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35字,读完约8分钟

区分“商人”和“企业家”的是经济学家们一直在讨论的“企业家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似乎进入了一个“企业家”的时代。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每个人都可以称自己为企业家的时代。有些人认为他们有企业家精神,即使他们不是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可以说是描述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关键词。

然而,最近发现,一些中国企业缺乏掌握核心技术、满足人们期望的企业家,甚至缺乏人们常说的“企业家精神”。

不管是企业还是企业家,关键在于企业家。为什么中国很少有企业家?这就需要先看看所谓中国企业家的基本特征。从经验上看,不难发现中国企业家至少有以下特征:

首先,用钱的多少来衡量你自己的成功和一个企业的成功。如果一个企业除了钱没有别的目的,它很少会找到模式,因为单靠钱很难支撑企业的模式。

第二,大部分企业都集中在利润最丰厚、收益最快的行业,比如早期的煤炭行业和长期的房地产行业。一些企业已经离开了原来的行业,转而从事能快速赚钱的行业。

第三,“跟风”现象严重。哪里能赚钱,企业家就会蜂拥而至,导致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和向下竞争,大量企业没有自己执着的探索和追求。

第四,依靠简单而无限的市场扩张来赚取微薄的利润,产品的附加值很低。

第五,大多数经营者在中年时成为简单的消费者。当他们有钱时,他们会花很多钱,缺乏主动性。

第六,大多数企业进行简单再生产,这是经不起折腾的。企业的“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

如果这些是中国“企业家”的主要特征,那么这个群体充其量也只是商人。商人和企业家联系在一起。“商人”的范畴比“企业家”的范畴更广,但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能成为企业家并具有企业家精神。商人一直被定义为“通过交易他人生产的商品或服务获利的人”,也被称为商人。中国传统上有“士、农、商”和“四民”。工业和商业是两个不同的阶级。“工人”是指有技术含量的“工匠”。近代以来,“工业”比“商业”更接近“企业家”。

郑永年:中国企业家为何缺少格局?

在传统中国,商业的兴起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有关。商人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也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然而,传统上,商人的社会地位极低,处于“知识分子、农民和商人”社会结构的最低端。由于人口众多,历代统治者视农业为国家的基础,商人成为统治者眼中最后的产业。“重农抑商”是历代王朝的基本国策,统治者或多或少都有打压商人的政策。

郑永年:中国企业家为何缺少格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就把商人视为《武纪》中的社会飞蛾。汉高祖曾颁布禁令,规定商人必须缴纳重税,不穿丝绸衣服,不骑马,也没有子孙可以当高官。汉武帝命令商人无论是否登记都要缴纳重税。商人及其家人不得拥有土地,否则土地将被没收并用作奴隶。隋唐科举制度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女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郑永年:中国企业家为何缺少格局?

在宋代,商人中只允许有“奇才和异行者”。然而,这些官方政策实际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人的生活是有争议的。虽然商人在政府眼中地位低下,但他们比其他两个阶层(即农业和工业)更容易赚钱和积累财富,他们的经济地位实际上远远高于农业和工业。甚至在政治上,许多朝代都采取“招募”商人的政策,鼓励他们购买土地,并允许和鼓励下一代商人来测试他们的名声。然而,这些朝代有效地阻止了中国社会向商业社会的发展。

郑永年:中国企业家为何缺少格局?

用“企业家精神”区分商人和企业家

自近代以来,商业已不局限于贩运和零售业务,而是渗透到各种行业。由于整个社会处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状态,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before/きだよ 0。然而,中国商人并没有从传统的“低端”文化中解放出来,这一群体的行为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中,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更重要的是,这个群体并没有把自己提升为企业家。

郑永年:中国企业家为何缺少格局?

这与西方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西方社会没有类似中国的“四民”之分,商人的地位始终相对较高。在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的许多变化中,商人一直是主角。罗马帝国解体后,欧洲没有中央集权,但许多城市诞生了,城市的主体是商人。即使在中央集权形成之后,商人仍然是政治主体。因此,马克思认为当时的西方国家只是资本的“代理人”。

郑永年:中国企业家为何缺少格局?

