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9字,读完约3分钟

春节前夕,在上市公司业绩预测的最后两天,数十家上市公司的业绩突然变脸,密集发布巨额亏损的业绩预测或大幅修正业绩预测,使得当时已经冷冷的资本市场雪上加霜。“业绩沐浴”的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对商誉做了大量的拨备,商誉的形成来源于并购中的估值差异。并购中交易价格的确定是双方协商的结果,但影响估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并购的起点、并购的逻辑以及绩效承诺的相关制度安排。

证券时报:资本运作不应成为大股东谋求利益的工具

许多因素联系在一起,影响着交易的谈判和达成,影响着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股价,影响着投资者的神经。同时,股票价格的影响贯穿于整个交易过程,并购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这种商誉贬值引爆了盲目并购所埋下的风险,促使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促使相关中介机构在评估中勤勉尽责,全面评估和提示风险因素,给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盲目并购是不可取的,对投资者来说,这也是一门昂贵的投资教育课程。

证券时报:资本运作不应成为大股东谋求利益的工具

商誉的大幅上升发生在2015年左右,当时正值a股并购狂潮。大量的并购都是基于市场价值驱动的逻辑。并购公告一发布,股价就上涨了,市场关注的是并购的发生,而不是并购的效果。疯狂、不合理的市场氛围助长了盲目并购的不良趋势,大量跨境并购出现,导致市盈率居高不下,为交易后业务的整合和绩效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现在,业绩承诺到期后商誉的爆炸就是这一隐患的爆发。

证券时报:资本运作不应成为大股东谋求利益的工具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资本运营应该是一种扩大融资、改善经营状况,从而增加利润、实现长期发展的方式,而不应成为大股东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从公司经营的长远来看,上市公司在决定进行并购之前,首先要理性地考虑并购的初衷和必要性。在选择基础资产时,不应被市场热点所主导,盲目追求市场价值,也不应为了并购而合并。相反,它们应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基于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协同作用,并考虑并购后能产生什么样的增量效应;交易完成后,有必要整合基础资产并加强控制,而不是让它们流失。此外,要合理扩张,无限制增加杠杆,风险爆发时要量入为出。

证券时报:资本运作不应成为大股东谋求利益的工具

对于中介机构来说,尽职调查不应该是空的一句话,而应该是独立的资产评估,不应该受到双方协商价格的影响。事实上,在声誉爆炸之后,对于财务顾问和评估机构是否应该被追究责任,存在许多疑问。虽然从专业和合规的角度来看,当时基于市场环境和相关合同的评估结果是合理的,并且已经被市场检验了很长时间。然而,如此大面积的商誉爆炸表明评估工作仍有改进的余地。例如,关于相关风险因素的提示是否全面,是否到位,是否可以更动态地跟踪和提示。

证券时报:资本运作不应成为大股东谋求利益的工具

对于监管当局来说,一方面要注意相关的制度安排是否会扭曲交易,使M&A和重组交易在合规的情况下会形成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要注意市场反馈,及时纠正不合理行为,及时反思风险,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标题:证券时报:资本运作不应成为大股东谋求利益的工具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9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