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7字,读完约3分钟

如今,运动和健身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习惯,科学健身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近年来我国体育消费持续增长,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满足全民健身和培育体育产业的需要,体育设施的有效供给是必不可少的。今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求:“努力建设全民健身组织和‘十五分钟健身圈’。促进免费或低成本开放公共体育设施。”目前,公共体育设施的有效供给仍然不足。不时有“广场舞阿姨和篮球少年争夺场地”的例子。在一些社区,公共健身设备老化和损坏,而传统的体育场馆往往对公众关闭。据统计,只有27%的体育场馆完全向公众开放,14%的体育场馆部分向公众开放。要突破这一瓶颈,就必须探索更有效的体育设施供给方案。

人民日报:推动体育产业融入城市经济

开展全民健身,发展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应更好地融入城市经济。目前,体育消费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通知显示,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量)为2.2万亿元。为了促进体育产业更好的发展,体育场馆作为基础设施需要加快有效供给的扩大。城市住房、建设、规划等职能部门需要与体育部门共同努力,制定集体规划,同向实施政策,从理念、政策、实施等方面推进体育产业链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体育健身与全球消费资源的有效对接。

人民日报:推动体育产业融入城市经济

要实现体育设施的有效供给,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增加和盘活存量。近年来,“体育综合体”的概念正在悄然兴起。在一些地方,体育被用作引擎来实现消费链的深度整合,如大型购物中心、餐馆、娱乐和购物。同时,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善用“金边银角”,如废旧工厂、矿山、学校等。,也将有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城市体育空空间不足的问题。

人民日报:推动体育产业融入城市经济

今天,运动和健身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交方式,这需要使用新技术,如“互联网+”。在不久前举行的一次网络体育嘉年华上,每天有30多万人参与48个不同的体育话题,产生了100多万个互动行为,如喜欢、评论等。一些商业体育组织依托数字新媒体、人工智能、新体育零售等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探索城市大型体育场馆的一体化智能运营。例如,使用电子会员卡绑定用户的头像,你可以在线购票,通过人脸识别智能前台进入会场;实时传输进入游泳池的人数和水质监测数据;开通网上“体育银行”,通过积累步骤和观看体育节目来交换虚拟“卡币”,可以扣除线下消费;通过大数据准确分析用户的锻炼习惯并提供准确指导...这些创新不仅优化了健身体验,还促进了业务整合。

人民日报:推动体育产业融入城市经济

锻炼释放活力,有助于更好的生活。通过创造条件来满足更多人的体育需求,体育和健身可以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健康中国的愿景将逐步实现。

标题:人民日报:推动体育产业融入城市经济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