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9字,读完约3分钟

人们通常认为价格是可以控制的,但现实中有很多负面情况。

最近,房子不容易卖,有消息说中介联合买家和卖家讨价还价。两年前,一些媒体报道说,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是中介的哄抬。当时,许多业主食言,不断提高价格。事实上,当时,房产交易伴随着房价的上涨,而房价也在上涨的通道中。当然,业主的心态不是很平静。至于中间人,他们只是促进交易,当交易强大时,他们站在哪一边。因为交易的主动权在强势一方,他们没有立场,不会推动价格的涨跌。

余胜良:价格控制神话

几年前,中国钢铁企业受到了指责,认为不团结导致铁矿石企业利用了这一点。当时的普遍看法是,三大铁矿石企业利用其优势地位,突破国内钢铁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现在,没有人骂我们,因为我们发现铁矿石的价格应该降低,而且根本没有因为产能集中而发生变化。当时国内钢厂需求旺盛,长期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价格双轨制也进入了一个变革时期。

余胜良:价格控制神话

为了保护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农产品价格(000061,库存咨询)下降,采购和储存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格时,政府将进入市场进行采购和储存。然而,经过几年的采购和储存,农产品价格将继续下降,每年都会有新产品问世。消费者仍在盯着政府的巨大储藏量,觉得堰塞湖随时可能会倾泻而下。如果在更长的时间内观察,即使政府也无法控制食品价格。

余胜良:价格控制神话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一些大宗商品管制失败的悲剧案例。

胡雪岩想通过大量收购生丝来垄断生丝市场,从而控制价格。当时,生丝也是一种很容易实现的商品。1881年,胡雪岩开始囤积生丝,上海的上等生丝价格飞涨。到1882年9月,每包生丝已涨到17先令4便士,超过了伦敦证券交易所16先令3便士的价格。到1883年,胡雪岩不能继续囤积新生产的丝绸,而是需要把旧丝绸带到市场上出售,最后价格暴跌

余胜良:价格控制神话

纳尔逊·邦克·亨特和他的兄弟威廉·赫伯特·亨特通过他们祖先的石油生意发了财。1973年,亨特家族已经以每盎司2.9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白银现货和3500万盎司的白银期货,并一直购买到1979年底。亨特家族操纵了纽约商品交易所53%的白银期货合约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69%的白银期货合约,总共持有1.2亿盎司现货和5000万盎司期货。当时,全球白银交易量仅为每年2000万盎司左右,亨特家族切断了白银流通渠道。

余胜良:价格控制神话

亨特兄弟操纵白银期货的时间比胡雪岩更长,拥有更雄厚的财力和杠杆,更全面的计划,与生丝相比,白银是不容易突破的。然而,亨特兄弟找不到对手,整个市场都不敢接手。加上政府的警惕和调查,亨特兄弟一无所有。

操纵大宗商品的困难在于,随着价格上涨,新产品将不断增加,这使得很难完全控制它们。为了保持控制,我们需要杠杆,这需要资本成本和贷款人的信任,并且在后期很难维持。

即使没有杠杆作用,它也无法持续。这是因为通过垄断将商品价格提高到一定高度,不仅会吸引新进入者增加供给,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将失去投资价值和比较优势,被替代品所取代,难以找到交易对手,最终只能烂在自己手里或以低价处理。

(作者是《证券时报》记者)

标题:余胜良:价格控制神话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9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