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70字,读完约13分钟

底层基础设施应该归还给行业并受到监管。作为一家市场机构,该行的金融技术子公司不可能专注于基础平台的产出。只有不断发展到表面,并与业务保持密切联系,才是出路。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所网络金融中心主任

银行充满了财富,每个业务部门都被分割开来,相当于一个市场。互联网财务部的直销银行、资产管理部的财务管理子公司以及信息技术部的财务技术子公司都是如此。

或许,穷人会改变。面对科技进步和趋势变化,近年来,银行经历了一波拆分浪潮——从网上银行部到信息技术部,从前台到后台。当然,拆除是有道理的,但一旦拆除,它能不能站在时代变革潮流的顶端?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关注银行金融技术子公司。

询问趋势:趋势从何而来?

2015年,兴业银行(601166)成立了兴业资本,启动了科技子公司的建立。四年过去了,只有金融一账户、招商银行云创、光大科技、建行金融科技、民生科技、工行科技、尹蓓科技等七家机构跟进。金融一号账户属于平安集团,而不是平安银行(000001)。由于其高度的可比性,本文被纳入银行的技术子公司进行讨论。

银行的金融技术子公司仍然是行业中的稀缺产品,这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在科技对金融业渗透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处于技术改造前沿的银行纷纷补洞、打雷、分享经验教训、超前援助、后发,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然而,就这八家子公司而言,并非所有子公司都相互熟悉。它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一种是自交叉型。经过多年在生态学上的实践和积累,科学技术的产出是自然的,它袭击了城市,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一种是自我造成型,将技术子公司视为加速转型的机会。希望随着法人公司在人、财、权方面的相对独立性,摆脱母行内部各种负担的约束,优化文化,完善基因,实现科技转化层面的突破;

也有一种纯粹的跟进,科技积累有限,缺乏自我改造,但心理恶作剧的“每个人都有我也”,把鸭子推到货架上。

至于这八个机构属于哪一类,我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就像潮水来临时,总会有人裸泳,但在潮水退去之前,他们无法用信念作证。

归根结底,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建立是银行对技术驱动金融新趋势的一种压力反应,这与银行的情况有关。

随着市场讨论的增加,科技类子公司将被视为银行成功转型的“客观”证据,那些尚未设立子公司的大中型银行将争相攫取这顶帽子,它们将不得不抓住机会无条件地创造条件。

大量的金融技术子公司在路上,中小银行转型的“救星”也在路上。

第二个问题:如何打开市场?

中小银行的技术改造是一个大市场。

据中国保监会统计,2015年银行业科技投入达到1135.73亿元。金融技术的渗透和被时代抛弃的焦虑,加剧了中小银行拆旧楼建新楼的需求。据我所知,他们愿意为任何能帮助他们解决技术改造问题的人支付任何费用。

蓝色的海洋在那里,但是谁能填满它?

科技转型是从it架构、核心系统和数据仓库到开户、产品设计、客户获取操作和风险控制的全过程转型。

近年来,在银行业中,一个流行的术语,ioe,指的是在底层架构级别上摆脱对ibm小型计算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设备的依赖,这反过来证明了银行在设备系统级别上依赖于外包。根据2015年的数据,银行业只有16%的核心系统是独立开发的,仅有58.3%的基础设施为自身所有。

系统很重要,但先进的系统并不意味着领先的产品,也不意味着更大的市场份额。在系统之上,我们还应该关注产品创新、业务流程、风险偏好和客户操作。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谭所说:“智能制造不是医治企业百病的良药,不能代替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本身。”

因此,如果技术公司不能与市场和规模挂钩,只能出口设备和系统,它就只能是向金融机构提供商品的第二方,没有发言权,也没有一定程度的依附性。就像自动取款机设备供应商一样,当银行抛弃他们时,他们不会打招呼。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在底层技术系统层面控制自己太难了,依赖外包已成定局。在选择外包第三方(所谓的金融技术出口商)时,他们会更加关注能够同时输出流量和用户的金融技术服务提供商。

