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160字,读完约15分钟

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在商业化的指挥下,国有商业银行逐渐呈现出中长期信贷资金化的趋势,并积极向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项目靠拢。因此,国有企业杠杆率高,形成新的资产质量隐患。

栏目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迎来了快速发展,改革成果举世瞩目。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中国改革进程、成就和问题,李贻琦博士在《芒格斯报告》的公开报道中做出了特殊贡献,并推出了“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专题系列”专栏,连载了一系列文章。

作者简介:李贻琦,河南南阳人,博士,金融学教授。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中心副总经理(000402)。

引导演讲

2000年之前,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被视为机密,从未披露。然而,国有银行独立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大约在2000年,国家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来收购和处置一些从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这一改革是成功的:首先,它稳步消除了历史负担;第二,加强对国有银行的市场约束;三是保持和增强国内外各界对国有银行的信心;第四,金融市场已经启动。

李义奇:聊聊当年的不良贷款

然而,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在商业化的指挥下,国有商业银行逐渐呈现出中长期信贷资金化的趋势,并积极向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项目靠拢。结果,国有企业杠杆率高,形成了新的资产质量隐患。

2000年以前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货币化收入的下降和国有银行体系的稳定浮出水面,国家开始推进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银行的商业改革有两个突破。一是取消贷款限额管理,实行资产负债管理。二是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管理体制和政策,相对来说比较软。第二个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需要真正的资金和白银投资。

李义奇:聊聊当年的不良贷款

2000年之前,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被视为机密,从未披露。

当时,专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者已有40多年的历史(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它们承担了改革以来国有企业转型的所有困难和成本。三分之二的贷款被国有企业长期占用,无法收回,至少五分之一的贷款是不良贷款,实际上已经损失。1995年前后,政策性银行成立后,仍有大量隐性政策性贷款和业务留在各专业银行。例如,工行的统计数据不完整。当时,只有国家文件正式批准的各类无息和减息贷款的本金占其贷款总额的十分之一。在设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和剥离专业银行政策性业务的过程中,甚至每家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都在增加。到1994年8月底,救灾生活费用和专业银行发放的清债贷款没有下降,而是急剧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反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能力和四大国有银行在激进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李义奇:聊聊当年的不良贷款

为推进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1月1日起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实行资产负债率管理和风险管理。同年,财政部发行了2700亿元特种债券,以补充四大银行的资本金。其中,工行850亿,农行933亿,中行425亿,建行492亿。6月份完成后,所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达到了标准。

这些行动完成后,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专业银行商业改革过程中必须啃的一块硬骨头。

2003年以前,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统计估计不完整,标准不统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通则》和财政部金融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贷款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不良贷款四类。后三类统称为不良贷款,在当时被称为“一次多两次呆”,在认定和操作上有很大的灵活性。直到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全面实施五级贷款分类方法,将贷款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要、可疑和损失,后三类为不良贷款。

李义奇:聊聊当年的不良贷款

当时,不良贷款数额的相对准确数字相对稀缺。统计原因、分类标准和认知原因都使得社会对银行不良贷款的看法大相径庭。2003年后,关于不良贷款率真实性的讨论仍在继续。例如,2003年,标准普尔估计mainland China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40%,而同期银监会公布的不良贷款率为24.13%。

尽管如此,总的来说,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可以整理出一个数字来反映后来环境的变化。1990年底,这一比例为12%;1995年底为21.4%;1999年底,这一比例为34%;2000年底,为29.18%;2006年底,这一比例为9.22%。2007年底,这一比例为6.17%。2008年底(四大银行中的最后一家,农行基本完成了整体重组),下降到2.42%,趋于正常。

李义奇:聊聊当年的不良贷款

大约在2000年,国有银行技术上已经破产的说法不再是禁忌。1994-2005年期间,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1999年最高达到30.5%。1994-2005年期间,除2003年外,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每年都超过100%。1999年最高,是当年财政收入的2.18倍。1999年,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额较高,不是因为当年银行的经营出现了问题,而是因为国家从1999年开始处置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暴露出了一些过去隐藏的不良贷款。

