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93字,读完约6分钟

在疫情期间,各类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急需资金支持和银行援助。

银行业如何科学有效地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对中小企业应该做哪些特殊安排?如何利用专项再融资防范道德风险?如何平衡应急措施和长效机制的关系。就上述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我们的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亮博士。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在疫情形势下,银行业如何科学有效地支持企业渡过难关?主要焦点在哪里?

宗亮:疫情很严重,也受到了影响。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困难和挑战。这种流行病的直接影响是一些企业停止工作,一些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减少。如果疫情持续下去,可能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因此,银行业应发挥“先锋”作用,科学有效地支持企业渡过难关。

银行业近期的主要重点包括:第一,提供大量捐赠。截至2月6日,银行、保险机构和行业协会共捐款18亿多元,银行业和保险业正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二是提供有效的信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满足防疫企业融资需求,增加信贷供给,促进企业生产。落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要求,不要盲目放贷,切断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贷款和压贷。部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2019年的基础上,将湖北省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它还增加了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的特别信贷额度,降低了逾期利息,从而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融资支持。截至2月12日,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已为抗击疫情提供了约3500亿元人民币的信贷。

平衡好银行业支持企业抗疫的应急之策和长效机制 访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

第三,建立相应的绿色通道。用于生产医疗防护服、医用口罩、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消毒剂等重要防疫医用材料的中小企业。根据专项事务的原则,他们开辟了绿色通道,建立了应急支付和应急保障机制,确保了应急资金的顺利转移。

第四,减免相关费用。为了进一步降低疫区企业的生产成本,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降低相关企业的手续费。多家银行表示,在抗击疫情期间,医疗机构、药品及设备生产供应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物资供应运输企业和公安机关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机构将免交网上代理费、网上银行服务费以及网上银行和企业应用转账费。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银行业应该为中小企业采取什么措施?如何利用好专项再融资?

宗亮: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就要从问题的根源入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周亮表示,今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将从增值、降价、提高质量和拓展四个方面入手。将来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

一是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保持在合理充足的水平,灵活运用有针对性的流动性调整工具,全部或部分降低RRR,进一步改善融资环境,大幅降低整体利率水平;进一步完善预期管理,合理引导市场情绪。二是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进一步增强对服务小微民营企业的银行的监管容忍度和流动性支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第三,稳步扩大小微民营企业融资规模,适当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

平衡好银行业支持企业抗疫的应急之策和长效机制 访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

在专项再融资问题上,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3000亿元专项再融资,实施了优惠贷款利率,加强了对重要医疗和生活物资重点企业的金融支持。特殊再融资是一个理想的措施。首先,专项再融资资金的用途明确,资金主要用于重点企业的救灾和应急生产经营活动,如生产口罩、护目镜、消毒剂、消毒剂等产品;第二,特别再融资发放非常迅速,采用“先借后贷”的偿还制度。企业先获得贷款,然后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融资资金;三是专项再融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基本在2.4%至3.15%之间。在此基础上,财政部将按贷款利率的50%对企业进行贴现。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重点企业获得贷款,实际融资成本不高于1.6%。

平衡好银行业支持企业抗疫的应急之策和长效机制 访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早些时候表示,特殊再融资既有再融资支持的优惠利率,又有金融利息补贴,因此存在很大的套利机会,各方应防范利益博弈和道德风险。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宗亮:套利机会带来的利益博弈和道德风险值得关注。一方面,迫切需要宽松的信贷政策,为受到严重影响的企业“输血”;另一方面,在延迟启动的情况下,许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变得更加难以更新贷款,银行机构的信贷风险将来可能会增加。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尽管套利机会存在且诱人,但也有必要考虑信用评级下调和被列入失信黑名单对未来重大项目申报、依法获得政府财政支持、信用评级、信用融资等的严重影响。当违背承诺的非法成本高于其套利收益时,信用风险将大大降低。

从社会监督的角度来看,国务院已经明确表示,审计署今后将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金融机构应做好贷后管理,严格审批,快速发放贷款,建立贷款日常制度,对发放的贷款进行合理评估和贷后审计。建立台账,跟踪监督专项再融资资金的使用情况,重点审查企业范围和贷款金额的合理性,确保资金用于应急。审计部门要做好专项再融资的专项后续审计工作,防止资金“流失”,切实做好工作。

平衡好银行业支持企业抗疫的应急之策和长效机制 访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在疫情期间,有许多“特殊事件和紧急事件”。疫情过后,你认为银行业应该如何应对可能的滞后效应和风险?

宗亮:“特急”政策很值得肯定。2月1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通知》提出,要建立银行账户防疫绿色通道,有效提高办理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效率。2月7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应急支付应急保障机制,确保应急资金顺利转移。这些措施对保障金融服务畅通,支持各地防疫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平衡好银行业支持企业抗疫的应急之策和长效机制 访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

这种流行病只是暂时的。在疫情影响下,要注意平衡应急措施和长效机制的关系。虽然这是一项紧急政策,但当疫情结束时,“特殊事务和紧急事务”的机制不应完全取消。从目前许多银行的实施情况来看,一些绿色渠道的开通、审批速度的提高和网上服务的升级受到高度赞扬,值得今后继续实施。因此,银行业机构应在疫情期间继续实施强有力的政策,在研究和实践中取得进展,规范有效机制,并在未来对其进行升级。

平衡好银行业支持企业抗疫的应急之策和长效机制 访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

当然,滞后效应和风险管理也可能在疫情爆发后发生。在抗疫期间,银行机构对逾期贷款展期和展期的一些过渡性安排,包括对疫区和企业逾期贷款容忍度的调整,可能会导致资产不实等问题。如何跟进尽职调查和豁免、监管,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监管方面的配套指导,还需要金融机构详细的制度安排。

标题:平衡好银行业支持企业抗疫的应急之策和长效机制 访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7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