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95字,读完约9分钟

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回升,经济运行平稳回升,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力和显著的制度优势。中国经济已进入稳定复苏轨道,复苏基础坚实。经济主体的信心和预期改善将大大增强经济运行的内生动力。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我们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加大宏观政策力度,扎实做好“六个稳定”工作,全面落实“六个保障”任务,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经济稳步复苏,恢复工作和生产逐月改善,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强大的弹性和明显的制度优势。

人民日报:经济稳步复苏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

第二季度,经济指标明显改善,(港股00001)基本形成回升增长和平稳回升态势

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3.2%,环比增速达到11.5%,大大超出了国内外市场预期。

供应方面的指标迅速反弹。在整个产业链恢复生产的影响下,供方指标迅速反弹。三大产业的生产水平和产能利用率同步上升,特别是工业生产开始进入正常水平。第二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增速为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为4.4%,第三产业增速为1.9%,表明企业和各类商场逐步恢复生产经营,供应面恢复态势基本稳定。

人民日报:经济稳步复苏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

国内需求正在逐渐升温。在帮助企业纾困和刺激市场活力的大规模政策的作用下,国内需求逐渐回升,降幅明显收窄。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9%,比一季度下降15.1个百分点。在“两新一重”等投资项目的带动下,上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民)同比下降3.1%,比一季度下降13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民)增长5.91%,为三季度累计增速转正奠定了良好基础。

人民日报:经济稳步复苏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

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好于预期。在稳定外贸、外资、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的政策下,外贸和外资明显好于预期。第二季度,出口值、利用外资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三个月增长。中国基本稳定了对外贸易市场,抵御了疫情和外部环境恶化的多重冲击,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之中。

市场运行的内生动力显现。随着供需两端的稳定复苏,经济增长由负向转为正向,供需对接相对平稳。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处于适度上涨区间,表明宏观经济供需对接平稳,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国民经济周期的断点和阻滞点清理到位。企业利润和收益率继续上升。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4月份的4.3%提高到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2%,比4月份提高1.15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国内市场正进入良性循环,市场运行的内生驱动力开始全面恢复。

人民日报:经济稳步复苏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

经济活动继续增加。在经济复苏的同时,新的动能保持了强大的支撑作用,经济活动继续增加。首先,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非接触经济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发展;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逆潮流而动。上半年,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4.7%、4.0%和3.8%;第三,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由负向转为正向。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3%,一季度下降12.1%。

人民日报:经济稳步复苏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

经济实体的信心和预期提高,经济运行的内生动力增强

第二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已进入稳定复苏轨道,复苏基础坚实。下半年,尽管仍存在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但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复苏态势。

各种领先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复苏将继续。首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经连续5个月高于50%的线,这表明企业生产活动的扩张基础非常坚实。二是上半年挖掘机销量实现两位数增长,表明下半年各类大型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快速增长。第三,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和外贸领先指数6月份大幅反弹,表明各国出台的超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开始生效,国际贸易可能在上半年走出深度下滑的困境。第四,第二季度银行家信心指数和经济学家信心指数明显反弹,经济主体的信心和预期改善将大大增强经济运行的内生动力。

人民日报:经济稳步复苏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

宏观经济政策的全面实施将确保供需双方的持续改善和更稳定的经济基础。首先,更积极、更有希望的财政政策将在今年下半年有效提振国内需求。今年的财政赤字比去年增加了1万亿元。与此同时,发行了1万亿元的防疫专项债券,主要用于保障就业、保障基本民生和保护市场主体。决定增税减费2.5万亿元,大力扶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缓解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这不仅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奠定了资金基础,也为有效需求的扩大提供了最直接的资金和物质支持。第二,更加稳定灵活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将确保合理充裕的市场流动性和金融市场稳定,增加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为经济平稳复苏创造条件。今年,通过下调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发放优惠利率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为各类企业实现1.5万亿元的合理利润;综合运用RRR减息、再融资等工具,保持合理充裕的市场流动性,加大解决融资困难问题的力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三是全面加强就业优先政策,为保障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提供充足的政策支持。

人民日报:经济稳步复苏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持续复苏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上半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好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和机制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的实施效果将在下半年陆续显现。这不仅将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提高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传导效率,增强政策实施效果,还将激发各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人民日报:经济稳步复苏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

经济的稳步复苏再次证明了中国体制的显著优势

目前,在协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秩序逐步全面恢复,经济稳步复苏,基本生活保障强,市场预期总体良好,社会大局稳定。在疫情的严重冲击和世界经济的深度衰退下,这一系列成就值得称道,这再次证明了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夺取防疫工作胜利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面对突发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部署,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采取了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措施,赢得了抗击疫情的战略主动权。全国防疫战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恢复工作、恢复生产和经济复苏提供了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充分把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全面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疫情、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在2月23日召开的推进新冠肺炎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果断提出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提出了“实施分区、准确复工、恢复生产”等建议。8点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陕西视察时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原则,坚持新的发展观,扎实做好“六个稳定”工作,全面落实“六个保证”任务。这一系列科研和战略部署抓住了中国经济重启的机遇,确保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重胜利。

人民日报:经济稳步复苏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

充分发挥聚精会神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确保疫情防控的效率和效果,确保恢复工作和生产的快速顺利进行。我们利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坚持民族棋局,调动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和资源,迅速形成强大的抗击疫情的合力,展示了中国的实力、精神和效率。在全国疫情防控战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新国家体系的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有效开辟资金流、人流、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阻断点和断点,成功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恢复生产,全面加快供应链和供方的恢复;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究,增强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支撑能力。

人民日报:经济稳步复苏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推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抵御各种外部冲击奠定坚实基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仅有利于激发各种市场主体的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有利于促进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抵御各种外部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较高的宏观储蓄率和居民储蓄水平为疫情防控和维护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提供了物质和经济基础。第二,健全的国内供应链、产业链和生产体系。14亿人口形成的超大型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使我们有可能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第三,近年来不断深化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有效保障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牢牢把握了不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习近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指导下,我们将努力在危机中培育新机器,在变化中开创新局面,在保持稳定和长期改善的同时不断巩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扎实做好“六个稳定”,全面落实“六个保证”任务。在“稳定”和“保证”的基础上,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与贫困作决定性的斗争,解决困难,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日报:经济稳步复苏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标题:人民日报:经济稳步复苏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5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