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4字,读完约4分钟

构建所有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目的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杠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将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基础支撑

一位朋友回家探亲,在朋友圈子里得到了一幅自己的“密林”画卷:改革开放初期分配到他家的“柴山”从未有人愿意砍伐,甚至连以前的荒山都变成了密林。巩固集体所有制、稳定承包权、放开经营权是对“产权”的科学把握,它为好山、好水、好生态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如果说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那么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就是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制度。“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如何保护和增加生态财富。要回答好这些问题,产权制度是不可回避的改革内容。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整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所有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目的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杠杆,推动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土地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人民日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理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归属,从根本上理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了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足和使用权界限模糊的问题,《意见》提出了许多重大任务。当务之急是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进土地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立”;在矿产方面,完善探矿权与采矿权、土地使用权与海域使用权的衔接机制。明晰的产权制度不仅对严格保护资源、改善生态功能具有基础性作用,而且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促进优质发展也具有关键作用。

人民日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理顺自然资源产权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来说,政府宏观管理的“看得见的手”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看不见的手”是不可或缺的。蓝天碧水等自然资源是人人都能享受的生态公共产品,具有包容性。只有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才能克服无人负责的“公地悲剧”,避免错误论证的“破窗效应”。矿藏、森林和滩涂等自然资源的资产属性也非常明显,这确保了市场能够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并有助于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意见》明确要求“坚持市场配置和政府监管”,“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总量控制和强度控制更好地发挥政府管控作用”,其意义在于综合运用“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力量,形成生态环境治理的合力。

人民日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一直是改革的目标。去年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以及自然资源部的设立产生了一个专职部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的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土地/使用控制和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职责。《意见》的颁布推进了从机构改革到制度改革的进程,从完善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延伸到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使用控制制度,进一步推进了国家在自然资源领域的治理现代化,取得了重大突破。《意见》指出,加快建设系统、科学、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将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基础支撑。

人民日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产权制度改革往往伴随着历史性的进步。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作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区向山区转移”的重大决策。加强党对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统一领导,认真实施和推进整个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就能使良好的生态造福更多的人,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历史性贡献。

标题:人民日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0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