李义奇:聊聊当年的不良贷款

当时,国有银行独立处置不良资产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通过催收和诉讼的方式依法催收贷款。二是坏账准备用于核销部分不良贷款本息。当时,银行无法用利润冲销坏账。利润就是利润,坏账就是坏账。政府获得当期税收收入,银行不得自行核销坏账。第三,通过债转股、债务重组、独立剥离和转型等方式。

当时,国有银行独立处置不良资产,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国家来维持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并依靠保护性利差,我们期望国有银行通过自身的经营逐年消化不良贷款。我记得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计算出,如果进展顺利,需要大约20到30年的时间。时间是不允许的。

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

1999年,国家成立了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和处置一些从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当时,国家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政策是:

首先,资产处置的损失由融资弥补;

第二,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除财政部拨付的东方资产60亿元、5亿美元外,其余三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亿元人民币),中央银行拨付给国有银行用于再融资和发行金融债券;

第三是减少税费;

第四是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一些资产处置的手段。主要包括:债务回收、以其他方式购买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租赁或转让或重组、债转股、资产管理范围内公司上市推荐、债券和股票承销、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和借款、金融法律咨询、资产和项目评估、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融资、吸收外资重组处置其拥有的资产。

此外,国家优化了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执法环境。2001年,财政部同意用回收现金的1-1.2%作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奖励基金,以此类推。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三个阶段

当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1999年成立的第一阶段,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被政策剥离,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被政策接管。资产管理公司根据账面价值从国有银行购买和接收不良资产,处置损失反映在资产管理公司的账面上,最终由国家承担。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已从四大银行和交通银行(601328家)收到总计14322亿元的不良贷款。

国家支付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是合理的。2004年5月,周小川在北京的一个论坛上发表讲话,首次提到了银行不良资产的构成:30%是由于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30%是支持国有企业的组建;10%是由于行政和司法环境;10%是由于国家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当时所谓的停工和转移);20%是银行自身的业务问题。根据他的分类,至少有三分之二的银行不良贷款可以指望政府。事实上,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在改革开放前的20年里,国家对银行经营的影响是,信贷计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增长和物价控制目标制定的,并在实施中根据经济增长和物价控制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第二,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确定信贷方向。第三,银行承担社会救济职能,为极端贫困企业提供稳定统一的贷款,并使金融行为具有信誉。当时有人说银行是第二金融,这不是一句空话。

李义奇:聊聊当年的不良贷款

由于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是由政府直接造成的,国家自然要为处置这些不良贷款买单。到2000年底,在四大银行剥离不良贷款后,不良贷款率平均下降了10个百分点。截至2000年底,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约为25%,其中坏账约占3%。

第二阶段是在2004-2005年剥离不良资产。采取的方式是国有银行的政策剥离,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认可,由它们自己承担盈亏。2003年底,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共投资450亿美元进行股份制改造,中国银行损失贷款1400亿美元,中国建设银行损失贷款569亿美元。随后,2004年,中国银行1,498亿可疑贷款和中国建设银行1,289亿可疑贷款以50%的价格剥离给信达资产管理公司。2005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开始股份制改革,汇金投资150亿美元。今年5月,工行的2460亿元亏损相关不良贷款被同样剥离给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同年6月,工行的4590亿笔可疑贷款按地区分成35个资产包,出售给4家资产管理公司。

李义奇:聊聊当年的不良贷款

第三阶段是国有银行的商业剥离,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收购和自身的损益。根据重组和上市的需要,国有银行独立剥离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商业化原则进行收购。资产剥离的损失反映在国有银行的账目上,由银行自己承担。银行不良资产的市场化处置。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主要包括依法集合、实物偿还、债务重组、债转股、打包出售、资产证券化、信托处置、破产清算等。

截至2009年,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接收、收购和委托管理了3.4万亿不良资产。在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过程中,前两个阶段的政策剥离起着关键作用。到2000年底,资产回收率为35.73%,现金回收率为23.92%。截至2006年3月,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处置了8663.4亿不良资产,这是第一次政策性剥离。处置进度接近70%,资产回收率为24.2%,现金回收率为20.84%。基本上,以较低成本处置回收资产的初衷已经实现。

李义奇:聊聊当年的不良贷款

主要由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组成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随着改革的推进,逐步向市场化转变。定价方法已经逐步实现了从账面价格到参考市场价格再到全市场价格的转变。不良资产剥离过程中的损失已经逐渐从资产管理公司(国家)转移到银行来承担所有损失。