近代以来西方经济领域最大的变化之一是许多商人转变成企业家。一般来说,企业家被认为是能够创造和经营自己企业的人。企业家对整个企业负责,并为企业的长远利益进行规划。如果一个人接管了其前任所拥有的企业,而不具备创新、突破或变革的特征,则不符合企业“创立”的原意,也不会被视为“企业家”。如果企业传承到下一代或第二代,并在发展中表现出变化,这种模式与上一代明显不同,那么这一代或第二代仍然可以称为“企业家”。

郑永年:中国企业家为何缺少格局?

因此,虽然在人们的概念中不容易区分“商人”和“企业家”,但同样清楚的是,并非所有做生意、做生意或经常进行商业活动的人都可以被称为企业家。区分“商人”和“企业家”的是经济学家们一直在讨论的“企业家精神”。

从历史上看,“企业家精神”的概念也是现代西方国家的产物,它与现代企业在西方国家的出现和发展密切相关。让,一个早期的法国经济学家?巴蒂斯特。萨伊认为企业家是冒险家,是结合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第四生产要素。企业家承担着巨大的破产风险。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还认为,企业家是发现并消除市场失衡,为生产过程提供方向,用自己的创新、洞察力和指挥能力组织生产要素的人。

郑永年:中国企业家为何缺少格局?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对“企业家”的定义是最经典的。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在经济结构中不断进行“革命性突变”,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破坏性创新”,实现经济因素创新组合的人。

他总结了实现经济因素新组合(即创新)的五种情况:第一,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特性;第二,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这种方法在经验上没有通过鉴定;第三,开拓新市场;第四,获得或控制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应来源;第五,实现新的产业组织。

像熊彼特一样,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还认为,企业家是创新者,他们勇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创新源,善于捕捉变化,并将变化作为开发和利用的机会。

“企业家”的一些本质特征

如果人们比较一下社会对“商人”和“企业家”的看法,我们就会看到“企业家”的一些本质特征,即冒险家和创新者。因此,在经济学中,企业家代表的更多的是一种品质,而不是身份和地位。

在西方,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宗教创新产生的“新教伦理”解释了企业家赚钱的合理性。企业家不仅不必为赚钱而感到内疚,而且有使命感。他们的使命是改变世界,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企业家不以他们赚了多少钱来衡量他们的成败;如果你有钱,你必须追求自己的使命。金钱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追求自己使命的工具和手段。

郑永年:中国企业家为何缺少格局?

从上述观点来看,目前人们经常讨论的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相当次要的,主要是要求企业家关心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家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但这种责任也是为了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中国的情况怎么样?毫无疑问,商界涌现出了许多企业家。然而,与西方相比,中国企业家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多数企业注重现有技术的应用,而不是创造新技术;其次,企业家注重内部管理方法和外部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所有这些目标都是为了赚钱,赚得更快、更多。因此,中国几乎没有原创技术。一般来说,由于一些企业家缺乏强烈的使命感,企业很难提升自己,尤其是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企业家本身不能得到提升,仍然保持着“唯利是图”的商人水平。

郑永年:中国企业家为何缺少格局?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甚至是后工业社会。但是,商界领袖的文化改变了吗?答案很明显:变化不大;即使有变化,也只是表面现象。直到今天,商人仍然是商人,真正的企业家仍然很少。

这种“持续”状态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制度因素。在个人层面,许多企业家仍然只关注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他们没有公共目标,对社会和国家没有什么使命感。简而言之,企业家缺乏这种模式。有人说中国商人无论赚多少钱还是“穷”,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制度因素似乎更重要。缺乏产权保护,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抑制了创业精神的出现。

无论如何,由于没有多少企业家,中国在成为世界强国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瓶颈。如何在文化和制度层面为企业家的出现奠定坚实的基础,仍然是中国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欢迎关注锡克教,随时查看我们的最新消息。

标题:郑永年:中国企业家为何缺少格局?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6824.html