让我们看一个案例。

2018年,Xi银行个人贷款(600928)同比增长77%,在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一。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含商业贷款)增速超过200%,余额达到202亿元。

Xi平安银行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认,个人消费贷款大幅增加的原因是“与优质合作伙伴合作开发小额网上消费贷款”。结合Xi平安银行官方公告中“与蚂蚁金服合作开发支付宝网上贷款业务,惠及近100万人”的描述,不难发现这一优质合作伙伴指的是蚂蚁金服。

商业合作背后还有科技合作。发起全面合作,为双方建立在线支付场景。其次,Xi平安银行借助蚂蚁金服的移动金融开发技术平台(mpass)对手机银行应用进行了改造。

有了这些合作基础,后续的科技深度合作也就随之而来。

关于竞争的三个问题:pk互联网巨头,几何输赢?

自2017年以来,互联网巨头将其技术开放平台转型为“内部流量和外部技术”的整体。对于银行来说,做互联网巨头容易做的事情就更难了:

首先,银行没有独立的场景,缺乏交通合作的纽带。虽然有资本借贷层面的合作,但离科技太远;

第二,是心理问题。银行谈论开放银行的策略,特别是开放他们自己的产品。没有人愿意开放自己的用户和数据。在总体保守的文化下,没有人愿意承担潜在的风险,如“内部指责引导竞争对手”和“数据泄露”。

就这些银行的金融技术子公司的输出路径而言,大致有三类,每一类都不同,但不涉及流量和用户输出。

一个专注于技术输出,是系统提供商。例如,招商银行云创专注于提供金融基础云服务、云安全服务、金融it saas服务、it咨询服务和基础运维服务等一系列云计算服务。

一是科技+业务两条腿走路,以解决业务难点为突破口,输出科技能力。例如,其产品,如移动银行、智能营销、智能风险控制、供应链金融、一家企业银行、智能闪存薪酬、资产和负债管理、abs生态系统、一项资产管理和银行核心云,侧重于业务解决方案,而非底层系统架构。

还有一个类别关注企业和政府客户。例如,工银科技以金融技术为手段,重点建设行业客户、政府服务等金融场景,开展技术创新、软件研发和产品运营。

无论哪一种,它都缺乏商业关系的帮助。没有业务联系,就没有数据绑定。数据是科技的原材料,所以要出口和推广金融技术并不容易。即使合作达成,银行金融技术公司也仅限于it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这与生态整合的理想目标相去甚远。

因此,金融科技子公司把系统输出作为自己的拳头产品,恐怕无法承担中小银行转型升级的负担。这是另一个例子。

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在业内久负盛名,这一成功并非全靠技术。

兴业银行于2007年推出银银平台,重点关注中小银行柜台资源共享,属于早期技术出口模式。据当时的贸易部总经理郑心林说,在最初的几年里,银银平台很难推广,所有的计划都被放弃了,效果有限。正是对第三方存管机构的监管才真正让银平台变得可用。

“2006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资金流入股市。然而,第三方存管银行的资格仅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20多份许可证,许多进行银行间证券转让的中小银行没有获得第三方存管业务的资格,这意味着失去了许多客户和服务资本市场的能力。

银银平台巧妙设计了两家银行结算账户的直连模式,使第三方存管银行的结算账户成为中间过渡账户,成功对接了证券公司和大量丧失存管资格的中小银行。这种直连模式首先在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推出,两年内推广了数百家中小银行。顺便说一下,计数器系统也是连接的。"

有艺术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一部分。仍以Xi银行为例,2014年与兴业银行合作,切入点也是第三方存管业务。截至2018年6月,在银银平台的帮助下,它已经接触了96家主流券商。

问题是,如果没有业务关系和数据关系的系统输出,渗透驱动效应毕竟是有限的。当Xi银行在消费者金融领域寻找合作伙伴时,它也在寻找蚂蚁金融。

成为信息技术系统服务提供商很容易;成为金融技术服务提供商很难。

四个问题:前景:当我们遇到麻烦时,如何与人作对?

