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91字,读完约8分钟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到2035年全面建成发展强劲、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世界级海湾地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其中只有0.6%的国土面积,只有5%的人口,却有12%的经济总量。中国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的九个城市已经制定了从近期到2022年的计划和到2035年的长期展望。建议2022年基本形成,2035年全面发展

当前,政府出台《纲要》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强、改革向深水区推进的背景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可以通过要素的进一步互联互通和体制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培育新的增长引擎,为全国推广发挥示范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一个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有利于进一步开放市场,吸引国际资本、人才交流和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李湛:粤港澳互联互通释放市场活力

一是对《纲要》的解读:通过互联互通推进改革,释放市场活力

《纲要》共11章27000字,具体、全面、可操作性强。主要从空布局、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生态文明、生活圈、对外开放、搭建合作发展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原则。具体解释如下:

首先,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第一梯队,粤港澳大湾区最有可能成功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海湾地区和世界级的城市群。一方面,广东、香港和澳门原本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在湾区容易沉淀,各种创新要素的整合可以将湾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建设世界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另一方面,政府自上而下的规划与市场本身自下而上的推动相结合,更有利于整合资源,消除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独有的“名片”。而且,国际上成功的海湾地区往往形成自己的“名片”,如东京湾区的“工业名片”、纽约湾区的“金融名片”和旧金山湾区的“科技名片”。

李湛:粤港澳互联互通释放市场活力

第二,大纲精心设计了空湾区的产业结构布局。一方面,确定了用杆驱动、用轴支撑和向四周辐射的主要思想。极点驱动是指港深、广佛、澳珠的联动。轴带支撑是指依托快速交通网络、港口群和机场群建设发展轴带。辐射周边地区主要依靠极轴带推动周边城市、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另一方面,它明确界定了大湾区的城市发展。香港正在“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澳门正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广州正在“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门户城市的引领作用”,深圳正在“发挥经济特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珠三角其他城市主要是“加强与中心城市的互动与合作,促进周边特色城镇的发展”。

李湛:粤港澳互联互通释放市场活力

第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目标之一。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势头强劲。要突破当前内外部干扰的困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至关重要。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向高质量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主要手段包括加强三地创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李湛:粤港澳互联互通释放市场活力

第四,粤港澳互联互通有利于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互利共赢。粤、港、澳各有特色: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空枢纽”;澳门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葡商务合作的桥梁;珠三角九市是mainland China“外向型程度最高的地区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上下游产业链相对完整,创新能力较强。粤港澳互联互通有利于取长补短。同时,海湾地区具有一国两制、三种货币和三个海关区的特殊性。互联互通水平有待加强,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

李湛:粤港澳互联互通释放市场活力

第五,粤港澳互联互通的重点是要素资源的互联互通。如果要素的流通效率要大大提高,与之相关的制度改革可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要素资源的互联主要包括资本、技术、人员、商品、运输等要素的流通。一方面,是落实现有政策,促进三地发展,例如cepa关于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密切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落实《纲要》的新内容,如“建设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之间的一小时通达”、“开展引进国外创新人才创办科技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试点”、“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大湾区跨境使用的规模和范围”等。此外,三地在投资、税收、法律等制度上也有很大差异。如果我们要在已存在多年的相互交流和发展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三地要素流通的效率,这可能是三地体制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李湛:粤港澳互联互通释放市场活力

第六,大湾区改革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推进三地体制机制改革。衡量改革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改革能否促进支持区域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相关制度的趋同。《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新突破,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大湾区各要素的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支持将粤港澳一体化的深化创新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措施纳入综合创新改革试验”。我们认为,今后如何推进相关改革并有效实施,是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衡量改革效果的重要标准在于三地在投融资体制、知识产权制度、税费制度等方面是否趋于趋同。

李湛:粤港澳互联互通释放市场活力

第七,我们仍应警惕大湾区主要中心城市利益不一致导致政策执行不力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建立不同中心城市之间的利益互联和共享机制。国际知名的海湾地区基本上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聚集资源,专门从事某些方面的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四个中心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要特别注意构建不同中心城市之间的利益互联共享机制,否则可能会导致政策效果不佳,拖累整个纲要的实施进度。

李湛:粤港澳互联互通释放市场活力

其次,金融技术帮助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大有可为

与传统金融相比,金融技术在实时信息传输、风险控制、场景应用和惠民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长远来看,传统金融拥抱金融技术也是一种必然趋势。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技术在帮助大湾区实现互联互通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聚焦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不仅是创新要素互联互通的需要,也是基于港深金融教育资源优势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地位的必然选择。金融技术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独特品牌,使其与其他海湾地区大不相同。

首先,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方面,金融技术可以通过在大湾区推广通用电子支付系统,促进人流和物流的互联互通。《大纲》建议“共同促进大湾区电子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电子签名证书的相互承认,以及促进电子签名相互认证证书在公共服务、金融、商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电子支付在中国的普及程度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大湾区已经为建设互联互通的电子支付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微信香港钱包率先支持香港用户在内地使用它,并已与近100万内地商家建立了联系,涉及食品、服装、住房和交通等领域。大湾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以互联互通的电子支付网络建设为起点,利用电子支付网络带动其他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使大湾区的人流和物流畅通无阻。

李湛:粤港澳互联互通释放市场活力

第二,金融技术可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方面促进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例如,腾讯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的公交代码已在粤港澳大湾区7个城市推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惠州和肇庆(已在中国100多个城市推出),支持这些城市的市民使用微信刷代码乘坐公交车和地铁,带来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将来,香港用户也可以使用微信公交代码在香港乘坐地铁。

李湛:粤港澳互联互通释放市场活力

第三,在金融资源互联互通方面,金融技术有助于满足大湾区机构和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提高跨境金融监管效率。针对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金融技术可以简化“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开户流程和手续,为粤港澳居民开发理财、基金、保险等产品,支持境外资本投资大湾区建设。对于金融监管,可以充分利用监管技术,提高跨境监管效率,降低制度合规成本。

标题:李湛:粤港澳互联互通释放市场活力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9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