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96字,读完约20分钟

文熊柴罗志恒孙梁颖马范

1.我们正处于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边缘。

疫情蔓延至全球70多个国家,欧美股市暴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创下1%的历史新高。黄金价格大幅上涨,而石油价格大幅下跌。空航空、旅游、餐饮、贸易和产业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美国大选中,特朗普和桑德斯站了起来,激进的政治观点占了上风,这反映了贫富两极分化、社会撕裂、铁锈地带、反全球化和民粹主义。

受全球疫情蔓延、中美贸易摩擦和速度转移的影响,中国经济的这一轮调整超越了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尽管时间的长度和深度尚不确定。目前,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是3%,还是零增长,还是负增长,仍然存在争议,但毫无疑问,这将创下40年来的新低。

这真是百年一遇的时代。我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已经20年了。纵观世界经济史,这绝对是一件大事。

当事情非同寻常时,我们必须做一些非同寻常的事情,就像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滞胀和里根经济学、计划经济和邓小平改革一样。化危机为机遇,我们明确倡导“新基础设施”、“以第二次入世的勇气推进改革开放”、“调整收入分配、扩大中产阶级、促进消费”。

2.如何对冲流行病和经济衰退?事实上,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是“新基础设施”。在黑暗中,“新基础设施”将照亮中国经济的未来,这将有助于在短期内扩大需求、稳定增长和稳定就业,并有助于在长期内释放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促进改革将创新和改善民生和福利。

我们提倡旗帜鲜明的“新基础设施”。2018-2019年,多次提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适当推进人口流入的大都市地区城市群,在没有终身问责制的情况下,适当放宽地方债务要求。”2020年1月31日,《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中提出“应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在疫情发生后进行基础设施减税,适当推进人口流入的大都市区城市群建设。”基础设施建设。”2月28日,《是时候开始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报告提出,“其实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基础设施建设”。引起社会各界的讨论和资本市场的反应。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新基础设施”带有时代的烙印。如果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础设施”是铁路、公路和桥梁,那么未来20年支撑中国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础设施”将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的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的基础设施。“新基础设施”、新未来和新发展理念。

启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在于“新”。要以改革创新的方式推进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地重复老路,造成过度浪费和“鬼城”现象。

未来“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有五个“新”:

首先,新领域。调整投资领域,在完善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UHV、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教育医疗等新基础设施。通过改革创新稳定增长,发展创新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新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最终服务于人口和工业。201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60.6%,而发达国家的平均城市化率约为80%。中国仍有很大的空空间,但城市化人口将更集中在城市群。我们预测,到2030年,当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71%时,新增的2亿城市人口的80%将集中在19个城市群,60%将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广东、香港和澳门、京津冀等7个城市群。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未来,上述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和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上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对于有人口流入的地区,要适当放宽地方债务要求,不实行终身负责制,以促进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应该区别对待人口外流地区,以避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明显浪费。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第三,新课题。有必要进一步放宽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特别是对具有某些利益的项目,这些项目应平等对待私人资本。事实上,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都在新基础设施上投入巨资。

第四,新方法。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要规范和推进公私合作,避免显性股权和实际债务,引入民间资本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渠道。

新的基础设施需要新的配套制度改革。新基础设施大多属于新技术新产业,需要有不同于旧基础设施的金融、金融和产业支撑体系。在财政政策方面,研发支出被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率较低;在货币和金融政策方面,支持低息融资、特别贷款、多层次资本市场、并购、首次公开发行和债券发行;工业政策被纳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第五,新内涵。我们认为,除了硬的“新基础设施”,还应该包括软的“新基础设施”。近年来,经济和社会领域流行病频发,经济持续下滑。它遇到了重大挑战,如2015年的股市崩盘、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2019年的民营经济理论偏离、生猪价格飙升以及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经济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一些政策全面过重,导致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意外受伤,部分领域改革进程缓慢,民生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足,舆论监督缺失,社会治理混乱等问题凸显,制度缺陷凸显。值得思考的是,应加大深层次体制和机制改革的紧迫性,避免到处灭火。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因此,我们建议还应加强软“新基础设施”:加强舆论监督和信息公开透明,制定惠斯勒保护法案,完善医疗缺陷,改革医疗体制,加强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加大汽车金融、电信、电力等基础产业开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改善经营环境,大幅度降低税费, 特别是社会保障缴费率和企业所得税,实行竞争中立,建立新的住房制度和面向住宅的长效机制,并进一步发展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新基础设施”是未来发展的短板。这些领域是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的最佳结合,是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向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的主要武器。