对外战争不好,但我们也可以关注母银行的大市场。

事实上,几家新成立的金融技术子公司的主要职责是为银行内部服务。问题来了。为什么在内部拆分服务?

拆解的优势在于,从一级部门到法人公司,权利和责任是独立的,市场化的人才和市场化的机制使每个人都更有动力和效率。然而,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更常见的做法是,人不会变,但组织关系会变。今天,他们是银行信息部门的程序员,明天,他们是金融技术子公司的人才。

人不会变,事情也不会变。市场导向机制从何而来?

就像市场传言一样,一家银行的金融技术子公司成立后,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它向母银行申请了市场化的薪酬,最后母银行批准了人均几百元的加薪。

就增长而言,激励效应为零,甚至是负的。我认为母银行的人力资源也有困难。业务部门正在前线奋力拼搏,但奖金缩水了。经过阳澄湖的水后,后勤部门的工资将会增加,这可能会让公众难以信服。

金融科技子公司在具备海外作战和自给自足的能力之前,毕竟应该在母银行的资源池中进行统筹考虑。所谓独立的人事和财务不过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这些都只是名义上的。

因此,绝大多数银行的金融技术子公司只是信息部门的公司化,除了多个品牌和更多的谈论资本,一切都保持不变。

有什么问题吗?如果你一个人过不去,你会很快变得富有。

转型没有成功,难以拓展外部市场。反过来,它只能得到母银行的支持,所以人事和财务不能独立。市场导向机制无法建立,服务业内部转型难以取得巨大成就,优惠待遇越来越少。最终的结果,虽然作为法人公司是独立的,但与它不独立时没有什么不同。

打破游戏的策略仍然是让四个人靠自己——第一,在内部转型中取得成就,获得内部认可,有机会在外部市场做出贡献,作为法人子公司独立是有意义的。

以平安为例。2015年,设立了一个金融账户,向外部世界出口金融技术。根据平安(601318)的财务报告,截至2018年底,平安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如下图所示。

金融一户通的成功需要追溯。早在2011年8月,平安就成立了以平安金融科技(全称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为控股结构,先后整合了平安科技、平安金夫、平安直销、万力通、平安支付、平安方浩、平安良医、金融账户、钱包、前海信用信息、汽车家园、平安城市支行等子公司,技术、数据、场景五花八门

在生态内部成果生效后,2015年设立出口金融账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互联网巨头也在走这条路。无论是蚂蚁金融服务、腾讯金融技术、学位小满开放平台、苏宁金融技术,都是在自己的场景系统中取得了成绩,才走上了金融技术开放输出的道路。请参考下图。

就银行的金融技术子公司而言,过河是安全的。

五大风险:黑天鹅会来吗?

最后,我们还应该谈谈风险和不确定性。

金融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而金融基础设施安全是金融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巨头和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争夺中小银行技术改造的大市场,安智没有政策风险。在线连接到第三方支付市场和在线连接到个人信用信息市场都有先例。

银行科技转型势在必行。如果国家推出行业级银行科技平台,单一机构的技术输出平台只能避开其优势。事实上,《中国银行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601988,诊断)》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划:

“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加强银行间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建立资源、人才、经验的合作共享机制,发挥集约效应,共同规划建设银行业公共云平台。建立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市场化运作、金融级安全级别的行业云平台运行机制;发挥协同效应,开展基于行业云平台的金融技术创新研究,形成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接口、公共应用等一批技术公共服务。”

薛洪言:五问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

一旦行业级云平台推出,那就是“谁将与谁竞争”。基础设施迟早应该归还给行业和监管机构。作为一家市场机构,该行的金融技术子公司没有希望专注于基础平台的产出。只有不断发展到表面,并与业务保持密切联系,才是出路。

扭转局面,必须加大开放力度,从科技开放转向商业开放。不是向市场开放他们的产品,而是向市场开放他们的用户。

它需要真正开放,而不是虚假的。

本文转载自《洪语》。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薛洪言:五问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