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4字,读完约4分钟

现在我们来谈谈“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和实质,它远比世界银行的建议和中国社会争论之初更加丰富。

当世界银行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时,它只是一个定量统计的概念。当中国在2008年开始谈论“中等收入陷阱”时,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到4000美元。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2017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9000美元。“十三五”期间将突破1万美元大关,“十四五”期间将突破12,5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分界线。应该说,从统计学意义上谈论“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来说意义不大。

曾铮: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

国内现有的对“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的分析,无非是从产业、社会和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然而,通过分析过去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历史,不难发现原因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早期增长主要依赖要素投入,核心技术依附于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随着前沿国家技术水平的逐步接近,出现了生产率持续下降的局面,使得实体经济的发展势头不足,导致经济增长与发达国家的低增长逐渐趋同,难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经济转型政策不力,可能导致大量资金流出实体部门或实体经济部门,债务风险高;如果短期宏观经济政策不当,将进一步导致债务风险的暴露和资金从实体经济中撤出,加速经济进入衰退通道。在这种情况下,快速增长时期隐藏的矛盾逐渐凸显,国家将面临产业转型困难、社会矛盾突出、制度障碍众多等问题,进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曾铮: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

要解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关键在于继续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盘活现有资源,逐步消化高速经济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通过形成增量资源,加快培育新空和经济发展新动能,避免宏观经济政策的大起大落和失误。

第一,推进股份制经济供给方的结构改革,引导生产要素进入新产业领域。“三比一、一减一补”是加快存量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去产能释放传统产业的积压要素,通过去存量盘活房地产资源,通过去杠杆化减轻实体经济的债务负担,通过降低成本吸引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通过补缺加速实体经济自我维持能力的形成。应该说,近年来,中国股票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下一步推进增量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曾铮: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

二是推进增量经济供给面的结构改革,加快形成新的空小时和新的发展动能。要加快落实各项新的改革任务,在继续推进存量经济供给面结构改革、消化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力争在“破、立、落”三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大力消除无效供给,以处置“僵尸企业”为重要出发点,推进产能过剩的化解,为培育新的动能留出有效的空空间。积极培育新动能,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先锋企业,形成一批高增长的新技术、新模式产业,为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驱动力。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特别是制度交易成本,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能源消耗和物流成本,通过渐进式改革形成培育新动能的良好制度环境。

曾铮: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

第三,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为培育新的动能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关键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转型,克服“中等收入陷阱”。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保持不变。预算安排应适应供给侧结构改革,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新能源产业和项目的支持,减少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第二,稳健的货币政策应保持中性,控制货币供给的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保持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曾铮: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曾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

标题:曾铮: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8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