“新基础设施”投资潜力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例如,未来5g网络建设的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这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和各行业应用的投资超过万亿美元。更重要的是,5g网络建设将有助于培育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等新技术的新兴产业,带动产值超过10万亿元的新经济,为抢占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奠定坚实基础。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是中等发达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也是“专心做大事”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没有中等发达的基础设施,中国制造怎么可能有强大的竞争力?没有先进的网络宽带建设,互联网经济如何繁荣发展?外资怎么能对中国保持乐观并涌入中国呢?中国如何快速融入全球化?如何形成强大的全球产业链?中美两国如何在全球互联网经济和高科技产业中争夺霸权?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新基础设施”不仅是应对疫情和经济低迷的有效政策手段,也是中美贸易摩擦下大国竞争和改革创新的关键杀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运动战争。3月3日,美联储紧急降息50个基点。3月4日,中国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强调“新基础设施建设”,这意味着大规模放水和新的基础设施。我相信历史会给出最终答案。

在危机时刻,“新基础设施”站起来。虽然一度备受争议,但今天它已成为政府和公众的共识,在公众眼中它有着使命和荣耀。

3.关于“新基础设施”的争论:钱从哪里来,而不是“开始超过4万亿元”或“回到老路”?

“新基础设施”点燃了a股的希望,照亮了中国经济的未来,各地加大了对新基础设施的投资。

自从我们明确提出“启动新基础设施”的想法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而且大部分的讨论都是客观的、理性的,这促进了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

1)新基础设施正在成为政府和人民的共识。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明确强调:“要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物资保障的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必须注意调动私人投资的积极性。”

最近,20多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增加对新基础设施的投资。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新冠肺炎防控肺炎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大宏观政策调整力度。宏观政策侧重于反周期调整,节奏和力度应能对冲疫情的影响,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防止短期冲击转变为趋势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和有希望。。。我们应该继续研究和推行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减税和减费政策。。。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优化预算内投资结构。”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加快5g商业化,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提出“加大对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的投入。”,填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传统短板领域的空白。”

2)近年来,中国经济分析和研究最需要的是客观性、专业性和务实性。现在,社会上有一些意识形态上的理解是“全面的,相互补充的。”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都是情绪化的民粹主义业余爱好者。

现在,谈到基础设施,有些人会更进一步,说这是为了刺激钢铁和公基,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在过去的40年里,没有中等发达的基础设施,中国制造怎么可能有强大的竞争力?没有先进的网络宽带建设,互联网经济如何繁荣发展?然而,印度的经济发展潜力无法释放,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础设施短缺的限制,道路、桥梁和卫生系统问题非常严重。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从历史上看,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股市00662),中国发行了额外的特别债券来加强基础设施,而在2008年,当全球金融危机发起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时,虽然当时受到了争议和批评,但现在看来意义重大,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增强了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释放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巨大潜力。

3)有人认为“新基础设施”与“四万亿元重新开始”和“回到老路”混为一谈,仍停留在上一个时代。

“新基础设施”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不足,新的投资领域主要包括:5g、UHV、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教育和医疗保健等。

“旧基础设施”在一些地区已经过剩,特别是在人口外流的地区,因此再次投资将耗费人们的金钱和劳动力。当然,对于人口流入的城市群来说,从长远来看,路桥建设的空空间仍然很大,否则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4)有人认为减税基础设施会增加地方债务负担,财政平衡压力会很大。我们认为这种观点缺乏长远的全局观,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会使企业居民雪上加霜。财务应该跨期间平衡,从平衡财务到职能财务。只要中国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为什么还要担心未来的金融问题?如果所有行业都不景气,我们怎么谈财政平衡?

