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3字,读完约3分钟

要实现“厕所革命”的要求,就要尊重群众的习惯,尊重现实的自然条件,让人们方便、干净地使用它

在最近的研究中,一个发现发人深省。在一个著名的景点,两个相距不到30米的厕所特别显眼:一个是简单的干厕所,味道十足,有人看守,进门要付两元钱;一个是星级厕所,屋檐上贴着瓷砖,轮椅通道,脸盆和纸巾盒。玻璃门上写着“免费公共厕所”,但“铁血将军”至少有三四个月没有开门了。

我问了旁边食堂的老板,才知道星级厕所完工后不久就关闭了,因为这里海拔很高,即使在仲夏,晚上也会结冰。“是能够冲洗,冲洗下来的泥土或者像旱厕一样,都堆积在下面,臭气熏天。你怎么能在荒野中为这个厕所铺设数百公里长的污水管道呢?”店主这么说。据报道,在这么高的海拔上建造一个星级厕所至少要花60到70万元;为了保证正常使用,每年的维护费用也是几万元。在如此大的成本下,它的功效不如农民花费数千美元建造的简易干式厕所。有什么问题吗?

人民日报一线视角:厕所革命需务实推进

肯定有很多原因。比如,上级故意追求高标准,只按计划进行验收评估,而不考虑高海拔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了完成指标和应付检查,基层部门只能按图办事,努力工作;这个单位负担不起使用它的不便,所以它只是闲置。与其花很多钱去创造一个好看的“模型”,还不如用有限的财力让它更方便、更舒适地为人们服务。

小厕所,大民生。近年来,“厕所革命”逐渐从景区扩展到整个地区,从城市扩展到农村,并受到广泛欢迎。为了解决人们上厕所的问题,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有很多共同点,但也有很强的个性。例如,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应该特别注意环境的清洁。因此,有必要规定是否要铺瓷砖,浴室应该配备什么,冲水量,甚至每天擦洗地板的次数,并以此作为星级厕所建设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范。在一些人口集中度不高、生活污染问题不突出、没有地下配套管网、甚至没有水和电的偏远地区,应优先考虑便利性。

人民日报一线视角:厕所革命需务实推进

我曾经住在西藏紫龙县余麦镇,那里只有9户人家。这里的藏族人创造性地在沟渠上修建厕所,用两块大木板在沟渠上建了一座“桥”,并在桥上建了一个棚子。这种“直行”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健康问题,而且给附近寒冷贫瘠的土地增加了有机质。要实现“厕所革命”的要求,就要尊重群众的习惯和现实的自然条件,让人们方便、干净地使用它。如果这里的厕所是按照"五星级"标准建造的,它们最终会变成昂贵的家具,很容易对大众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

人民日报一线视角:厕所革命需务实推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我国主要社会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判断,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这提醒我们,虽然财政状况好了,群众的口袋多了,但我们的国情还是基础薄弱,人口多。对于公共服务和扶贫等社会建设,“尽力而为”是最基本的要求。实事求是、科学政策、精细建设,惠民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有自己的家园动力。正如上述景点一样,如果拿出建造星级厕所的资金来改造现有的旱厕,并补贴管理旱厕的农民,估计花费会少得多,效果也会好得多。

人民日报一线视角:厕所革命需务实推进

(作者是本报西藏分社的记者)

人民日报(2018年1月8日05版)

标题:人民日报一线视角:厕所革命需务实推进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4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