良好的经济体所奉行的主要政策是错误的。

林毅夫:我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道路获得成功

发展经济学是二战后独立于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当时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主流发展经济学是结构主义。

为什么它被称为结构主义?当时,发展经济学家的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他们认为,发达国家的高收入水平和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水平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高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的低劳动生产率水平。然而,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高水平是由于它们当时资本密集型的先进工业,而主要集中在农业或自然资源工业的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必然是低的。当时,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收入水平的差异是由工业结构的差异造成的似乎是合理的。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不像发达国家一样发展先进的工业?当时,人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许多结构刚性限制。例如,由于文化和历史传统,人们不愿意储蓄,对价格信号不敏感,这导致市场失灵,无法调动资源并将其分配给先进产业。

林毅夫:我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道路获得成功

因此,当时人们认为,为了赶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直接调动和分配资源,发展现代大工业。事实上,二战后,拉美、非洲和南亚都采取了同样的政策框架,即通过政府直接干预来调动和配置资源,发展现代先进产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先进工业的产品最初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主要进口的。当时的政策主张国家应该发展这类产业来替代进口。

林毅夫:我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道路获得成功

因此,当时的政策被称为“重工业优先发展”或“进口替代战略”。在这种政策框架下,它通常可以在开始的五到十年内带来由投资驱动的快速经济增长。这些产业建立后,将停滞不前,危机频发,导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换句话说,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第一版”——“结构主义”制定的政策是失败的。因此,20世纪70年代末,学术界开始反思结构主义。

林毅夫:我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道路获得成功

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进入第二版:“新自由主义”。当时的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是政府对发展中国家的过度干预,这导致了政府的失败和市场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在理论上似乎也是合理的,因为发达国家政府干预较少,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而发展中国家二战后大多采用结构主义,政府干预较多,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扩大。对于政府干预,很容易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来证明它不仅会导致资源错配,还会产生租金,从而导致寻租、腐败和腐败。资源配置不当和寻租行为导致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增加国家财富。寻租和腐败也会扩大收入分配差距。

林毅夫:我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道路获得成功

因此,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佳是由于政府干预过多而导致的政府失败。因此,他们建议废除各种不当的政府干预,并形成了基于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这一共识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广泛传播。他们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想要改善其发展绩效,就必须使用“休克疗法”来促进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并一次消灭所有类型的政府。

林毅夫:我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道路获得成功

定量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低于以结构主义为主导的60年代和70年代,危机发生的频率高于60年代和70年代。因此,一些学者将基于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主导的20年称为发展中国家“失去的20年”。

亚洲的“四小龙”和日本是少数几个成功的经济体。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的韩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实施出口导向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大量外资和技术,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腾飞。

从当时流行的理论来看,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表现是无法解释的。根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流理论,赶超发达国家需要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发展与发达国家相同的产业。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一些成功的发展中经济体,如亚洲的“四小龙”和日本,走上了相反的方向,它们没有直接发展先进工业,而是发展了小规模、传统、技术落后但可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如服装、制鞋和电子加工。根据当时的主流理论,发展这样落后的产业是不可能赶上发达国家的。这个策略是错误的,但事实是他们成功了。

林毅夫:我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道路获得成功

20世纪80年代,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发起改革,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然而,中国并没有像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所主张的那样取消所有保护补贴,而是实行了所谓的“老有所为,新有所为”的双轨制度。对于需要保护性补贴的大型国有企业,它们将继续提供保护性补贴,同时,它们将放开传统的和受抑制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的准入,并吸引投资。政府将根据情况引导他们的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外理论界认为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因此有必要进行变革。然而,他们认为最糟糕的经济是中国推动的双轨制经济,双轨制经济存在扭曲,这将导致寻租、滋生腐败、扩大收入差距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林毅夫:我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道路获得成功

回顾过去30年,转型时期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少数经济体采取了当时主流理论认为最差的改革模式,中国、越南和柬埔寨是典型代表。第一个采用渐进双轨制度的国家是非洲小国毛里求斯。1960年代,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毛里求斯采取了进口替代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但存在许多扭曲现象。20世纪70年代开始转型,转型模式也是“老有所为,新有所为”。设立了加工出口区,台湾和香港的服装和纺织工业通过吸引投资引入毛里求斯生产。加工出口区的所有东西都被放行了,但最初的扭曲也被保留在园区外。如今,毛里求斯是非洲最成功的国家,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

