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1字,读完约4分钟

突发疫情不仅对生命构成威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构成心理威胁。新冠肺炎教育部应对肺炎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教育部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北京市心理学会,针对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可能引发的诸多心理危机,邀请国内30多位心理学家提出专业的心理干预建议和解答问题,以帮助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战线上抗击疫情,以“心”积极应对和抗击疫情。

《用“心”战“疫”》系列九:新冠肺炎疫情下学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路与

目前,新冠肺炎肺炎疫情正处于防控的关键时期。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给学校师生带来的心理恐慌等负面情绪不容忽视。同时,目前许多地方实施的推迟开学、网上教学等措施,也可能对师生心理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引发各种心理危机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解决。

一、关于学校教师的心理危机干预

面对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教师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作为公民和社会成员,他们面临着来自疫情本身的心理压力;一方面,教师的角色赋予他们责任,使他们与学生分担学习和心理压力,教师的心理危机往往反过来影响学生。因此,应该重视教师的心理危机。

在实践中,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主要针对在校学生。针对教师的心理危机培训活动也注重“帮助他人”而不是“帮助自己”的作用;同时,教师心理危机的识别也存在盲点。

因此,对不同阶段的教师危机干预有以下建议:

1.对于大学教师来说,他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心理咨询设施。高校经常建立一个完整的心理咨询系统。与此同时,在疫情形势下,大多数高校也为师生开设了网上心理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个体。在西南交通大学的实践中,心理健康报告与疫情日报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用“心”战“疫”》系列九:新冠肺炎疫情下学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路与

2.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一方面,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公开热线寻求帮助。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充分利用在“助人”心理训练中获得的知识来帮助自己和自己的亲人。

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充分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投身于教学和科研实践,以充沛的工作热情和革命乐观主义面对这一流行病,是避免心理疲惫和克服心理危机的最佳途径。

二、关于在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

疫情引发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学生,在超出自我调节能力范围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寻求不同的心理支持方式。

目前,寻求帮助的主要方式是拨打全国各地的心理援助热线,联系所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教师,或者从所在社区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信息。疫情后返校后,应主要依靠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建议学校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心理健康调查,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筛查,并在返校后主动进行干预。

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危机干预有几点建议:

1.由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家长应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和各种生理行为反应,鼓励孩子与家人交谈。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建议家长立即向外界寻求帮助,高年级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酌情直接联系我寻求帮助。

2.大学生心理相对成熟,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相对完善。本科生应该主动联系学校的辅导员和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3.在研究生阶段,导师应充分发挥其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作用。研究生应主动向导师报告自己的心理状态或问题,导师也应主动询问、发现并尝试一起解决。当遇到需要专业干预的复杂问题时,导师应引导研究生向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求助,并注意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3.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疫情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注重培养人们面对重大疫情和自然灾害时的坚强心理素质和心理韧性。不能被灾难压垮,被难倒,也不能在心理上害怕。

1.进一步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培训体系。同时,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的培训,开展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的相关培训。

2.中小学应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全面加入心理健康相关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应对灾害的良好心理素质。(作者:宁薇薇;编者:张琪)

标题:《用“心”战“疫”》系列九:新冠肺炎疫情下学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路与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6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