我们建议适度扩大赤字,特别是中央财政赤字。赤字率可超过3%,增加专项债务金额至3-3.5万亿元,并留有减免税、减费和增加支出的余地,以稳定基础设施,特别是新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投资可适度超前。

5)有人认为“新基础设施”投资现在只占很小一部分,对中国经济贡献不大。我们认为这种思路缺乏前瞻性,“新基础设施”就像一个新兴产业,虽然现在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是发展很快,有着巨大的前景和潜力。这是中国经济要大力发展的新方向,也是结构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像传统产业一样,“旧基础设施”现在占很大比例,但其增长缓慢,其未来的空空间有限。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6)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通过控制大城市的规模而不是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来治疗“大城市疾病”。通过研究几十个有代表性的经济体几百年的城市化历史,我们发现人口流动的基本规律是“人往高处走,人跟着产业走”,大都市地区的城市化是未来人口流动的总方向。过去,受“小城镇学校”的“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均衡区域发展”的计划经济思想的误导,导致了人地不匹配、供需分离、一二线房价高、三线、四线库存高。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上发表了《促进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形成》一文,要求尊重优势区域产业和人口集聚的客观规律,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我记得十几二十年前,有很多观点认为北京人口太多,城市规划多次试图控制人口。1993年计划在2010年控制1250万人,2005年计划在2020年控制1800万人。但实际上,2009年北京的常住人口是2154万。根据大数据,实际管理服务人口可能已经超过2500万。过去,我们按1800万人口规划城市,规划土地供应、轨道交通、道路、教育和医院,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例如,在交通方面,2019年北京有637万辆机动车,2014年东京圈有1602万辆机动车。2019年,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长度仅为699公里,而纽约都市圈、东京圈和首尔圈的运营长度分别高达3347公里、2705公里和1098公里。因此,人口流入城市进行适当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助于稳定增长,而且对民生也是一大福音。为什么不呢?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7)作为“新基础设施”的明确倡导者,这是我们以前观点的延续。2010年,他参与了这项研究,并提出了“加速转变”。2014年,他预测“新的5%比旧的8%要好”,“5000点不是梦”。在2015年,他预测“海拔一直很高,风很慢”和“经济L型”。《一线房价翻番》,《房地产长期人口,中期土地,短期融资》,2017年提出,

这一系列观点是在系统深入研究德国、日本、韩国、台湾、美国、英国、新西兰等经济体近十年转型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做出的重要判断,并逐步形成了“转型宏观”分析框架——实践经济学(参见专著翻译《从奇迹到成熟:韩国转型经验、大趋势判断、新周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实战、房地产周期、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崛起》)。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善剑时期被打破了,这是意料之外的;一匹好马在千里之外,但它不是一匹好马。”。

不同于“洗涤与睡眠”和“偏离理论”的观点,我们一直致力于对中国经济进行客观、专业、理性和建设性的分析。我们可以选择战场,而不是营地。这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们大多数人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希望这个国家将会变好,社会将会进步,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更幸福,呼吸自由和安全的空.

亲爱的中国经济,什么能救你?中国经济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公共政策面临重大选择。成功,伟大的崛起将在500年后回到龙椅;如果你输了,你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长期黑暗之中。不要放弃任何危机!

4.扩大消费的最佳途径是改善收入分配,扩大中产阶级,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实现中国梦

近年来,特朗普和桑德斯在美国政坛崛起,他们的政治观点激进,反映了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问题,如贫富分化、社会撕裂、铁锈地带、反全球化、民粹主义等。

当美国遇到问题时,中国不存在?它值得警惕和关注。

1)美国的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2014年,美国最高1%的人口拥有总收入的20.2%,而最低50%的人口仅拥有总收入的12.5%。从1968年到2018年,基尼系数从0.386上升到0.486。

2)美国的财富分配差距继续扩大。2014年,美国前1%的人口拥有38.6%的总财富,而后50%的人口仅拥有0.1%的总财富。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最后50%的人口陷入了负资产。

3)中产阶级收入增长停滞。从1953年到2017年,美国人均实际gdp增长了238.9%,但家庭平均实际收入仅增长了122.2%,特别是1980年以后,收入增长明显放缓。经济增长的果实集中在高收入阶层,但没有惠及中产阶级。

4)上升通道受阻,阶层固化,美国梦消退。这可以用"绝对流动性"指数来衡量:30岁的孩子的收入比例超过了30岁的父母。美国的绝对流动性继续下降,从1940年的92%下降到1984年的50%。这意味着1940年出生的人基本上可以比他们年轻时的父母挣得更多;1984年出生的人中有一半不如他们的父母。

