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62字,读完约12分钟

自2013年以来,在互联网组织中,金融许可证有时是烫手的蛋糕,有时是烫手的土豆,这反映了金融业内在逻辑的演变。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所网络金融中心主任

在科技的浪潮下,互联网成了英雄,壁垒被打破,金融许可证终于飞进了普通人的家中。然而,从高不可及到触手可及,这并不总是一个惊喜。 自2013年以来,在互联网机构中,金融许可证有时是烫手的蛋糕,有时是烫手的土豆,反映了金融业基本逻辑的演变。

趁力量薄弱时入侵

本世纪初,互联网浪潮席卷各行各业,零售、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相继完成了互联网转型,网上场景越来越繁荣,对网上金融提出了需求。

金融业一直处于国民经济金字塔的顶端,为工业服务,但它高于工业。传统金融机构长期处于巅峰状态后,习惯于躺着赚钱,对新的产业趋势视而不见,变得越来越脱节,缺乏在线动力。

网络金融严重滞后于网络,被迫“无所事事”。网上场景方利用这一点,开始了场景自筹资金的探索。互联网金融已经兴起。

2004年的第三方支付、2007年的p2p、2010年的小额电子商务贷款,甚至2013年的婴儿融资,都抓住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疏漏,在市场缺口中萌芽和成长。

增长之后,合规性变得越来越重要,互联网机构对金融许可证有着强烈的渴望。

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和信托等主流金融许可的门槛太高,互联网机构也无能为力。小型许可证已成为主流选择,主要包括两类:

第一,地方许可证,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和区域股票市场;

首先,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私人银行、基金销售、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人等的许可证。

在申请许可证的热潮中,只有p2p企业家可以不用许可证申请,这有点尴尬。幸运的是,国务院已经定下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基调,而金融巨头(平安、CDB、招商银行都有不同的布局)已经部署了p2p来稳定军队,首都、企业家和产业集团都对p2p充满热情。

当时,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正沉浸在大资本管理的繁荣之中,他们认为互联网机构和产业集团高高在上,以“收卡方式”申请牌照是小事,不屑一顾。

2012年,中国证监会召开券商创新大会,鼓励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发展资产管理业务,银证和银行基金会登上舞台,开启了大资产管理的黄金时代。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银行的财务管理费收入迅速增加。截至2016年,16家代表性银行的金融管理费收入超过2400亿元,其中四大银行超过1500亿元。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实践是艰苦的工作,它不仅不赚钱,而且不断扔钱。银行专注于大型资产管理业务,这显然更“聪明”。

然而,来得容易的总是短命的,来得难的是江山。

当脱离现实的金融机构模式得到纠正,大资本管理的梦想破灭,银行理财收入下降;回顾零售转型和技术驱动,我发现过去的小公司已经变成了大公司,但要赶上并不容易。这是另一个故事,没有更多的话。

取消许可

2016年之前,互联网机构享受到了“业务大发展、牌照大丰收”的亮点,抓住了传统金融机构脱离现实、打了一场漂亮仗的时间空档。

然而,孙武空逃脱不了如来的手掌心。

牌照既是盾牌又是枷锁。当互联网组织手里拿着许可证,获得合规状态,并跳进监管栅栏时——作为被监管者,它失去了自由。

金融监管没有错。然而,从市场演变的角度来看,强监管的出现确实促成了互联网金融的转向。

2016年,互联网金融受到了强有力的监管,其触发因素是电子租赁和泛亚等非法融资活动。监管的重点是非法集资和资本安全,p2p和各种线下投资和财富管理公司是主要的关注目标。

2017年,对传统金融的强有力监管出现了。为了切断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传染链,地方证券交易所/黄金交易所成为监管的重点,各大互联网平台纷纷落泪,撤下各种黄金交易所合作产品,失去了常规物业管理的大市场。

就各种格式而言,

P2p根据《p2p对等借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一直在推进合规整改,等待备案,在整改期间,新建立的p2p平台将不备案;

支付行业沿着直接连接和储备资金集中存放的大方向有序推进,支付许可证被吊销;

消费金融继续享有政策支持,但它也经常因校园贷款、现金贷款和常规贷款等热点问题而引发监管调整;

网络小额贷款许可证停止审批;

私人银行执照在重新开放前沉默了两年(江西裕民银行于2019年5月23日获得批准)。

……

强有力的相互金融监督的结合带来了两个重大变化:

首先,商业形式是小型和微型的。这个由一个大家庭在粗心阶段开始的平台就像一只42英尺大小但不是35英尺大小的鞋子。它总是不习惯与小微客户打交道,所以不得不退出。幸存的机构也收起了前500强的心,以脚踏实地的方式为广大客户服务。

第二,科技能力的生产化。自我不可能无限扩张,多余的流动和成熟的技术只能离开这个系统,而与处于转型困境的传统金融机构一拍即合。技术授权已经成为双方停止争斗和真诚合作的纽带。

随着技术授权成为一种趋势,互联网巨头们在开放平台上找到了新的视野,行业中出现了一股“去授权”的暗流。

2018年,一个接一个,一些巨头公开表示,他们应该成为科技平台,而不是与传统金融竞争。剩余的自营业务被解释为一种实验领域——在实验领域经营业务,然后更好地输出科技能力。

