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0字,读完约3分钟

在经济领域,市场竞争机制可以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率。因此,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市场竞争机制也可以运用于政治领域,在候选人之间形成对选民的激烈竞争,从而选出合适的政治决策者。这样简单的类比得出的结论是有偏见的,政治领域不适合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选择决策者。这主要是因为除了效率之外,在政治领域还有各种各样的价值追求,他们所需要的决策者类型不同于经济领域的商业决策者。

竞选方式无法确保选人质量(适势求是)

在经济领域,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客观上要求优化稀缺资源的配置,充分发挥其价值。市场竞争机制倾向于筛选出有能力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决策者,淘汰那些不能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决策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决策者的专长在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然而,与经济领域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不同,政治领域追求的目标是多样化的,如社会公平、民生保障、环境保护、和谐与稳定等。因此,政治领域的决策者必须能够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关注困难群体的苦难,团结各阶层的力量,整合不同的价值观等等,甚至有责任在必要时牺牲自身利益。具有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决策者不能通过简单的竞争性投票机制被筛选出来。

竞选方式无法确保选人质量(适势求是)

在竞争性投票机制中,选民经常使用选票来表达自己的要求,但他们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候选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否符合国家治理决策的需要。候选人也将迎合大多数选民获得选票的需要。当不同群体存在利益冲突时,少数选民的利益很可能被忽视甚至牺牲,难以充分体现不同利益之间的和谐。虽然从理论上讲,制度建设可以保护少数选民的利益,但在竞争投票机制中胜出的候选人不太可能在迎合多数选民的倾向上发生实质性变化。

竞选方式无法确保选人质量(适势求是)

竞争性投票的过程通常很短,选举和投票的时间也不会太长。要知道候选人真实而全面的信息并不容易。对大多数选民来说,他们不会花太多的精力去搜索信息来为其中一个人投票,他们通常会根据竞选期间灌输的信息做出选择。因此,候选人的表现能力更加重要。具有出色口才和政治表演能力的候选人更有可能向选民传达他们的优势信息,传播诱人的竞选承诺,并激发选民的支持热情。然而,这种竞争将是表面的,候选人是否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治理能力往往不是赢得选举的关键因素。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实际政治经验的候选人能够在西方国家的选举中获胜。

竞选方式无法确保选人质量(适势求是)

同时,这些运动在能力上并不是纯粹的竞争,而是需要背后巨大的资金支持,最终成为提供巨额运动资金的资本集团的竞争,这完全扭曲了竞争机制,违背了设计这种竞争的初衷。当然,资本集团不会无缘无故地提供巨额竞选资金,它必须有自己的利益。为了获得持续的财政支持,许多候选人在就职后继续采取有利于特定资本集团利益的政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那些由大多数选民正式选出的候选人,实际上可能代表了少数资本集团的利益,而这些候选人在获胜后,并不会真正为普通人服务。通过竞争可以选出最佳管理者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竞选方式无法确保选人质量(适势求是)

除了难以选择合适的政治决策者之外,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政治领域也有风险。在竞争机制下,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候选人不可避免地会强调自己与对手之间的差异,甚至攻击和贬低对手。这将继续加深它所代表的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对立,导致社会分歧的扩大和社会共识的破裂。在一个缺乏共识的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效率低下、政策难以有效实施等问题,这些问题将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竞选方式无法确保选人质量(适势求是)

(作者是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人民日报(2018年2月25日05版)

标题:竞选方式无法确保选人质量(适势求是)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