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影响。它丰富了金融产品,增加了投资渠道,提供了新的交易平台,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不良资产的投资过程,促进了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市场化金融机制的深化。

国有银行巨额不良资产剥离处置改革取得成功。首先,它稳步消除了历史负担;第二,它加强了对国有银行的市场约束;三是维护和提升国内外各界对国有银行的信心。第四,金融市场已经启动。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成功经验

回想本世纪初,国家开始处理国有银行的历史债务。面对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年财政收入翻番的巨额不良贷款,中国政府顶住压力,大胆改革创新,推进不良资产快速处置。

在国有银行负担沉重的困难时期,中国不仅没有像世界上类似国家那样出现银行业系统性危机,而且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其原因和逻辑值得进一步理解和总结。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主要发生在1999年至2006年。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和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李义奇:聊聊当年的不良贷款

2009年,农行重组基本完成。截至2009年底,工行、中行和建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36%、11.14%和11.70%,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4%、1.52%和1.50%,税前利润分别为1672.48亿元、1110.97亿元和1387.25亿元。如果把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处置和股份制改造作为一个单一的业务,那也是一个美丽的业务,它不仅解决了历史包袱,而且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李义奇:聊聊当年的不良贷款

总结当年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首先,把握好机会。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市场范围和容量的扩大迫在眉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可以预期的。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服务市场化的需要,我们应该采取果断措施处置不良资产,促进银行的商业化转型,修复国民经济的血液系统。二是会计核算清晰,纪律严明,全过程有序。第三,领导人坚定不移,整个过程也不是没有声音,比如对改制上市后出售国有资产的质疑。这些噪音并没有影响改革实践,也没有阻碍改革的步伐。

李义奇:聊聊当年的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形成了新的资产质量隐患

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银行转股上市都是在政府的控制下实现的。不幸的是,我们创造了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但我们没有给它更多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内容。在中国,政治决定经济,而经济(国有企业)决定金融。除了在改革初期对地方政府干预的实质性纠正之外,银行仍是中央政府层面的国有银行。周小川在2003年提出了金融生态的概念,这是有先见之明的。不幸的是,在整体制度环境中,不可能只希望一次金融突破。

李义奇:聊聊当年的不良贷款

后来,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在商业化的指挥下,国有商业银行逐渐呈现出中长期信贷资金化的趋势,并积极向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项目靠拢(无处不在的制度的力量)。结果,国有企业的杠杆率很高,形成了新的资产质量隐患。有人(谭,,2016)研究了2500多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杠杆率,发现民营企业的杠杆率中位数从2006年的125%下降到2013年的55%,而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中位数从2006年的292.43%上升到2013年的349.81%。截至2015年底,中国国有企业负债约占非金融企业负债总额的7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6.8%。有人说,目前国有企业信贷供应量超过70%,甚至高于1999年银行开始处置不良资产时国有企业贷款的比例(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在一份总结银行支持国有企业发展的文件中提到,国有企业贷款约占58%,不到60%)。其他人质疑,在国民经济中占较高比例的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是如何在没有银行贷款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答案也是光明的,有各种各样的金融经纪人,主要力量是主要企业集团的金融部门。一些企业集团,甚至他们的主要业务,都不赚钱,但他们主要依靠金融。好的一面是,金融市场化改革正如火如荼,国家声誉仍在发挥作用。一些企业依靠国家声誉来支持资金销售。受损的是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

李义奇:聊聊当年的不良贷款

十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掩盖了一些问题。当经济增长放缓时,高杠杆率不容忽视。有人说,降低杠杆率是一个金融问题,是金融部门的事情,是由严格的监管规定的。在我看来,高杠杆率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结构需要大幅度调整,而付诸行动的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中央企业的实质性改革。

高杠杆率的问题可能比当年更难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因为它更加隐蔽,涉及到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并且更加固化。此外,空的增量手段是有限的。此外,我们不应过于焦虑。

转载声明:实践知识付费概念,本文采用付费转载模式。转载相关事宜,请咨询客服,芒格斯的助理。

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李义奇:聊聊当年的不良贷款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7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