像今天的头条这样的其他巨头都在展示消费金融,他们更喜欢从排水开始,而不是申请许可证。

与此同时,在对外宣传中,每个人都避免谈论许可证,而是致力于谈论科技竞争力。

车牌的价值已经褪色。例如,在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像360金融这样的新人对自己的小额贷款许可证没有什么存在感。根据其招股说明书,从成立到2018年9月,其自有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量不到2%。

在“去许可”的暗流背后,是机构逃避许可证背后监管之手的意图。唯一的例外是p2p。p2p对备案的渴望并没有减少,随着监管的加强,这种渴望变得越来越强烈。然而,那是求生的欲望。

树木不能长到天上

如果金融可以平躺着赚钱,它应该受到什么样的监管?取消许可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正如互联网组织对许可证的热情不如以前一样,中国在金融业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作为资本提供者,金融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然而,并非所有利润都来自为实体经济服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出口受阻,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下降,上市银行净利润快速增长,迎来了黄金增长期。自此,银行走上了从现实到虚无的自我成长之路,其盈利能力也逐渐摆脱了行业的束缚。

特别是2011-2015年,实体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困难时期,银行转向大力拓展房地产、融资平台和大型资产管理业务,净利润继续保持高增长。在此期间,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在所有a股公司中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绝对金额占总额的一半。

随着增减,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减弱,实体经济对银行的约束也减弱。

但是树不能长到天上。实体经济是国家竞争力和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偏离实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2015年,鉴于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国家开始推进"供应方改革",强调"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化、降低成本和减短板"五大任务。在这种背景下,金融业从现实走向空虚的现象亟待矫正。

2015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中国经济的五个问题——当局谈当前经济形势》,明确指出:

“目前,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正在全面上升。财政政策应着眼于减轻企业负担和成本,警惕经济放缓、利润减少、税收负担增加的“反周期”现象。一个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是好的,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把钱花在实体经济上。”

经过几年的整顿,金融业也迎来了供方改革,其核心目标是“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明确金融服务重点,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

此时,金融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金字塔的明珠,这里的风景是独一无二的;相反,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塔基地,脚踏实地,降低费用,赚取利润,并支持更大的空空间进行真正的经济转型。

在这种背景下,大型资本管理业务的自生增长得到大力矫正,普惠金融成为各金融机构的共同指标。

但高利率不是普惠金融,巨额利润不是普惠金融。以高利贷为特征的现金贷款产品继续受到抑制;不鼓励传统金融机构通过提高利率来保持利润增长。

它也造福于人民,成为新形势下普惠金融的重要内涵。换句话说,金融业轻松赚钱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互联网组织的眼中,金融开始觉醒,金融许可证自然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监管套利还很遥远

2017年5月,来自20个国家的年轻人在中国选出了四项新发明,其中扫描码支付排名第一。被舆论放大了,中国的金融科技很美。

不仅扫描代码支付,中国在大数据风险控制和智能金融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回顾过去几年,我们做对了什么让金融技术闻名于世?

金融供给的短缺、网络组织的努力、各种机会和巧合都有影响。但关键因素是监管。

一是监管干预的不同时间点导致不同的产业生态。

中国的干预时代已经过去,早期的市场自由发展,新的模式在试错中出现,新的巨人在竞争中培育。缺点是事后必须收拾残局;

外国往往在第一时间介入,过早地被纳入监管体系。新模式尚未成长为主流金融体系,这是传统金融机构的起跑线。传统巨头已经收获了模式创新,而新的金融机构还没有成长起来,成为开拓者(300,005人)和助手。好处是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其次,当地监管机构打算支持互联网金融的早期快速发展,并成为其重要推动力。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是收入本地化和风险外部化。当地监管机构倾向于鼓励金融创新,并批准金融许可证,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当地收入。正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部主任孙国峰在《金融技术时代的地方金融监管》一书中所说,

“地方政府不仅要负责发展地方金融业,促进经济增长,还要履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防范金融风险。然而,在财政分权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目标之间存在冲突,导致金融稳定的目标。往往屈从于地方政府的行政目标。”从结果来看,“地方监管与国家经营的矛盾很容易导致地方金融业的无序竞争。”

从许可证的角度来看,不难发现,互联网组织青睐的小许可证大多由地方当局监管和批准。

然而,随着“压缩地方监管责任”的强调,地方监管对地方金融许可证的态度已经转向风险防范:过去几年,地方政府竞相争夺金融许可证资源;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们开始谈论各种新的金融机构。

典型的例子是p2p文件,最新的政策规定了省级平台和国家级平台之间的划分。五年前,各地将表态争取更多的备案名额;现在,一些省市已经明确表示不欢迎p2p格式。

监管套利已不复存在,金融许可证的价值也减少了几分钟。

迎接新常态

最后,它回到了行业层面。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浪潮下,场景和数据趋向于集中,用户和企业趋向于集中,大人物很重要,小组织在挣扎。

成千上万的中小金融机构要么陷入转型的泥潭,要么选择承担风险。洗牌是不可避免的。

在写完的时候,我看到了承包银行被接管的消息。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化和重组似乎比预期的更加激烈。

金融业的基本逻辑已经改变,它正在成为分化和淘汰的新常态。

本文转载自《洪语》。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薛洪言:金融牌照冷暖与行业变迁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