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55字,读完约7分钟

推动金融体系为各类企业创造1.5万亿元的合理利润,是推动实体经济运行的另一只全新的顶层设计大手。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国内金融业税后利润约为2.9万亿元,其中商业银行净利润为2万亿元。显然,商业银行应该在1.5万亿的盈利红包中占据领先地位。对此,央行行长易纲解释说,有三种方式可以获利:第一,通过降低利率获利;第二,通过直接货币政策工具提高利润;第三,降低银行收费。不难看出,利润分享不是一种行政摊派和强制行为,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市场工具的导向。

张锐:从四维度看1.5万亿元让利政策

首先,关系的取向:从潮起潮落到共存共荣。

金融资本参与改革红利分配的能力远强于工业资本。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去年,所有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额为4.16万亿元,银行和非银行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2.07万亿元。在2.07万亿元中,上市银行的利润比重达到40.9%。在经济增长和扩张期间,金融和实体盈利能力的强弱分化格局几乎无法维持,因为相对强劲的需求可以使实体企业顺利清仓并站在盈亏平衡点之上,同时对银行较高的资本定价有一定的容忍度。然而,一旦经济衰退和萎缩,经济危机来临,利润和薄度之间的关系将很快被打破。

张锐:从四维度看1.5万亿元让利政策

在经济紧缩的情况下,需求不足、供过于求已成常态,企业和居民存款减少,信贷需求减弱。因此,银行在资产和负债方面都将面临不利条件。因此,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过度破坏,可以把它看作是回归服务本质的坚定根源和一种双赢的利己策略。否则,一旦业务经营不可持续,负债恶化,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风险逆转,银行不仅会失去收益,还会失去本金。当然,为了改善真正企业的生活条件,银行盈利时会有“切肉”的痛苦,但放水养鱼后,回报会更大。原因很简单。经济复苏后,实体企业走上了正确的运营轨道,信贷需求的增加推高了利率,银行在市场谈判中的话语权增加,空的利润也将扩大。

张锐:从四维度看1.5万亿元让利政策

综上所述,除了经济萧条时期银行与金融机构和实体的关系之外,它们在经济繁荣时期并不是相互竞争和弱肉强食,而是始终保持共存和共同繁荣。认识到这一点,银行对实体的盈利将成为一种主动行为,而不仅仅是对政策的被动回应。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5万亿美元的盈利是对银行和金融机构在自身利益和交易中至高无上这一狭隘认知的有力修正。

张锐:从四维度看1.5万亿元让利政策

第二,政策匹配:从资产方到负债方的联动。

虽然银行盈利的渠道和途径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降低资产方的利率,这样企业就可以获得更便宜的资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130万亿元,如果利润为1.5万亿元,贷款利率必须平均下调1个百分点。然而,在存款利率不变的前提下,贷款利率的下调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利差越来越小。如果以目前2.2%的利差为基准,作为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源的利差收入将大幅减少。这种结果不仅不能激发和调动银行信贷供给的积极性,还可能由于道德风险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最终结果可能与政策预期背道而驰。

张锐:从四维度看1.5万亿元让利政策

因此,在资产方降低利率的同时,需要银行对负债方的存款利率做出及时的反应。从银行目前的债务结构来看,存款占银行总负债的60%以上,这意味着存款成本在银行负债成本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只要存款负债方的资本价格降低,银行的成本压力就会释放,而贷款利率的降低将赢得相应的空空间。不过,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事实,就是过度调低存款利率,意味银行的盈利负担会转嫁到存户身上,导致银行存款流失。没有存款,银行贷款将变成无米之炊;此外,目前一年期存款约为1.75%,空.方面并未大幅降低因此,债务方面的利率调整只能对结构大惊小怪。

张锐:从四维度看1.5万亿元让利政策

目前,银行存款产品包括定期存款、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和存单,后两类存款由于其规模较大,自然成为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有必要引导商业银行真正降低结构性存款和存单的利率,特别是结构性存款产品的利率,因为怀疑空资金被转移到套利活动中,这一点应予以重点纠正。就目前结构性存款的总规模为11.84万亿元而言,将利率下调100个基点可以产生1100亿元的成本降低效应。不难想象商业银行在资产方面赢得利率调整的优势。

张锐:从四维度看1.5万亿元让利政策

第三,目标平衡:从利润分流到风险释放。

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一直处于持续状态。即使在新冠肺炎肺炎的压力下,商业银行今年第一季度仍录得6001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加上去年2万亿元的净利润规模,10.96%的平均资本回报率为商业银行盈利提供了足够的支撑。但是,1.5万亿元的利润占商业银行整体净利润的75%(以2019年的利润为参照),甚至占上市银行净利润的88%,银行面临的压力肯定不小。

张锐:从四维度看1.5万亿元让利政策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除了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提高员工福利外,超过60%的利润必须作为一级核心资本保留下来。显然,如果超过70%的利润被转移到实体企业,这将不可避免地意味着银行补充核心资本的能力将同时被大大削弱。如果资产端利率再次下降,银行可以提取的坏账损失准备金将相应减少,拨备覆盖率也随之降低,最终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压力将加大。特别是,由于提振实体经济的需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在信贷供应增加后有上升的迹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环比上升0.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2.61万亿元,环比增加1986亿元。

张锐:从四维度看1.5万亿元让利政策

1.5万亿元营利性政策的最终效果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还直接关系到相应的道德风险控制。因此,政策层面需要平衡合理盈利和风险防范的关系,不仅要引导商业银行积极盈利,还要为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开辟更多的渠道;既要为商业银行继续盈利创造条件,又要开发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各种工具;必须实现改善银行金融体系风险的目标,为实体经济放水养鱼,避免实体经济风险向金融体系单向转移。

张锐:从四维度看1.5万亿元让利政策

第四,主体转变:从资源整合到防范挤出效应。

无论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地方中小银行,都将成为实体盈利的共同任务。然而,不同性质、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的银行在履行盈利职能后,将处于完全不同的境地。从过去五年的财务表现来看,除了30家上市银行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股息增长率外,约2300家非上市银行的利润率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同时,2300多家非上市银行也遭遇了不均衡的幸福感。特别是许多地方小银行不仅客户资源有限,而且不良资产率也很高。这种银行业的明显分化趋势在疫情过后的盈利政策刺激下可能会加速。

张锐:从四维度看1.5万亿元让利政策

事实上,在过去两年中,有消息称银行股东拍卖银行股份,一些小银行将退出市场。然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区域性小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在中国还没有出现很长时间。银行间的兼并和收购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源整合在供应方面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它们不能因为“国家的撤退和人民的进步”而损害和减少该行业的市场竞争。为了防止不公平的挤出效应,有必要对各银行的盈利规模和盈利比例进行适当的区分和划分,有必要运用直接的政策工具从数量和价格上加强地方小银行的盈利能力

标题:张锐:从四维度看1.5万亿元让利政策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