5)年轻一代逐渐失去幸福和希望。美国婴儿潮一代(出生于1946年至1964年)在时代的东风中过着标准的中产阶级生活:住房和汽车、定期的家庭旅行、为他们的孩子提供充足的教育资金、充足的医疗保健和养老保障等。千禧一代(生于1981年至1996年)经常不得不承担巨额教育贷款,遭受次贷危机引发的“大衰退”,收入不足以支付房租和抵押贷款。因此,千禧一代已经成为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支持者。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6)不公平的教育机会加剧了阶级的固化,加剧了“穷人不能生贵子”的现象。在美国顶尖的私立大学(常春藤盟校、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杜克大学)中,只有13.5%的学生来自底层50%的家庭,3.8%的学生来自底层20%的家庭,而来自顶层1%家庭的学生高达14.5%,甚至超过了底层50%的家庭。

7)美国大学学费上涨迅速,学生贷款负担沉重。从1984年到2019年,美国的cpi增长了1.5倍,住房租金增长了2.2倍,医疗服务增长了2.7倍,大学学费增长了7.3倍。

2016年,铁锈地带和失去的多数帮助特朗普赢得了选举,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时代的必然。

桑德斯比特朗普更激进,他引发了“桑德斯旋风”。他的竞选主张将最高税率提高到52%,将企业所得税提高到35%,提高资本利得税,支持财产税,增加累进遗产税,支持金融交易税等激进政策,以迎合美国中低阶层对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的不满。

此外,在竞选之初,他呼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反对中美贸易正常化,认为当前的中美贸易关系不利于美国的就业增长和财富平等。他计划通过修改贸易政策来赢得这场竞争,并希望与他的盟友一起对中国的贸易施加压力。

5.面对疫情的冲击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大国竞争,降低税费势在必行。这是一个软性的“新基础设施”,用来放水、养鱼和与人一起休息。

中国的全面宏观税负(包括土地出让收入)高于美国,非税收负担较高,民生支出较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1)2018年中国“宏观税负”为35.2%,高于美国的26.3%。美国减税后,宏观税负可能平均每年降低0.8个百分点,这将给中国带来压力。全面财政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导致企业缴纳大量税款。在中国,企业是税收的主要对象,而在美国,个人是税收的主要对象。2018年,中国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之和占财政收入的52.8%,而美国企业所得税仅占财政收入的3.7%。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2)中国非税收入主要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中国的非税收入仍占财政收入的很高比例,2018年为14.7%。美国联邦非税收入不到美国联邦财政收入的4%。近年来,中国继续推进减税和减费,税收和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下降。但是,土地出让收入和社会保障收入的不断增加导致了宏观税负的增加,抵消了减税和减费的部分效果。同时,近年来,增值税是主要的减税方式,但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不能直接增加企业利润,并且存在二次分配效应。占据强势地位的国有企业和上游企业受益更明显,而民营企业和中下游企业受益较少。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3)“为人民使用它”有一个空白。中国社会保障的低水平与发达国家的高福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量的税收和费用收入被用来支持大量的政府机关和机构以及建设性的支出。公众的福利保障受到挤压,社会保障水平低下。

4)企业面临的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和土地成本持续上升,进一步抵消了减税和减费对企业的影响。中国企业面临着土地、电力、天然气、石油、物流、融资等高基本运营成本。这是由行业垄断和服务业开放度低造成的。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国际竞争中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被削弱。中国的汽油、柴油、天然气、电力和土地价格分别是美国的1.6、1.3、4.5、1.3和2.6倍。

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5)建议:

优化减税和减费的方式,从目前以增值税为主的减税模式转向降低社会保障率和企业所得税率,从而增强企业的收益感,真正惠及企业和普通百姓(603883,股票咨询)。

为促进间接税向直接税的转变,随着二次生产比重的下降和三次生产比重的增加,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兼顾经济建设和民生投资,我国税制应进行改革和转型。

中国应完善税制,扩大税基,将一些隐性收入群体纳入征税范围,降低最高边际税率,增加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扣除,防止个人所得税成为反向调整的工资税。

继续推进资源税扩大和消费税目标调整,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作用,推进绿色发展,体现资源稀缺性。

标题:任泽平: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7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