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0字,读完约4分钟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释放内需潜力的强大引擎和战略重点,是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探索新常态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适应新经济常态,大力实施“三个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书写四川中国梦的篇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刻把握新经济常态给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新机遇。首先,适应新常态需要扩大内需,培育新的增长点。四川省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小城镇建设、地上地下配套设施、功能完善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这些都给新型城镇化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第二,适应新常态,需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四川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因此,四川产业结构优化任重道远。加快发展七大优势产业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五大高端增长产业和五大新兴主导服务业,必将为产业繁荣和两大产业互动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三,适应新常态,要求增长的驱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技术和治理创新,必将为加快创新型城市特别是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机遇。第四,适应新常态,要求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这为促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的形成带来了新的机遇。科学把握新经济范式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四个关系”。我们应该把握信心和耐心的关系。新型城镇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一个科学有序的发展过程,应该是积极、稳定、扎实、方向明确、步骤稳健、措施务实的过程。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有耐心,遵循法律,根据情况引导情况,利用趋势和遵循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和鼓励他人。我们应该把握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中央和省委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已经明确,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精心布局;同时,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和先行先试,促进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我们应该把握“物”的城市化与“人”的城市化的关系。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和以人为本,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我们应该把握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我们不仅要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
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我们应该把民生放在首位。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让全体居民共享城市化建设成果;我们应该坚持五项技术的同步。扎实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促进城市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的统一。同步绿化,坚持绿色和低碳,将生态文明理念充分融入城市化进程,努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坚持文化遗产。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禀赋,它体现了地区差异的特点,主张形式和功能的多样性。
牢牢把握新常态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着力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十三五”规划应以新常态理念、改革精神和科学方法为出发点。完善城市群体系,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有必要利用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回流”为特征的“双转移”推进地方城市化。以加快中小城镇发展为主要方向,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坚持不懈地做好百镇建设试点工作。要解决推进城市化的难题,必须创新体制和机制。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探索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依法行政,创新治理。用法治的思维和理念深化城市发展和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行政区划和社区治理服务创新,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边肖单位:四川省委政治研究室)

新型城镇化在新常态下的新机遇


(编辑:刘)

标题:新型城镇化在新常态下的新机遇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