林毅夫:我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道路获得成功

因此,这在理论上是一项正确的政策,但在实践中往往不成功。一些成功的经济体已经实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但是主流理论所追求的政策是错误的。此外,主流理论无法解释它为什么成功。例如,在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亚洲“四小龙”都是市场经济,或转向市场经济,这似乎与新自由主义所强调的市场作用是一致的,但它们同时都有非常活跃和有前途的政府。亚洲和日本“四小龙”的发展和转型思想既不是只依赖政府而忽视市场的结构主义,也不是只依赖市场而政府退出的新自由主义,而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

林毅夫:我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道路获得成功

理论应该用来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从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些成功的经济体不应该成功。因此,无论是结构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无法帮助人们理解这些经济体成功的原因。从改变世界的角度来看,基于主流理论的政策已经失败。我不是说针对主流理论制定的政策会成功,但我认为根据主流理论制定政策不会成功。换句话说,主流理论不能帮助人们改变世界。基于此,我们必须反思现有的理论。

林毅夫:我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道路获得成功

1987年我回到中国工作,第一次通货膨胀发生在1988年。研究过西方理论并回到中国的人一定认为,当他们看到如此高的通胀率时,应该提高利率。加息后,投资需求会减少,储蓄会增加,消费需求也会减少,总需求会减少,通货膨胀会下降。然而,当时中国并没有提高名义利率,而是通过整顿减少投资和项目,从而降低总需求。从主流理论来看,这是绝对错误的,这表明政府是非理性的。

林毅夫:我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道路获得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从1979年到1988年,中国是如何实现10%的年增长率的?这背后一定有一些真相。经过慎重考虑,由于我国有大量资本非常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不能倒闭或破产,否则将造成大规模失业和社会动荡,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关系到国防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提高利率,因为资本非常密集,主要成本是资本成本,这会造成损失。在亏损的情况下,如果政府不补贴,这些国有企业将倒闭,导致大规模失业或危及国防安全。因此,只能给予补贴,而财政补贴的增加将导致更多的钱,这将导致通货膨胀。因此,更有效的办法是削减投资和项目,整顿与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无关的项目。从当时的主流理论来看,这一政策是错误的,但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林毅夫:我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道路获得成功

同样,最近,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退休了。退休前,他进行了反思,称现代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综合宏观经济学无助于解决当前的危机。例如,2010年,发达国家出现了一些“萌芽”。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政策建议是退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他发现这一政策在理论上似乎非常明确,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他现在认为,当利率接近零、积极的财政政策退出时,需求会减少,投资需求不会增加,因此会出现二次探底。在他看来,过去许多人反对用发行货币来支持政府赤字,但现在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支持这一观点。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的理论在不断变化。当发展中国家采用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它们必须考虑它们的具体条件和适用性。

林毅夫:我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道路获得成功

当我提出新结构主义经济时,我反复强调我应该回到亚当·斯密,而不是回到《国富论》,或者回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强调贸易和劳动分工的重要性,而是回到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即研究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问题的本质和决定因素是科学的。

每个时代的特征都是不同的。简单机械地使用《国富论》的结论或任何学者的研究结论都是错误的,因为任何学者的研究结论都只是对过去某一现象的总结,世界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应该采用亚当·斯密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根据《国富论》的结论来解决现存的问题。

因此,作为知识分子,要想用自己的努力为我国的现代化做出贡献,就必须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当遇到问题时,我们不应该照搬现成的理论,而应该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决定因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该理论的适用性取决于条件的相似性。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近的条件。根据我国的现象提出的理论将比发达国家的理论更有意义来解决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实现中国知识分子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

林毅夫:我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道路获得成功

[本文发表于《暨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第05 -07页。】

欢迎关注锡克教,随时查看我们的最新消息。

标题:林毅夫:我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道路获得成功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