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0字,读完约4分钟

不到两个月,我们将进入2020年。目前,摆脱绝对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已经指日可待。当摆脱贫困的梦想实现时,可以说金融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近年来,各地把金融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各项金融扶贫政策,充分发挥了扶贫帮扶的重要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随着精准扶贫的快速发展,如何推动金融扶贫政策的实施,为扶贫注入“源头活水”,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培育精准扶贫的新动能,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不久前,中国金融协会会长、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9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风险控制和激励机制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强调,社会责任往往被人们所强调,但如果激励机制设计不合理,将会影响普惠金融的财务可持续性,进而影响积极性的发挥,甚至鼓励一些“假”活动,因此设计好激励机制非常重要。

金融扶贫中的“利益”与“责任”

金融扶贫面临着“利益”和“责任”的选择,关键是教人钓鱼,教人钓鱼。金融机构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是互利共赢的经济行为,还是单向投资的道德行为?如果是前者,那么为什么许多银行总是把支持欠发达地区视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呢?如果是后者,为什么许多专家经常从“转变观念”和“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的角度说服银行支持欠发达地区?笔者认为,只有厘清金融机构运行中的“利益”与“责任”的关系,才能解决欠发达地区和其他弱势地区的金融支持问题。

金融扶贫中的“利益”与“责任”

当然,金融机构应该追求利益。在商务谈判中,中国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解决的“合法赚钱”是一种荣耀,而不是耻辱。在有效监管和合规经营下,金融机构盈利应该是合理的。同样,在规划、设立网点和发放信贷时,银行业出于利益考虑,将重点放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实力雄厚的企业。这也是一个自筹资金的经济实体完全正常的决定,不违反任何法律法规,不应受到指责。

金融扶贫中的“利益”与“责任”

但金融机构不应忘记自己的责任。金融机构不仅要注重赚钱,还要考虑回馈社会,这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道德基础。到目前为止,金融机构的发展享受到了巨大的改革红利,银行占据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应该得到回报。此外,对于企业和上市公司来说,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文化。然而,金融机构应更多地关注自身行业的特点,以履行其社会责任。

金融扶贫中的“利益”与“责任”

以支持欠发达地区为例,财政支持大致有三种:一是捐赠和物资,这是最简单也是最传统的形式;二是设立网点和投资基金,这是最基本的形式;三是帮助普及金融知识,建立信用体系,创造更好的金融发展环境,这是一种新的形式。笔者认为,第一种形式适用于所有企业,而非金融机构的专业;第二种形式受制于经济价值。金融机构不能为设立积分设立积分,不能为启动积分设立积分,也不能支持明显无效的项目;第三种形式是,金融机构可以做他们擅长的事情,其影响是深远的。金融机构以这种方式履行其社会责任,这也增加了社会责任的含金量。

金融扶贫中的“利益”与“责任”

可以说,在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问题上,金融机构应先履行职责,然后赢得利益,并尽快将单向的责任转化为双向的双赢,以确保金融支持的可持续性。然而,无论是为了利益还是为了责任,欠发达地区都有必要努力创造一个更好的金融发展环境,尤其是信贷环境。因此,欠发达地区应更加重视信用体系建设,这也是赢得金融支持的一个重要方面。

金融扶贫中的“利益”与“责任”

据报道,为了发掘农村金融机构基于行业优势参与扶贫的创新智慧,总结农村金融机构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突出成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经济研究所率先在全国农村金融领域开展精准扶贫研究。通过详细调研,总结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加快农村金融新业态发展,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基于农村金融扶贫的实际工作,按照准确性、有效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和可重复性的评价标准,发现和选择了一批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优秀案例,更有必要倡导金融扶贫的主导作用。据了解,相关研究报告将在第11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农村金融创新峰会子论坛上正式发布。可以说,从金融扶贫的角度来看,研究报告侧重于收集和展示金融领域可以复制和推广的准确的扶贫成果,以惠及每一个贫困地区,为共同富裕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做出贡献,意义重大,值得期待。

标题:金融扶贫中的“利益”与“责任”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