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5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年底和年初,各种媒体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回顾和展望的报道生动活泼,令人鼓舞。在欢呼和赞扬声中,一位学者对中国科技创新现状的冷静警告尤其引人注目。这位院士说,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要做到“三不”,一不自满,二不夸张,三不折腾。

这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词。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科技人力资源规模、国家科技投入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指标已进入世界前列: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多年居世界第一,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多年居世界第二;201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5%,超过欧盟15国2.1%的平均水平。不仅如此,在一些基础研究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如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量子通信、大型飞机等。这些指标的增长和成就的出现,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科技正经历着从追随到引领的历史性转折,感受到了创新和自信的力量。

看清不足、勇于攀登:科技创新要自信不要自满

然而,自信并不意味着自满。过度乐观可能会变成夸张。在对中国科学技术的赞扬中,一些舆论把中国的科学技术从跟风变成了领先,直接“跃进”到了形势大好、已经领先世界的阶段。有些人甚至显得自满,盲目地认为中国已经能够引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来急功近利,这无疑是应该警惕和反省的。

事实上,目前,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还远远落后于世界科技强国。根据《2016-2017年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仅排在世界第17位。原始创新能力的排名更低,因为创新指数的综合排名掩盖了原始创新能力的大小。

以论文的评价指标为例,论文的被引次数反映了论文的关注度,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论文的原始创新能力。2016年,我国发表的sci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但平均被引次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有175位高被引作者,但美国有1465位,仅占美国的12%。

以专利质量为例,虽然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多年来一直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有效发明专利的平均维护期较短。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1月18日发布的专利统计数据,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中,2017年国内发明专利数量比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数量高出30个,但从保持10年以上的发明专利数量来看,国内发明专利数量在29个技术领域低于国外。显然,中国仍然需要培育高价值的核心专利。

看清不足、勇于攀登:科技创新要自信不要自满

科学研究需要坐在冷板凳上,沉下心来,做出愚蠢的努力,而不是东荡西荡,追逐热点。有了投入和人力,论文和专利的数量可以以高分被刷掉,但是真正反映科学研究质量的主要创新不能简单地刷掉。因为真正的原始创新应该能够贡献新的科学思想,开辟新的科学领域,并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因素。随着当今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刷数量的阶段已经过去,强调质量的阶段即将到来。

看清不足、勇于攀登:科技创新要自信不要自满

中国的科技创新需要自信。我们不必给希腊打电话,但我们必须提到欧洲和美国。我们不能贬低自己,追随西方。我们应该勇于创造中国科学家的品牌。与此同时,我们不应该对我们的成就沾沾自喜。我们应该认清不足,勇于攀登,为科学家创造安全稳定的科研环境,培育有利于创新的制度体系和文化土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磨利原始创新的利器,把世界科技强国的愿景变成现实。(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佘慧敏)

标题:看清不足、勇于攀登:科技创新要自信不要自满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