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9字,读完约2分钟

在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上,许多专家积极献计献策。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灾害的影响下,应促进国际协调。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程国强告诉记者,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形势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粮食供应不会缺货。中国的口粮生产具有绝对的安全性和对进口的低依赖性。连续七年,粮食产量稳定在6亿吨以上,粮食自给率超过95%。大米和小麦配给完全自给自足,完全有能力应对国际谷物市场的风险。

程国强建议应促进国际粮食安全和贸易政策的协调。这一流行病对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产生了全面影响。如果世界疫情在后期仍得不到有效控制,国际粮食安全没有有效的宏观协调机制,一些国家的蝗灾影响粮食生产,可能会恶化全球粮食市场预期,威胁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

刚刚从湖南省粮食局退休的资深粮食专家石指出,随着粮食问题上疫情的不断加剧,各方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多。纵观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似乎可以用“近忧而远忧”来表达。

“所谓‘不虞匮乏’,就是中国年年丰收,口粮完全自给,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目前,粮食库存充足,并保持在较高水平,甚至需要适当“去库存”,这可以说是近在咫尺的担忧。目前,一些粮食出口国限制大米、面粉、土豆和一些食用油的出口,这不会影响中国总体宽松的粮食供求。所谓“长远考虑”,是指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虽然已经达到470多公斤,稳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上,但并不是很高,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阿根廷、法国等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是中国的两倍甚至两倍。中国大陆总人口已超过14亿,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直接消费主食最多的国家。”石对说道。

证券时报:粮食安全虽无近忧 仍不可麻痹大意

石还强调,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的不断减少、单位面积产量增长的潜力有限以及气候不确定性的增加,粮食生产和需求仍将保持紧张的平衡,粮食安全将始终是一个问题,我们不应掉以轻心。

标题:证券时报:粮食安全虽无近忧 仍不可麻痹大意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