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48字,读完约9分钟

强调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国内保障,提高农业的“国内安全保障能力”,权衡国内农业生产和国际农业贸易的利弊,已成为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立足国内安全,保障粮食(000061,医药股)等重要农产品的供应,统筹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科学确定我国重要农产品的安全水平,完善安全体系,提高国内安全保障能力。”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农产品的供应对于以农产品为原料满足国家粮食供应和工业生产十分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加速了土地的消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农产品的消费。现有耕地面积不能满足国内农产品的全部生产。协调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合理安排农产品进出口是必然选择。然而,在国际贸易冲突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农产品贸易被赋予了更多的非市场因素。因此,强调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国内保障,提高农业的“国内安全保障能力”,权衡国内农业生产和国际农业贸易的利弊,已成为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徐鸣:中国农业的近忧与远虑

食物自给自足是稳定和紧张的

国家以人为本,人民以食物为天。解决好饮食问题是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的饭碗要始终牢牢把握在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放中餐。”立足中国确保粮食安全已成为中国农业的首要任务,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国土地面积广阔,但耕地仅占总土地面积的13.3%,远低于美国、印度、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9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自从进入农业社会以来,中国人一直努力生产更多的食物来填饱肚子。根据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现行标准,年人均拥有粮食不低于400公斤被视为处于粮食安全状态;然而,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时候,人均食物占有量都低于这个标准。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粮食产量约为1.1318亿吨,总人口为5.4亿,人均占有量仅为208.9公斤。从那以后,中国想尽一切办法增加粮食产量。除了1959年、1960年和1961年全国粮食产量持续下降外,中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人口也在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水平上升缓慢,但还没有达到人均400公斤粮食的水平。到1978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3.0477亿吨,总人口9.6亿,人均占有量仍只有316.6公斤。

徐鸣:中国农业的近忧与远虑

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1978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并在此期间出现周期性波动,但总体而言,粮食总产量不断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1998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5.123亿吨,总人口12.5亿,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410.6公斤。2018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6.5789亿吨,总人口13.9亿,人均粮食占有量473公斤。据统计,中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超过6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11年不低于400公斤。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徐鸣:中国农业的近忧与远虑

但是,对中国粮食生产形势的总体分析也不容忽视:(1)中国粮食生产的高增长是基于种植结构的内部调整,粮食播种面积约占耕地的80%,粮食生产挤压了其他大宗作物的生产;(2)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处于较高水平,化肥农药用量大,土地复种指数高,生长模式难以长期维持;(3)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占用耕地,土地储备资源短缺,人口惯性增长,粮食安全稳定紧张。

徐鸣:中国农业的近忧与远虑

农产品的短期担忧和长期担忧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不放松,搞好粮食生产,推进土地和科技储粮,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目前,粮食安全是可以预料的。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近期中国农业生产的全面调查仍值得担忧。

从最近的担忧来看,主要的担忧是农产品的质量。中国人口多,土地少,农产品长期供不应求,形成了重产量轻质量的心态。因此,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稀缺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高质量转变。”目前,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不良增产方式的影响,单纯追求农业产量,种植业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养殖业过度使用抗生素等。,导致农产品中化学物质和抗生素的过量残留。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5倍以上。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会造成农产品中化学物质的过量残留,还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因此,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零增长的目标。另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污染的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造成的水、空气和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农产品生产质量。环境保护部2017年通报:中国地表水从四级到五级面积达到32.1%,空空气质量超标城市比例达到70.7%,部分地区酸雨频率超过50%;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宣布全国土壤超标率为16.1%。农业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今后,要努力改变农业增长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徐鸣:中国农业的近忧与远虑

从长远来看,主要关注的是农产品的总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肉、奶、水果消费持续增长。以肉类为例,1980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年肉类消费量为12.70公斤;到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年肉类消费量将达到59公斤,这仍是未来的增长趋势。中国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主要是猪肉和家禽。一般来说,3 ~ 5公斤饲料转化为1公斤猪肉,2 ~ 3公斤饲料转化为1公斤家禽。人均肉类消费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食物消费。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从2004年开始由顺差转为逆差。2016年,中国农业贸易逆差超过460亿美元。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导致了外国农产品的肆意进入。事实上,进口农产品主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与国内农产品消费增长相对应,2016年末中国耕地面积为20.24亿亩,同比净减少115.35万亩。耕地减少、农产品消费增加和农产品进口压力对中国农业生产构成巨大挑战。

徐鸣:中国农业的近忧与远虑

提高中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长期以来,中国将立足国内市场,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应,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供应,并进口适当数量的必要农产品以满足国内市场供应。从市场平衡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方案。但是对于国内农业生产者来说,国外农产品的大量进入会使他们感到压力,因为存在明显的价格比较效应,这使他们感到市场竞争的紧迫性。

徐鸣:中国农业的近忧与远虑

农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首先,农业是一个培育生命的过程。其次,农业生产非常依赖土地。从前者的观点来看,生命的培育过程需要精确的控制。过去,它依赖经验,现在它依赖数据;从后者的观点来看,在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的前提下,农业生产,特别是大宗作物的生产效率,是与土地耕种的规模联系在一起的。这两点正是中国大多数农业经营者所没有的,中国农业仍然是小生产者的汪洋大海。目前,中国的农业经营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些是土地承包人。他们一般管理几亩到几十亩土地,采用比较传统的农业管理方法,农业生产水平低;有些人是土地转让者,他们通常管理数百英亩到数千英亩的土地,并采用现代农业管理方法。然而,土地转让的成本增加了土地使用的成本。过去,中国农民主要自给自足,劳动力成本基本上被忽视。现在,中国农民正逐步转向大宗商品生产。随着社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农业生产的成本要素推动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近年来,中国cpi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是农产品或食品。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中国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要与欧洲高度专业化的农业企业和美国现代农场竞争,肯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

徐鸣:中国农业的近忧与远虑

中国农业生产的低效率和高成本使中国在国际农业贸易中处于劣势。国外低价优质农产品通过正常或非正常贸易进入中国,使中国农业经营者的利润减少了/0/,甚至造成国内部分农产品积压。然而,采用关税和政府干预很容易导致贸易争端,这将导致整体情况。因此,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提高中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要提高中国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归根到底要大规模培育现代农业企业和现代农场,使现代农业企业和现代农场成为中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业不缺资金、技术和人才;然而,影响各种经济因素进入农业的主要因素是制度障碍。许多农业经营实体无法长期稳定地获得土地经营权,因此无法对企业发展和耕地改造进行长期规划和建设。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在“多种形式”和“规模经营”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突破各种制度障碍,建立各种充满竞争活力的农业竞争主体。40年前,我们从农村出发,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宏伟序幕;40年后,我们将回到农村,仍然用改革的精神去寻找中国现代农业的新道路!

标题:徐鸣:中国农业的近忧与远虑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